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十二五”期间R&D经费投入状况分析

2018-09-29张可杨芳杨雪梅刘竞妍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十二五比重

张可 杨芳 杨雪梅 刘竞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十二五期间”R&D;经费投入的几个重要指标的阐述,探讨并分析了吉林省R&D;经费投入的现状与特点,结合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吉林省R&D;经费投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R&D;;R&D;经费投入;R&D;投入强度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6-0216-03

为了探讨R&D;投入对吉林省经济与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林R&D;经费投入现状的概述,对吉林省R&D;经费投入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关于吉林省R&D;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 吉林省R&D;经费投入的现状

1.1 R&D;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十二五”以来吉林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社会R&D;经费总量稳步增长,由2010年的75.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41.41亿元(如表1所示)。“十二五”期间R&D;经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3.44%,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3.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因为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只有R&D;经费支出的增长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才能使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实力得到长期保持和不断提升。

1.2 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国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于中下游

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当前普遍采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它能更简便、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十二五”以来吉林省R&D;经费投入强度呈缓慢增长的趋势,2015年达到了1.01%,不过远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在全國位于第22位,居于中下游水平。东北三省中,吉林省R&D;经费强度也一直是最低的。

1.3 从R&D;经费来源结构看,企业资金为主

从R&D;经费来源结构看,随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R&D;投入逐渐提高,2015年来源于企业的R&D;经费为88.09亿元,比2010年的43.57亿元增加了一倍多,企业资金占全部R&D;经费投入总量的62.3%,这说明吉林省企业已经成为R&D;经费投入主体;在全国范围来看,吉林省企业资金占R&D;经费来源的比重还是低于全国水平,但是从“十二五”期间发展来看,这个比重正在逐渐缩小;而吉林省的政府资金R&D;投入正在逐步缩减,“十二五”前四年是下降趋势,2015年略有上升,占全部R&D;经费投入比重为36.21%。如表3所示。

1.4 从R&D;经费的投入结构看,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呈下降趋势

R&D;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畴。“十二五”期间,吉林省R&D;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比重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些,但是所占比重有逐年下降趋势,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2015年,吉林省R&D;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占8.73%,应用研究占19.61%,分别比上年下降了2.52和11.07个百分点。

2 吉林省R&D;经费投入特点

2.1 企业为R&D;活动主体,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全省141.41亿元R&D;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为88.09亿元,占全省62.3%,比上年增加了7.66亿元,所占比重提升了0.78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省企业资金总量及占比逐年增加,为上升趋势,企业已经成为吉林省R&D;活动主体。

有研究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是衡量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虽然也是上升趋势,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相差甚远,“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保持匀速稳定的增长态势,2015年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0.39%,不过仍与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两倍以上。

2.2 R&D;经费中政府资金多投入到研发机构和高校中

吉林省2015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141.41亿元,其中政府资金为51.2亿元,企业资金为88.1亿元。政府资金中投入到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经费为46.17亿元,占全部政府资金的90.18%,投入到企业的为3.33亿元,仅占全部政府资金的6.5%;企业资金的88.1亿元投入到企业的为84.08亿元,占95.44%,投入到研发机构和高校3.76亿元,占4.27%。综合来看,在R&D;活动中,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及高校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研发、需求、生产脱钩,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直接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

2.3 R&D;投入地域差异显著

从R&D;投入的地区分布看,在九个设区市中,“十二五”期间,长春、吉林两市的R&D;经费总投入占全省比重平均值超过85%,而其它七个地区全部R&D;经费投入占比不到15%,可以看到吉林省R&D;投入地区差异显著,大部分R&D;资源集中在长春和吉林两市。

3 吉林省R&D;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

R&D;投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吉林省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包袱比较沉重,以致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对R&D;的投入。如果要发展吉林省经济,缩短国际和国内发达省份的距离,就必须加大对R&D;的投入力度。为此,通过上述对吉林省R&D;经费投入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3.1 继续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技的需求不同,当经济处于技术引进、仿制阶段时,其R&D;支出占GDP比值不足1%,而当经济进入自主创新为主阶段时,这个比值将超过2%。2015年吉林省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值为1.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由此可见吉林省R&D;投入强度离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还有很大距离。如何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吉林省经济水平,缩短吉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的距离,就需要继续加大R&D;经费的投入强度,并注意对已有科技成果的应用,努力提高现有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使其首先成为科技应用的先锋,逐步改变对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的旧观念、旧认识,改善R&D;活动的社会环境,从而逐步地提高吉林省的R&D;水平。

3.2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优势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吉林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占有着大量的科技资源(高级人才、重点实验室等),如2015年R&D;活动人员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有31702人,科研机构和高校占90.56%;同时科研机构和高校还占用了大部分的政府投入的科技经费,以2015年为例:全部政府投入的51.2亿元R&D;经费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46.17亿元,占有了90.18%。在如此丰富的R&D;资源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科研带头作用,努力提高R&D;投入的使用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3.3 加强企业的R&D;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对R&D;活动的主动性

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也必然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这已为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的发展所证明。目前企业虽然是吉林省的R&D;活动主体,但是R&D;活动开展并不普遍,2015年我省拥有企业数0.57万家,但是有R&D;活动的企业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5.26%,远远低于全国19.31%的比重,在东北三省中,R&D;活动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也是最低(黑龙江省7.14%,辽宁省7.32%)。

另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是衡量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吉林省在这项指标中也远低于全国平均值。2015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39%,远低于全国0.9%的比重,在东北三省对比中,也是最低(黑龙江省为0.75%,辽宁省为0.73%)。

以上数据表明,企业虽然已经成为吉林省的创新投入主体,但是投入的强度还是很低,继而影响了吉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明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要落实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激励政策,并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激发企业R&D;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R&D;投入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其加大R&D;投入;同时企业自身也必须有创新的内在需求,逐步建立整套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积极主动地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政府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近几年吉林省的R&D;经费投入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虽然一直在不断的增长,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都在10%以上)和国内先进省份的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提高R&D;经费投入规模的同时,吉林省应继续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加强科技发展后劲,推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但是基础研究不同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企业对基础研究既缺乏兴趣,也缺乏财力支持。因此,就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3.5 科学配置R&D;资源,在已有的R&D;资源基础上优化配置,提高R&D;资源使用效率

R&D;作为创新资源的核心,已成为提高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R&D;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除了要加大R&D;投入强度,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有限的投入得到尽可能最大化的满足”,从而避免R&D;资源的浪费,提高R&D;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科研成果产出最大化,为吉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贡献更大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R&D;经费投入总量增长较快,但投入强度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必须遵循R&D;活动的自身规律,根据吉林省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的承受程度,稳定地增加R&D;投入,合理配置R&D;资源,提高R&D;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张永凯,杨亚琴,薛波.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02):139-144.

[2]董微微.R&D;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界,2015,(04):80-83.

[3]陈实,章文娟.中国R&D;投入强度国际比较与分析[J].科學学研究,2013,(07):1022-1031.

[4]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6.

[5]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6.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十二五比重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