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09-29沈佩华
沈佩华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时间为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对临床资料回顾和出院后跟踪治疗,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8--02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急、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7月患者12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经内科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6.5)岁;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肢体功能锻炼:
1.2.1.1 急性期,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做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每天活动关节2~3次,每次活动5~10下;定期变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天常规按摩患肢2~3次。
1.2.1.2 恢复期 ①床上被动锻炼:按摩、揉捏瘫痪肢体,做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②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③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下床、坐下、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穿衣、吃饭、写字等基本生活训练,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2]。
1.2.2 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对人体损伤小的特点,如穴位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拨罐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艾条灸、手指点穴、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效果显著。现介绍我院临床常用几种特色技术。
1.2.2.1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2.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一般上肢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每次取3~4个穴位交替使用。针灸时刺激量要大,捻转速度较快,或采用重插轻提的方法,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
1.2.2.3. 艾条灸,艾条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和补中益气之功效。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2.2.4. 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种草药,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1.2.2.5 穴位敷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6 手指点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7 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脑等。
1.2.3 饮食护理:中医长期以来以“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气血亏虚患者,应多进食益气补血之品(红枣、山药、赤小豆等);对于痰多患者,应多进食清火利痰之品(萝卜、冬瓜、丝瓜等);对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患者,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类,多素少荤素搭配饮食,对于便秘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复和维生素等,使其大便保持通畅,腑气通畅,促进康复。不能吞咽者可经鼻饲进流质饮食,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00mL,温度保持在38℃左右,同时注意防止呛咳。
1.2.4 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往往恢复缓慢,生活不便,故多出现肝气郁结、心烦易急等情志变化[4],這些变化不仅不利于康复,而且常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所以应通过暗示、鼓励和谈心、娱乐等手段改变上述消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3 效果 经过我们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并经过后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小结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对中风偏瘫患者介入中医护理技术,可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针对瘫痪肢体的针灸治疗,可增强正气、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促进肌肉群的运动协调。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促进瘫痪肢体的气血运行,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剧,肌肉松弛,解除瘫痪肢体的疼痛与痉挛,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对康复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朱萍,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8卷第2期,2010年1月。
梁桂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现代护理2010年4月第7卷第11期。
郝建军,黄金山,老年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文摘2014年第14卷第1期 p397。
郭敏,栗庆林 ,中风瘫痪患者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体会,河北中医2009年6月第31卷第6期p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