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争夺战
2018-09-29高海博
高海博
“禁用5年。”这是OPPO今年发给一位供应链合作伙伴—汇顶科技的内部沟通信所使用的措辞。
OPPO在这封通知信中称,自己采购团队原本与汇顶科技就屏下光学指纹合作事宜达成一致,但在今年6月4日,汇顶科技迫于其他客户的压力,为保证该客户使用同一技术解决方案的优先性,把向OPPO承诺的批量供货时间推迟了3个月,导致OPPO的新品手机研发项目无法如期开展,所以“OPPO决定将汇顶科技列入供应商禁用名单,禁用期限为5年”。
信中所指的新产品,便是OPPO今年8月发布的年度旗舰手机R17。
《第一财经周刊》曾在R17发布会期间向OPPO求证是否采用汇顶科技的指纹识别技术。OPPO助理副总裁、大陆市场营销负责人沈义人当时表示,R17的屏幕指纹解决方案并非完全采购了一家供应商的技术,而是将屏下指纹芯片厂商、模组厂商和算法三方面做了整合,同时OPPO也拥有一些研发专利。
现在,真相逐渐揭开,OPPO当初选择的处理方案显然也是有些迫不得已。与汇顶“断交“后,OPPO引入上海思立微作为屏下指纹技术供应商,但获得的屏下指纹解锁体验—OPPO内部也同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说明现有解决方案在完成度上并不算非常令人满意。
汇顶与OPPO的合作中“迫于其他客户压力”的情况,指的正是OPPO最直接的几个竞争对手。《第一财经周刊》对公开资料做了一轮梳理后发现,目前使用汇顶科技的指纹技术且出货量与OPPO相当的品牌,主要是vivo和华为。
“手机品牌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第一财经周刊》分析,争夺独家资源、扶持各自体系内的供应链将成为常态。
当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整体市场容量也开始收缩时,头部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技术创新永远是竞争的关键。每赢得一项新的技术创新,就可能会引领一个方向。而这个过程,注定离不开与上游几家头部元器件供应商的技术合作,比如苹果iPhone拥有的3D结构光技术、vivo率先采用的屏下指纹等,核心技术都是供应商的研发成果。
智能手机产业从来不缺供应商层面的资源争夺战,从高通旗舰处理器首发资源、新一代闪存到三星柔性OLED屏……只是眼下,这场争夺战的资源目标,正愈发深入到不被外界所熟知的细分专业领域。
一家厂商对于供应链端的管理能力,与产品制造工艺、成本核算、能否紧跟最新技术趋势皆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项能力关系着一个品牌的生死。除了核心的手机处理器、屏幕等部件,手機上使用的大多数元器件都由多个供应商提供,即便小到一个看似技术很简单的充电接口,厂商对供应商的选择通常也包括“一供”“二供”,有时候甚至还有“三供”。一供的合作比例最高,超过50%的比重。当一供的合作出现问题与意外,二供负责随时补上。
如果做更细致的分析,围绕供应链的竞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存在于产品售价在3000元以上、出货量大的中高端品牌之间,它们希望寻求供应链的独占资源,或者选择扶持一批供应商,仅服务于自身体系;第二种情况发生在主打“千元智能机”的手机厂商之间,这一层的故事主线,通常讲的是品牌厂商与整机设计制造商(ODM)之间微妙r 竞合关系。
一家专注细分领域的手机品牌向《第一财经周刊》透露说,2017年该品牌在规划一款新产品时,原本计划使用高通骁龙660处理器,但这款芯片当时被OPPO R11买断“独家首发”,别的厂商根本拿不到货,既定的产品节奏因此被打乱。而这种签下一纸独家协议的情况在业界并不少见,前提是厂商自身的出货量够大,这样它在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谈判中自然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特殊支持。
除了独家资源,更多厂商与供应链采用深度合作形态。所谓“深度”,是指双方共同分担新产品开发周期的风险,而新产品一旦被市场所接受,双方也将共同受益。这种类似直接提供研发经费的合作,目前也已非常普遍,一定程度上,供应链企业承载着“代客户研发”的工作。
例如为手机提供多彩渐变玻璃后盖的蓝思科技,其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收到来自客户支付的“研发补助”8.32亿元。在防护玻璃领域,蓝思科技的客户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它们会更聚焦总体设计与供应链管理,防护玻璃的研发、打样试制、量产则由蓝思科技完成。
蓝思科技在财报中解释称,各个主要客户以价格补偿及研发补贴的形式支持公司对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的研制、打样、开发支出,而且“这种研发模式会慢慢被其他各个品牌客户接受”。
一位接近蓝思科技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蓝思模式实际就是厂商与供应链合作开发的一种体现—直接用资金支持的方式拿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许多品牌商均在蓝思科技的厂区内派了驻厂代表,争抢产能正是这些驻厂代表的主要工作。
手机供应链的各种暗战中,围绕处理器芯片的资源争抢,可以说是久演不衰的大戏。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华为与OPPO、vivo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华为在自己的旗舰产品中,多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而且逐步向中低端产品渗透,而OPPO、vivo、小米目前仍依靠高通芯片。不过华为与OPPO从高通得到的支持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毕竟高通与海思是直接竞争对手。
而去年屏下指纹技术刚问世不久,vivo就对外展示过采用高通新一代超声波技术的屏下指纹样机,随后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vivo又展示了基于上海箩箕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概念机vivo APEX。接着,vivo推出多款屏下指纹新机,为此它同时采用了美国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和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方案。可以说,vivo征战一圈,至少在“屏下指纹识别”这个功能上,成功揽下了目前业界最著名的4家供应商,获得了它们的率先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先发优势。
伴随着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成长,一大批中国本土元器件供应商的技术研发实力也在日臻完善,无论技术还是规模方面,国产供应链已日渐拉近与国际大厂的距离,甚至已超越国际大厂。这也使本土品牌们可以不必再紧紧盯着苹果开发第一代iPhone时所选择的那些供应商。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过去很多供应链资源看似由蘋果和三星垄断,如今平衡点正在一点点松动。
这种变化已经非常明显的元器件是手机大屏。2017年10月,京东方宣布其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并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这打破了一直以来OLED面板技术被三星和LG垄断的局面,在此之前三星占有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超过90%的份额。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透露,目前,除了一些4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很多品牌的中低端手机产品都已经在采购京东方的屏幕。
汇顶科技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实力最强的指纹芯片厂商,年初该公司曾表示2017年的年出货量突破2亿颗,月出货量保持2000万颗以上。今年第一季度,汇顶科技超越FPC成为全球安卓阵营中最大的指纹芯片提供商。
手机品牌厂商的背后还有一个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那就是ODM。根据IHS Technology发布的2017年《手机ODM产业白皮书》,华为有将近30%的出货量由ODM厂商完成,而小米旗下手机由ODM厂商负责完成的出货量接近80%,其中红米系列全部由ODM公司完 成。
尽管根据公开信息,OPPO、vivo的生产制造环节,至少在2017年没有涉及任何ODM厂商,但是《第一财经周刊》从不同信源求证得知,这两家厂商有部分产品自2018年起交由ODM厂商完成,合作机型主要针对海外中低端市场的售卖。
一款新手机的处理器适配工作,往往需要几百名工程师几个月的努力才能交付。随着产品、机型越来越多,品牌厂商的研发团队很难完全消化这部分任务,这正是ODM厂商的机会,后者也希望向利润更高的研发业务拓展,与头部手机品牌合作,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闻泰与华勤是ODM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家,2017年它们的出货量都在8000万台。相比而言,小米手机当年的出货量也不过9000万 台。
在中低端市场,ODM厂商既是手机厂商的直接供应链,也是竞争对手。
一方面,ODM厂商服务众多客户,总体出货量大,面对上游供应链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于整个手机市场而言,ODM就像一支隐身的“蓝军”—每个手机品牌公司都会将自研产品与ODM厂商的同类型产品一一对标,评估产品的价格控制是否合适。
闻泰与华勤之外,在深圳还有众多中小型ODM,它们专门为海外品牌提供生产代工。这其实是一门几乎不需要品牌客户对产品指手画脚的“贴牌”生意。事实上,目前海外的低端机市场上涌现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地处中国深圳的本土ODM企业提供的贴牌手机,比如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Intex、Lava。这些以代工贴牌为主的公司不必担心去海外做品牌的水土适应问题,它们只需要把整机或者零部件做好,等待海外的品牌前来取货。
谈到手机产业格局的演变,江元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倒是给出一个新视角,“这个市场其实已经没有本土与海外之分,而是ODM与一线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生产手机主板的江元通讯,客户多来自于印度、阿尔及利亚、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实际上,在印度,华为、小米、OPPO和vivo挤占了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很快转移到它们去不了的地方,比如非洲、南美、东南亚。”王青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江元通讯的经历折射出一个手机产业的现实:ODM与一线手机品牌厂商之间的竞争,恰恰发生在海外市场。
根据IDC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印度今年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里,中国一线品牌已经拿下四席,剩下一席属于三星。这意味着,由一大批中国ODM企业所支撑起的当地品牌,在这场竞争中至少暂时处于下风。
“全球中低端智能手机制造的中心就在中国,海外品牌很难有机会了。”王青说,无论研发、设计还是制造,深圳可以全部解决。
在手机供应链这个复杂而漫长的链条上,中国本土硬件技术公司正努力拿下每一个关键节点。尽管已经出现像印度这样更鼓励手机厂商在国内直接投资建厂,甚至为此还提升了整机进口关税的国家,但是中国厂商在印度建厂多数只涉及最基础的制造组织环节。发生在全球低端手机市场上的这场中国一线品牌与中国供应链厂商之间的竞争,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深圳既是电子消费行业的元器件制造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流转中心。而手机业的供应链之争,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环节,就是二手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回收宝高级副总裁熊洲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其公司回收的二手手机会以“非优品”与“优品”分别处理,优品手机会按二手性质出售,而大量“非优品”会销售给有专门资质、主做零部件拆解再利用生意的供应链公司。那些拆解回收的零件必然会被再利用,只是这部分的供应链故事目前鲜有外人知晓细节。
熊洲曾在非洲见到过商贩们用摆地摊的方式售卖来自中国的二手手机,这些品牌不一的旧手机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很有市场。而中国市场眼下更流行“以旧换新”政策,品牌厂商们很乐于利用此道来缩短用户的换机周期,拉动新机销售。回收宝正是OPPO和vivo的官方商城“以旧换新”的独家合作伙伴,同时它也是华为的全球合作伙伴。由于手机销售市场有70%的份额依然在线下,回收宝也进驻到各级连锁渠道与品牌专卖店,以提高消费者对这一回收渠道的认知。
现在,就连闻泰这个级别的ODM大厂也在积极整合上游芯片厂商,以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今年9月17日,停牌5个月的闻泰科技公布了收购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后者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博世、思科、苹果等国际品牌都是它的客户。
一位接近OPPO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段永平的主导下,OPPO公司CEO陈明永已经以个人身份与他共同投资了一家国内的芯片厂商。得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倒是一点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