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的艺教拓荒牛
2018-09-29柳经纬裴国辉
文/柳经纬 裴国辉
1956年6月出生于甘肃兰州。中共党员,学士学位,正高级教师,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培基教授。1992年8月调入深圳。出版专著(合作)一部,在省级刊物发表声乐作品数首,为宝安教育基金百万行谱写“会歌”,创作宝安区“中学生运动会”会歌。多次成功策划、组织大型文艺活动,创建了宝安区教师合唱团、宝安区学生艺术团、宝安区教育艺术团,多次荣获省、市少儿花会、合唱节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奖。指导师生参加各项比赛,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670个;活动类比赛获得616个奖项。创建的“京剧进校园”和“粤剧进校园”项目,成为瞩目的“深圳文化现象”和“深圳教育的名片”。被称为宝安艺术教育“拓荒牛”。个人曾获第二届全国青歌赛荧屏奖、中央电视台文艺星光二等奖、深圳市十大青年歌手、深圳市名师、深圳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宝安区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感动宝安20名优秀教育人物等奖项。
把镜头定格在2004年7月29日,中国无锡,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上,一支来自深圳宝安的教师队伍正开始着他们的国际金牌之旅。他们其实很普通,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然而,当摄像机聚焦在队员们时,你会看见他们每一张自信的脸上都仿佛镌刻着“成功”的字样。
当参赛队员一个个走上决赛舞台时,有一位头发斑白的汉子在和他们每一个人击掌示意,彼此用必胜的眼神交流。台下没有人知道这位汉子是谁,甚至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微小的动作对于决赛在即的队员会有什么更加深远的意义,然而队员们却心领神会,他们在这一刹那找到了更多的自信。看,他们踏着坚实的步伐,神采奕奕地走上了舞台。之后,一曲镌刻深圳教师形象的《无悔人生》,便在无锡城的上空迸发着、激荡着……
这位汉子就是赵瑞平,原深圳市宝安区音乐家协会主席,一位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此行他担负着深圳市宝安教师合唱团参加这次中国国际大赛领队的重任。当主持人宣布深圳市宝安教师合唱团荣获金奖时,老师们激动的与赵瑞平竞相拥抱,他们落泪了,而赵瑞平——这位西北汉子,也落泪了。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拼搏与汗水、他们对艺术人生的执着追求、他们心与心的碰撞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赵瑞平,这位荣获国际金牌队伍的领队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飞扬的音乐旋律中,他再次升华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冷月寒冰任苦熬
一直以来,赵瑞平总是将年少时的不幸埋藏心底,很少有人知道今日颇有成就的他会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少年时光,也正是这少年的不幸练就了赵瑞平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
赵瑞平1956年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高干家庭,父母是高级干部,是受人们尊敬的老革命。他在家中排行最小,在万般宠爱下十分惬意地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随着“文革”的到来,仿佛一夜之间,平时受人敬仰的父母竟成了被批斗的对象,他也突然成了“狗崽子”,每天都可能面临着无礼的羞辱和谩骂。
就这样,赵瑞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中学时,“文革”后期的运动歪打正着地给他造就了一个只身闯上海的机会。在上海这个同样动乱的城市里,这个漫无目的地游走着的孩子却阴差阳错地爱上了小提琴。而后,赵瑞平又经历了他这一生中最黑暗的岁月,17岁那年,父亲突然撒手人寰,18岁那年,母亲又突然乘鹤西归,没了爹娘的孩子真是像根草啊!19岁那年,在父亲老战友的关怀下,赵瑞平终于成了一名化工厂的工人,当时的青年工人在转正以前要到农场锻炼一年。赵瑞平白天铆足了劲参加“劳动大会战”,虽然劳动使他的双手布上了层层老茧,使他身心疲惫,但是到了晚上他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小提琴。当时具有音乐感悟的他,似乎在每晚的小提琴声中才真正找到顽强生活下去的勇气。有一次,用于灌溉的蓄水池出现了裂缝,赵瑞平不顾一切地跳进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冰水里用身体堵住裂缝,可是,当他躺在冰冷的床上身躯冻僵得几乎停止呼吸时,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小提琴,呢喃中不断喊着“小提琴,小提琴”,他紧紧拥抱着小提琴蜷缩、颤抖着……那年月,小提琴几乎成了赵瑞平生命中的全部。
2001年11月,在澳大利亚悉尼演出
才有壮志便凌云
1978年改革高考制度后,赵瑞平终于凭着他特殊的天赋和执着的追求,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从此,音乐便伴随着他走上豪迈的人生旅程。
大型锻压机械噪声是大型冲压车间危害工人职业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从保护员工听力及构建绿色工厂的角度出发,大型冲压车间必须进行噪声控制工程。大型锻压机械在汽车、国防工业以及家电等制造厂中应用广泛。但大部分大型机械压力机工作时的噪声也高达110dB(A),由此可见机械压力机噪声污染也较严重。
大学里,小提琴、作曲、声乐都为赵瑞平所喜爱,而这时的他最终选择了对他来说最陌生、最富有挑战的专业——声乐。在第一学期测试中,赵瑞平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他感觉很丢人,于是便跑到安置父母的烈士陵园,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挑战到底。在大学以后的日子里,赵瑞平发奋加勤奋,通过四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声乐上有所突破。
1982年他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毕业分配时,赵瑞平选择了兰州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故乡这片热土上,踌躇满志的赵瑞平不仅把本职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他还代表甘肃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甘肃省首届丝路之路歌唱大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此时,意气风发的他还因科研能力出色,被授予甘肃省中师课题组副组长的重任。
桃李芬芳一杯酒
1992年,赵瑞平一家南下来到了深圳宝安。这位曾经在甘肃省音乐和教育界知名人士,最初只是在宝安的一所小学里默默耕耘。面对如此之大的岗位转换及角色转变,赵瑞平心平气和,他坚信自己在哪里都能够耕耘出一片园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赵瑞平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开拓了一片艺术教育园地。身为宝安区教育局教科培中心体卫艺部主任的他,同时还是宝安区的音乐教研员,在艺术教育方面,他更是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在宝安,赵瑞平带领全区一大批教育工作者以拓荒牛的精神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着。现在全区上下有各类学生艺术团队121个,在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达千余次。
赵瑞平特别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对现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赵瑞平倍感忧虑。他说:“现在很多学校乃至学生家长片面强调升学率,往往不根据学生年龄段自身的特点、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淹没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很不可取。”而更使赵瑞平深感痛心的是: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很多打着艺术教育培训旗号的所谓素质教育考证考级机构。对此,赵瑞平讲了这么一件事:某同学要考器乐类的级别,在某地5级,在另一地7级,同样的水平为什么级别相差如此远?发人深省啊……
目前宝安区的许多中小学中,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似乎都曾有过赵瑞平高大而忙碌的身影。或是督导视察艺术教育,或是参加学校重大活动,或是指导音乐课堂及第二课堂教学,或是为学校创建艺术特色出谋划策,或是检查体卫艺工作。每每有学校邀请他去的时候,只要能够挤出时间,他都会很爽快地答应。
喜看稻粟千重浪
在担任宝安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时,赵瑞平深感责任重大,时刻不敢松懈怠慢,常常工作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在音乐家协会工作多年的赵瑞平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团体只有团结奋进、坚忍不拔,才能到达一种崇高的境界。几年来,赵瑞平和与他并肩作战的全体音协工作人员为宝安区音乐家协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宝安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回顾宝安区音乐家协会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赵瑞平如数家珍。首先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音乐家协会会员队伍上,赵瑞平带领音乐家协会给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组织区音协集体会员教师合唱团参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唱响公民道德歌”歌咏比赛活动,荣获深圳市一等奖;组织区音协集体会员教师合唱团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有关部委、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的“四海同心——2001国际志愿者年庆典晚会”国际现场直播;组织区音协集体会员教师合唱团参加了深圳市教师节“道德颂”大型文艺演出;2005年第七届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里,区音协青年作曲家张艺婕创作的女声二重唱、音协会员王惠丽演奏的唢呐独奏分别荣获金奖;音协会员徐建春等还经常深入基层辅导社区文化,为社区文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深圳市第六届鹏城金秋艺术节比赛中,区音协集体会员教师合唱团代表宝安区参加合唱比赛获金奖……另外,音乐家协会还经常组织各类型的文艺演出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
当谈起区音乐家协会集体会员的教师合唱团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往事时,赵瑞平仍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往事历历在目,好像又回到了昨天。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这样一场国际型的竞技舞台,面对实力雄厚的国际对手,区教师合唱团以一曲由宝安区陈广源副区长亲自作词、深圳市文联主席姚峰谱曲的新歌《无悔人生》夺冠实属不易。熟悉合唱的人都知道,合唱是一门高难度的音乐艺术,它不仅要求歌者的音准好,节奏感强,声音和谐统一,它还要求包括领唱在内的合唱的各声部线条分明,层次清晰。要做到这一点,合唱队员必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作品演唱的最佳状态,充分将作品的精髓用音乐的“魂”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合唱队员对指挥的每个手势都能做到百分之百领悟和反应。为此,赵瑞平这个西北汉子不止一次地发过火,但队员们都理解他,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这“火”里蕴藏着一种无限的“爱”。最终使队员们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独占鳌头”。
家有妻儿并肩战
赵瑞平的妻子施振萍,就是荣获这届国际合唱大奖的指挥。施振萍是一名出色的音乐高级教师,是宝安区学生艺术团长,同时也是宝安区教师合唱团的常任指挥。她指挥的学生合唱团、教师合唱团曾多次荣获省、市大奖。
赵瑞平和施振萍既是大学同学,又是工作同事。1984年女儿出生后,一家三口弹奏着和谐幸福的家庭乐章,在时间的乐谱上留下很多美好和感人的故事。在工作中赵瑞平和施振萍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对待工作更是全情投入。女儿上初一时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在成功的父母背后,一定有一个吃方便面的孩子。1994年,在宝安区国际家庭年家庭大赛中,他们一家以绝对优势荣获第一名。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里,赵瑞平是领队,施振萍担任指挥。参赛前的那段日子,夫妻俩每晚都要一两点钟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所,之后,还要一起分析白天排练的录像,然后再为第二天所要做的事情进行“备课”。女儿是个既勤奋又懂事的孩子,当时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二年级,正赶上学校放假。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里,她和另外一位老师的女儿不辞劳苦,担当起了后勤和医护人员的重任,替父母分担了许多工作。在参赛前的那段日子,父母的衣服全是由她来洗,当妈妈指挥的宝安区合唱团演唱完毕后,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飞也似的跑向刚刚走下舞台的妈妈,拥抱着亲吻着,她被舞台上妈妈和合唱队员们的成功深深感动,大声地呼唤:“妈妈,您太伟大了,太伟大了!”此时,赵瑞平与母女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幸福的泪花挂在了他们激动的脸上。女儿此时似乎明白了她吃方便面的意义……不错,在成功父母背后,一定会有最好的儿女为之付出。
2006年4月,参加深圳宝安区名家名曲作品演唱演奏音乐会
赵瑞平说,为了不让在外求学的女儿挂念自己,他一定要在女儿每次回家之前抽出时间去把白了近三分之一的头发染黑,为的是给独自在外奋斗的女儿一颗平安的心。这种朴素的爱,源于一位父亲对女儿亲情的执著,源于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温馨呵护。
甘为艺术作春泥
赵瑞平用音乐弹奏出“孺子牛”的旋律。他在工作周记上写下这样一段人生的倾诉:
“为音乐、为教育这么多年,我虽然老了,可是看到宝安音乐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却发现自己依然年轻。我生命血液中永远跳动着的是音乐的灵、教师的魂,也许因为这些,我将永远年轻……”
漫长的人生历程里,赵瑞平用汗水伴着流逝的岁月,奏出一首首甘甜的鏖歌,诠释了他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