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探索

2018-09-29霍艳彬

儿童大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规律

霍艳彬

摘要:把学习时间用到极致,不一定最好。单纯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可能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尊重规律,做到极致,才能最好。极致利用时间对学生学习来讲,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是有害的。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呢?

关键词:极致 规律 有效

我用手机拍下墙上激励人心的话语,打算回家让孩子好好受受教育,可是后来我不准备这样做了。在这样一个学习时间被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时间的管理被精确到分钟计算。对于一个每天在教室呆13个小时、课外活动甚至连洗澡时间都被压缩掉的学生来说,这种把学习时间利用到极致的想法,你觉得还能发挥它鼓励学生的作用吗?还期望学生做到最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极致学习的危害

(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等问题

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360百科)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长时间在教室里学习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而且容易分心散漫;回答不切实际的答案,无法形容事情的来龙去脉;由于课业内容已提高至相当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作业拖沓、学习时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学习费时、效率低下;即使考试前书念得很熟,考试时却会因分神而记不起来或写错等,严重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办事时总是丢三落四,如经常忘记学习用品放在哪里,学习容易半途而废等问题。

(二)学习被动,主动思考能力差

现在学校里的教学形式依然主要是老师讲课满堂灌,学生听讲、做作业,各科之间相对争时间,学生疲于应付,留给学生自己自由学习、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有些学生似乎也适应了这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完成作业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若真让他自由学习,除了看小说、杂志,竟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们似乎不明白掌握学习方法与提高自学能力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学生缺乏主动管理时间的概念,学习被动,只习惯或者只愿意做知识的整理、单纯的记忆,忽视知识的理解整合。出现了学生笔记整理的干净整齐完美,但是学生仅限于整理,自己平时几乎不看笔记错题。

对于主动学习者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他总是处于亢奋的状态,因而胆大心细,注意搜寻和分析信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遇到困难时,他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来寻求突破的契机。主动学习时,学习是一项非常有趣、愉快的活动,学习的效率就高,别人需要学几遍才能学会的内容,他只需要学一遍就可以了,因此时间对他来说就相对较为充裕。而对于被动学习者而言,由于学习中缺少了主动探索的精神,每天上课、做作业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本应一遍就能学会的东西,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需要花数倍的时间,所以每天都感到时间很紧。精神上若稍一放松,抄抄别人的作业以应付老师,不求甚解,天长日久问题越积越多,再想赶上别人,已经力不从心,最终有的人就只好放弃了。

(三)学生的活动时间减少,不利于身体健康,身体素质下降

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学习,体育课活动课没有,这也带来了身体素质的下降。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在2006年8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了一组数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分析报告》显示,2008-2010年,反映学生速度、力量素质的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基本没有增长。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理论,男子16岁前,女子13岁前速度素质发展较快,男女均在20岁左右达到最好成绩,但《分析报告》显示,实际情况与此不相吻合,从小学到大学,随年级的增高,优秀率反而降低,不及格率增高,表明大学生更缺乏锻炼。《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的成绩也存在及格率以上成绩随学段升高反而下降的趋势。其中,2010年大学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仅为70.44%。(《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

(四)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压力难以缓解

学生在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成绩排名的日益频繁,学生承担着与日俱增的学习压力,运动的畅快、伙伴的倾诉、家人的陪伴等压力释放方式都被“驱逐”了,压力长期得不到釋放。物极必反,学生出走、自杀事件不断上演,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娇惯、太受宠,不能承受一点压力的结果吗?学生中的假学现象真的就与学校、家长无关吗?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据悉,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变化时代,个体焦虑与社会焦虑并存且相互影响。中小学生与家长都在焦虑,其中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其成绩可能会成为加剧家庭焦虑与紧张的导火线。”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系教授朱益明说。

不是这样的,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总是期望孩子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们总是期望孩子的分数能高点、再高点,我们总是期望孩子的名次靠前点、再靠前一点,我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是“看书去”“学习去”“写作业去”。我们不断地告诉他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二、极致学习的解决措施

(一)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1=_爱和人道精神。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丙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太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一棵大树,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树技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霉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本匠连看也不看。就是这样一棵大而无用、大家都鄙弃它的“樗”,在庄子眼里看来,则可以把它栽在荒地上,栽在旷野里,悠然地徘徊于树旁,自在地躺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同样的一棵树,放在不同的位置,就可以起不同的作用,发挥不同的价值。如何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那要看使用者的素质,看使用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立场看问题。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和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只要教育得法,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前提是尊重,而不是改变。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孩子的特征然后按照孩子的特征去教育他、培养他,成就他,让他在自己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方式独特地成长。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既要有尖端的科学家,又要有普通的劳动者,需要各种艺术人才,只要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就应该得到尊重,这种劳动就应该得到尊重。

(二)要给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

一定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能只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中,“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早在青年时期,毛主席就提醒我们,支撑知识、躬行道德的载体是人的身体,是人的体力,“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无德智也”。认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身心皆适,是谓俱泰。体育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学习的压力,身心皆适,是谓俱泰。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包括智育的发育物质基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要使个人潜在的智力或神经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大脑皮层发育反应灵活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加上脑细胞被激活后,才可以保证积极思维、良好的记忆的发展和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些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品质,这正是通过体育锻炼才可以做到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學习时间用到极致,不一定最好。只有尊重规律,做到极致,才能最好!

(责任编辑:冰冰)

猜你喜欢

规律
由简入繁 寻找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发现规律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观察比较 寻找规律
先找规律再解答
找出规律
巧解规律
掌握规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