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
——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二)

2018-09-29韩庆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理论

_韩庆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飞来峰”“舶来品”,它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有其形成的内在逻辑。

历史逻辑:中国已步入“发展起来”时期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邓小平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是说,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说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欠发展”时期和“发展起来”时期。前二三十年,我国总体上处于“欠发展”时期;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后,我国总体上正步入“发展起来”时期。这里所谓的“发展起来”,就是我国已经发展起来了,但还不是很强大,“发展”了但还不属于“发达”,由此,这是处在由大国成为强国的关键时期。美籍华裔学者熊玠强调说:“如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带来的新问题?这一‘邓公之问’的答卷,如今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里。”

与我国“发展起来”时期在逻辑上密切相关的是,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且成为强国的关键时期;正处于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正处于推进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并建构新秩序时期;正处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历史情境和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位高、立意远、创造性地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飞跃的立论基础和基石。

中国“发展起来”时期,具有自身的历史逻辑,体现这样一个历史方位、历史逻辑的阶段性本质特征,即整体转型升级。当今中国正处在整体转型升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在价值理念上,由过去相对注重以物为本走向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在奋斗目标上,由实现“三步走”战略走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在国家权力运作方式上,由传统国家主导体制走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上,由注重重点突破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系统协调发展;在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注重“积极作为、合作共赢、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国际地位上,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了中国“发展起来”时期的历史逻辑及其本质特征。

文化逻辑: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同时,更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一切行为活动的基因。这种基因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岂能没有文化传承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虚无传统文化,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具有典型的中国色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血脉,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反对简单复古,反对全盘否定,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现实逻辑: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科学研判

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

当今的世情是: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在调整,这必会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然而存在的问题却是“霸权突出”和“全球治理滞后”。当今的民族历史已经转变为世界历史,开放的中国必须走向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兼容并蓄、文明互鉴、协和万邦的文明发展观,体现了开放的品格、自信的胸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基于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剧烈变化而全球治理相对滞后的世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全球治理”。

当今的党情是:我们党打的“铁”相当坚硬,然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自身还不是很硬”。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克服“四种危险”并从精神、能力、作风、纯洁方面使党自身硬,作为政党治理的突破口。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政党治理”。

当今的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利益博弈、转型升级和全面小康决胜阶段,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内在要求注重全面协调、系统整体、战略重点。然而存在的问题是“现代国家治理跟不上”。基于这种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树立“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思想。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国家治理”。

当今是社情是:社会本身的独立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体日趋多元,民众诉求日趋觉醒,然而我们的社会治理较为滞后。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的是“社会治理”。

理论逻辑:以新版本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谱系”

思想一定意义上就是思想史。思想不会从石头缝中蹦出来,它总是行走在特定的家族传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具风格、自成体系,但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仍然归属于特定的“理论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渊源,它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谱系。它既“不忘初心”,又“继续前进”,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一种思想体系归属于何种理论谱系,不是看它是否“形似貌合”,而是看它同这一理论谱系是否“志同道合”,是否有着一致的“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棵大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这棵大树生长和发展出来的,二者在理论渊源、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理论目标上都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理论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有机理论总体”中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论传统、价值导向,沿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理脉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写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不曾忘却的“初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高擎起的思想旗帜,始终是我们牢牢坚守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不论走得多远,但始终与“初心”连在一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源与流的关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实现强起来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发展新要求,返本开新,说了很多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1)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真正把理论变成实践和现实,具有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的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的问题。(2)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给出了全面阐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体,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的问题。(3)进一步亮明了我们党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而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回应了种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了名。(4)进一步鲜明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及其独特优势”问题。(5)第一次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回答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使命”问题。(6)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回答了“如何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7)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员干部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始终做“两个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这就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有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理论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