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水思“书”聊语文

2018-09-29卢爱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读书人魅力语文课堂

卢爱玲

课程的创新与改变,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独特性,对教师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语文教师承载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任务。老师拥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一桶水总有用尽的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打开一溪活水,使之源源而来,让水保持新鲜和活力,充盈课堂,滋润学生。“活水”的源头便是是坚持阅读。饮水思”书”,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做“读书人”,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引领学生成为“读书人”。

一、语文教师做“读书人”,铸就魅力课堂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曾说:“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语文功底太差,不看书,只读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够,和学生没有知识落差。”程老师一针见血,指出了了大部分语文教师的现状,这种现状导致语文课堂如一潭死水,毫无魅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是否能让学生喜欢,与教师的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密不可分。文学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必定是拥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人格魅力。一个不读书的语文教师缺少人文积淀,文化也必定是贫乏的。中学生已经具备辨识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他们不但具备直觉力,还有了理性的否定和怀疑。他们能够从语文教师的言之形态,语言风格以及教学方法上感受出自己的喜恶,而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这就需要唤醒我们语文教师的意识,坚持读书,在博大精深的文学殿堂里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底蕴,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语文,感悟文字,喜爱写作。

特级教师钱梦龙升入初中时,就读了《唐诗三百首》《词源》《诗韵合璧》《古文观止》《随园诗话》等,奠基了丰厚的国文基础。他的学识、性情、品格修养等铸就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他曾经说:“我尽管学历不高,却一直以‘读书人自许。”他后来由读古代诗文扩展到读当代作品,他厚积薄发,执教《愚公移山》一鸣惊人,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界泰斗。

语文教学界的著名教师,尽管风格迥异,课堂魅力各有不同,但是无一例外,全都爱好读书。于永正、窦桂梅、王崧周、李镇西、程红兵以及吴非等特级教师让我们醒悟,读书成就名师,成就魅力课堂。语文课堂的魅力来自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当我们语文教师坚持阅读“经典文学”并不断受其熏陶和影响,自己的品格,教学风格就会自然形成,语文课堂就会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股魅力会吸引着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喜欢听我们的课,喜欢语文。

二、语文教师做“读书人”,让课堂洋溢生命的温暖

语文教师阅读文学经典著作,可丰富文化底蕴,积淀人文,塑造自我品格。语文教师也要进行专业性的阅读,包括中外教育名著以及心理学,也包括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卢梭的《爱弥儿的教育》承载着优秀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只要认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往往会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育漫话》让我们懂得了解学生的心理,注重教育的艺术和技巧的重要性;《叶圣陶语文教育论》告诉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其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还有一些专业著作可以引导我们反思现在的教育,找寻突破之道。语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能更好地在教学中直面学生的教育问题,和谐地把语文教学和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能自如地运用教学技巧和艺术让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能让语文课堂充满尊重和爱,温暖学生。

肖川在其著作中曾说:“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每个课堂中都应该有笑声;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使学生充满活力,快乐地卷入到学习之中。”这段话给我带来很大启迪,下决心让自己的课堂和谐温暖。一次,我要检查学生背诵课文。一名女生开始背诵得还很流利,可是她背到“我们跨过山岭”时,一直重复“跨过,跨过……”我开始不耐烦了,同学们也开始小声笑。我想到肖川的话,笑着说:“很高吗?这么难跨过?”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而她却一下子背出来。学生能否愉快学习由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技术决定,而老师的转变和提升只能靠读书!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悟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还要让学生放松心情,愉快学习。如果语文教师不进行专业性阅读,不提高教学艺术和技巧,不懂学生心理特征,不顾学生感受,那么缺少艺术的课堂是沉闷的,没有爱的教学是无趣的。学生就难以在语文学习中感觉到温暖快乐,难以真正爱上语文,学习难以由被动转为主动。所以,语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非常重要。

三、语文教师做“读书人”,才能引领学生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多读书,读好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益。語文教师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的首要条件是老师自己坚持阅读,做一个“读书人”。“语文课主要是通过人类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而这样的传承又主要是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粮食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语文老师自己不爱读书,对经典名著读之甚少,对我们的国学毫无积累,又靠什么来引导学生去读书?

语文教师坚持阅读,必然会有超然的气度,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风格的课堂。无形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榜样,学生也会爱上阅读。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推荐经典著作,只有教师自己读了才会谈出推荐的理由,才会概括出著作的精华,吸引学生去读经典名著。

学生读了书之后通常还会有疑问,他们在读书交流中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城南旧事》讨论中,就提出“宋妈该不该扔下自己的孩子去打工?她是一位好妈妈吗?”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读这本书,没有深入思考,在学生辩论时解答不了学生的疑惑,无法做出总结,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书者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不爱读书,不知其可也;语文教师不会写作,不知其可也。我认为语文老师只有坚持读书,做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才能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大家关注学生读书的时候,应该首先唤醒语文老师读书意识,这,更为迫切!

猜你喜欢

读书人魅力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我是快乐读书人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