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变锄头 脱贫有奔头
2018-09-29龙晓琴
龙晓琴
合水泥、砌田埂、挖鱼坑……近日,笔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汾水村,各村屯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村民们紧抓当前春耕时节正热火朝天的忙着硬化田埂、开挖鱼坑,铆足干劲在地里劳作,为种稻养鱼做好准备。
今年入春以来,三江县委、县政府迅速发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山山有茶、田田有鱼、竹木满坡”生态产业目标,促进“两茶一鱼稻”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一场脱贫攻坚的产业硬仗正在侗乡大地决战。
决战脱贫有目标
“今年我家又新增加1.5亩的种稻养鱼面积,挖鱼坑2个,油茶品改5.5亩,新种植茶叶3.2亩,村干和帮扶干部还帮助我们种植油茶、挖鱼坑,有扶贫政策扶持,不用出去打工了,让我们干劲十足啊!”贫困户吴家炼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对田埂的硬化,以及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村民们逐渐尝到了种稻养鱼的甜头,今年为增加产量,汾水村作为示范点,县里每个鱼坑补贴800-1000元,鼓励农户挖鱼坑,村民们参与积极都很高,贫困户吴家炼就是其中之一。
据汾水村副主任吴启学介绍,汾水村一直有种稻养鱼的传统,由于以前没有加以规范,稻鱼产量低,一年下来,每亩鱼的产量在10斤左右。自县稻田种养综合模式技术全面推广后,稻鱼产量得到提高,2017年汾水村每亩鱼产量约30斤左右,年产量约9600斤,产值约24万元。今年为了提高产量,在县畜牧局的帮助下,该村向上级争取26.2万元用于种稻养鱼,建设“超级稻+再生稻+鱼+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0亩,建成后预计每亩产量大约50斤,按照斤每斤鱼25元计算,每亩产值大约1250元,带动全村150户贫困户参与,受益人数450人。
汾水村总人口752户31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3户1756人,已脱贫67户298人。为做好产业脱贫文章,除了种稻养鱼,汾水村还积极进行油茶品改,种植茶叶,目前该村已完成挖鱼坑52个,油茶品改备耕300亩,已种植250亩优质油茶,新种植茶叶40余亩。
汾水村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之路,只是三江县开展脱贫攻坚产业“春风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三江县围绕11个贫困村摘帽出列,实现24465贫困人口摘帽脱贫计划,力争实现2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目标。制定《2018年三江县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方案》,把握时间节点,利用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围绕“两茶一鱼稻”主导产业,完成油茶品改种植6万亩,茶叶新种植6000亩,“优质稻+再生稻+鱼+螺”稻田综合种养1.8万亩,建设鱼坑1万个目标任务。实现到2020年贫困户人均0.5亩茶叶、1亩高效油茶、每户1个鱼坑的总目标。
春风行动有举措
變“笔头”为“锄头”,推动产业扶贫。扬刀砍树,挥锄挖地,油锯轰鸣,浓烟四起……连日来,该县四家班子领导带领全县6040名扶贫帮扶干部放下笔头、拿起锄头,深入各帮扶联系村屯开展油茶品改“春风行动”。在同乐乡归夯村油茶品改示范基地,干部与村民同砍老茶树、同做坡改梯、挖坑种新苗,带头走进每个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同劳动,动员和指导贫困户早日种好新品种油茶。在林溪镇高友村新开辟的优质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带领村民一起在勾机挖好的坡改梯地里挖坑种植新品种油茶。在丹洲镇合桐村陡如峭壁的林地里,带领当地党员干部帮助油茶大户挖坑备耕,大家挥汗如雨,乐在其中……全县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挂点)乡镇及村屯带头种植高效油茶、开挖鱼坑,与贫困户共同劳动,采取“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的方式对基层产业扶贫工作进行指导,实现帮扶方式从“笔头”向“锄头”的转变。
“多亏有劳动服务队,这么大一块地,我一个老人家怎么做,到年底都干不完。”3月15日,同乐乡归东村贫困户石明才感激地说。石明才一家4个人,家里两个子女都在外地读书,老伴体弱,他今年油茶品改面积3亩,仅靠一人力量完成不了,全靠村里有了服务队帮忙才完成任务。为了帮助部分老弱病残、长期外出务工的、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油茶,全县15个乡镇162个村行政村,组建了由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村带富党员、经济能人等成员组成的162支油茶品改劳动服务队,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为确保油茶品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三江各乡镇频出高招,通过微信推、电视播、广告贴、传单送、入户讲等全天候、多媒介宣传方式,有力推动油茶品改、种稻养鱼工作跨越发展。目前全县已经完成油茶品改15320.4亩,新种植茶叶5600亩,挖鱼坑 562个。
政策护航有保障
该县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职责,确保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用好用活扶贫资金,涉及贫困户的补助资金由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解决,涉及非贫困户的补助资金由县人民政府融资或争取上级资金统筹安排解决。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督导考核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