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休几天,究竟是怎么决定的
2018-09-29雷册渊
雷册渊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休闲绿皮书》)建议,到203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做四休三”的制度。然而网友似乎对此却并不买账,更多理性观点认为,在仍需花力气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当下,落实“做五休二”、告别隐性加班,比“做四休三”更加实际。
那么,“做五休二”的制度是怎样逐步形成的?一周究竟该休息几天呢?
80%以上的人选择“增加一天休自”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五天工作制,是从1995年明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的,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双休日”闻所未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劳动时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唯一相关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干部职工的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至10小时。至于每周工作多少天,并没有涉及。每周工作六天,成为沿袭多年的惯例。由于周末只有一天假,洗衣服、逛街、买菜、看老人、陪孩子……集中在一天完成,因此,“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成为当时流行的说法。
1979年,赴联合国出席国际会议的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胡平,最早萌生了在中国实施五天工作制的想法。
刚到联合国纽约总部的胡平每天要马不停蹄地参加会议。但星期五整个下午却无会议安排,他觉得非常奇怪。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告诉他,联合国实行双休制,周六、周日休息,周五下午一般不安排会议。后来,频繁出国参会的那几年,胡平总是十分留心其他国家的工时制度,他渐渐发现,五天工作制是时代潮流。
1985年,胡平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推动下,第二年5月,“缩短工时课题组”成立。研究人员调研发现,有的国家实现五天工作制历经了多年,工人一直为此斗争:有的国家实施过程则比较顺利。其中,苏联从1967年开始,全国推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当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
接着,课题组运用了“小核心大网络”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组这个小核心之外圈定了几个主要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长春等,委托当地大学或研究机构做调研,涉及29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223家商业企业。问卷中有一个共同问题: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中,你选择哪一个?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课题组认为多数人肯定会选择“增加一天工资”,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80%以上的人选择了“增加一天休息”。
为缓解下岗工人问题五天工作制最终实行
1987年底,《关于在我国逐步实行五天工作制的政策建议》的总体报告初步形成。
但是,课题组成员却觉得,要说服决策者,报告需要一个更亮眼的点。他们认为,五天工作制的最大亮点在于:缩短工时,客观上能调整社会的劳动总投入,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直接刺激消费,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地控制内需的行政手段”。
1988年,课题结项。中央认为,这是关乎全局的大事,改革工时涉及问题很多,还需要细议,充分准备。受此鼓励,胡平胆子大了起来,立刻写了一个报告给科委,提出先在研究中心试点五天工作制,以观察实际效果。数月后,研究中心正式实施了五天工作制。
不过,1988年前后媒体对此事的报道热潮已经转冷。直到1992年上半年,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简称职安局)职业卫生监察处接到任务,要求他们马上启动一项调查研究,对缩短工时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拿出具体意见,供局、部领导审议,再报国务院决策。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终于达成了共识:一步到位,直接由六天工作制缩减为五天工作制。
1994年2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了第146号国务院令,规定:为了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国家实施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自3月1日起实施,当月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次循环。
新工时制的实施,正逢国企改革的逐渐展开。1994年,下岗工人群体日益增大。相关部门再次着手研究,制定进一步缩短工时的方案:如果将每周44小时工时进一步缩短到40小时,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缓解部分工人下岗的问题。
而后,劳动部将缩短工时的报告再次上呈国务院,获得批准。1995年3月25日,李鹏签发了国务院令,宣布自当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五天工作制。
“做四休三”不如告別隐性加班
“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毫无悬念地超过1万美元,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将超过2万美元。”7月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休闲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预测。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然而休闲时间反被压缩。《休闲绿皮书》指出,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国民的工作时长从7.65小时增加到了9.75小时。根据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平均每天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
休闲变得越来越奢侈,休闲时间不充分、不均衡、不由自主成为众多“休闲问题”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带薪年休假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们休假和出游的时间高度集中于法定节假日。而根据调查,有业群体没有带薪休假的主要原因有: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休,这一比例达到45.6%;其次是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比例为20.0%;竞争压力太大,担心失业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占到12.8%。
由此,有专家提出可以通过“做四休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所谓“做四休三”,指的是在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36小时)工作制。专家同时提出,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用延迟退休时间来抵消因“做四休三”而减少的劳动时间。
建议一出,立刻引发热议。由于这几年加班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常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仍有待提高,于是更多人理性地指出:“做四休三”的美好设想必须建立在将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做四休三”很美好,告别隐性加班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