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去世
2018-09-29
9月23日,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因病逝世,终年84岁。
高锟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生,祖籍江苏省金山市。1948年之后,他移居香港,并在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随后在伦敦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毕业之后,高锟留在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作为研究人员工作了10年。
1970年,高锟回到香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了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高锟开始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直至1996年。
高锟是全球公认的“光纤通讯之父”。早在1966年,高锟就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这一年,他发表了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证了玻璃介质能够完成光线传播的条件,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传播介质并用于通信的理论。他计算出了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做远距离传输的公式,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了互联网的出现。不过,按照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一个理论获得确认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直到2009年,也就是距高锟首次提出光纤通讯40多年后,他才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奖委员会赞扬了高锟“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
获奖时,高锟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6年。颁奖典礼现场,诺贝尔奖委员会不仅免去了他走到台中领奖、鞠躬3次的礼仪,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还破例走到他面前为他颁奖。
高锟还是推动香港接入全球互联网的重要人物。1991年,香港中文大学在高锟领导下率先靠一条租用的卫星电缆连接到了NASA,令香港首次正式接通全球互联网。之后,高锟还力促成立香港科學园,为香港的创新发展奠下稳固基础。2000年,高锟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悼词中说:“高锟教授是开发和应用光纤技术的先驱,为现代通讯科技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香港、国际,以至全球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