APP下载

学习,或许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2018-09-29陈永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幸福感学习

陈永

〔关键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学习;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6-0071-02

经常会看到一些分享成功教子心得的例子,如家长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忍受寒冬酷暑的考验,或者田间地头耕作的辛劳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当孩子忍受不了时,家长就势质问“是干活儿还是写作业”,于是乎,孩子乖乖选择了认真学习。从此以后,家长让孩子不断地对比体验,于是孩子体会到了书桌前的闲适和乐趣,爱上了学习。

类似的教育心得分享,往往迎合大众的口味,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有些偏颇误引。

其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比

有些孩子经常会暴露在寒冬酷暑下或者从小就参与劳作,对他们而言,这种生活是否就是无法忍受之痛?好像没那么夸张。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耕作的经历对于自己而言,好像也没有那么“苦难深重”的烙印。即使不劳作,很多孩子也会在寒冬酷暑中奔跑嬉戏,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生活的环境如此而已,他们体验的只是奔跑嬉戏的乐趣,并不见得就是所谓的“痛苦”体验。

如果说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是否学习与之相比就是“闲适”的,孩子因此而选择认真学习?学习真的是闲适的活吗?好像也不见得。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体力活是辛苦的,甚或是艰辛的,殊不知,脑力劳动也异常辛苦,所以学习其实也不是一种轻松的活。要学习好,做好脑力劳动的工作,往往是脑力和体力的综合,在耗费着脑力的同时,也在耗费着大量的体力。处于知识分子最顶端的科学家们的发明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程,追溯他们的生活轨迹,你能说他们的生活是悠闲舒适的吗?你觉得他们的付出比体力劳动者轻松吗?

从这个角度而言,孩子忍受一些肉体上的“考验”,对比之下而选择“闲适”的读书生活,这或许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两者也不是趋避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身体上的抗压,锻炼人的意志与坚韧的精神,对于学习,对于工作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其二,传统思想观念的作祟

两种劳动的对比体验是否会给孩子一种认识上的“误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习好可以从事体面轻松的工作,摆摊子、劳苦耕作都是卑微的工作?当孩子成年之后,走过地摊或者看到体力工作者时,会不会有一种潜意识的鄙视与不屑,“你看,不好好学习,只能做这些卑微的工作,只能忍受身体的艰辛”。如果给孩子培养了这种观念,我想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书没有读好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得有声有色,他们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不见得多么卑微。

不同群体的存在,主要的差异仅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已,没有理由以高低贵贱去刻意区分。学会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学会尊重才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难立足于社会。

其三, 对学习过于狭隘的理解

什么是学习?我们如何来看待学习及其目的?广义的学习概念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概括而言,是通过对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获取,促使人格特征的完善或行为的变化,提高自己的能力,丰盈自己的心灵。

读书只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之一,不坐在书桌前不意味着就没有学习,忍受炙烤严寒也是一种学习,是学习对生活的经历与体验。

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说,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作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務,但这个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尤其不要偏颇于成绩是判断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学习还包括人际交往的学习,情绪管理能力的学习,实践知识的学习等等。

如何更好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需要的就是勤奋与坚持。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勤奋与坚持都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所以要多问问自己,我勤奋做事了吗?我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了吗?经常会有家长或教师说,你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什么目标,如前全校五十名之类的等。努力=目标达成吗?未必。目标的达成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个人的能力、外界环境及人的变化、运气的好坏等。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你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勤奋一点,再坚持一点,你肯定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人都是有惰性的,拥有坚韧的精神很是不易,成人如此,孩子更是这样。家长或教师有时候会说“你看某某孩子,人家多要强,自觉性多高,根本就不用操心,总是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做事情。”自我约束力这样高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还可能是过度完美主义情结在作怪),大多数人是需要有规则约束与指引的。所以家长或教师要帮助孩子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进行监督与引导,促使其持之以恒。当勤奋与坚持的习惯养成以后,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当然,家长或教师的榜样,以及同伴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家长或教师平时疲疲沓沓,做事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会给孩子直接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凡事要以勤奋的榜样示范,寓教育于无形之中,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能做到如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四,对成绩的过度焦虑

当前社会,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一部分家长处在极度焦虑和急功近利的状态之中,对他们而言,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一好百好,考入名牌大学,然后找到一份收入高又体面的工作,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于是他们也就满脸荣耀,从此安心了。

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所谓的收入高又体面的工作,是否就意味着高幸福指数的生活?2017年央视大调查发现,虽然“收入多少”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但同时也发现:年收入在30万形成一个幸福的拐点。超过30万的家庭随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渐下降。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低于年收入8~12万的家庭。他们当中,感觉到“不幸福”的人群比例几乎与低收入群体(年收入1~3万元)相当。“钱”真的不是万能的。(2017年央视发布国民大数据:年收入高于30万未必幸福)

人的幸福体验很多时候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毫无疑问,宽松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生活幸福指数是高的,他们会更从容地面对现实,更淡定地面对生活,以更加宽容与包容的心态面对他人。过度焦虑的家长会把家庭氛围弄得非常紧张,焦虑的情绪会传递影响到孩子,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他们也会容易陷入焦虑之中。过度完美主义情结的追求,更会让他们陷入痛苦的深渊。

幸福是什么?或许不在于书读的多少,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是在于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于你对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过程与向往……

现在提倡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的发展促使我们要不断调整自我,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们一直要勤奋与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习,其实真的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淮南,232001)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幸福感学习
PRIZONE 随行冰箱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再谈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