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物诗: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2018-09-28张羽

新少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王徽之绿丝贺知章

张羽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徽之有一次暂时住在别人家里,他看到那个庭院里一无所有,就想让仆人把竹子种在院子里。仆人对他说:“我们只是暂时在这里住几天,何必要兴师动众呢?”王徽之对着远方的竹子吹起悠扬的口哨,过了很久,他才转过身告诉仆人:“怎么可以一天没有竹子相伴呢?”

你看,王徽之的口哨声随着清风,悄然入画,那翠竹也具有了人的精神和品格。同时,竹子也在王徽之超然物外的神思中,把一腔秀美的翠绿送给了诗人,让他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中国的文人对自然有十足的兴趣。在他们的眼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有丰富的情态。所以他们喜欢吟风弄月,为天地万物写诗也就成了他们的责任和兴趣。这类诗歌,我们就称之为咏物诗。

写一首咏物诗很难,它不但要写得形象,让人能辨别出所咏之物,而且要写得妙,不能作直白的描述,还要经过艺术的呈现。同时,在写咏物诗的时候,还要把诗人的思想、精神、情感投射于外物之上,赋予它们某种生命。所以,创作一首质量上乘的咏物诗,真的很困难。特别是面对一些大家常见的自然之物,要对它进行艺术的描摹,还要写出新奇不俗的效果,那就要考验诗人的功力了。

唐代诗人贺知章就曾面对过普通至极的柳树。说它普通,是因为它遍布塞北江南,长在庄户人家的田间地头上、池塘低坝旁,它不紧不慢地发芽,不声不响地枯萎,一辈子都与娇贵无缘。有时候偶然过来一个牧童,把牵牛的绳子拴在柳树的枝干上,就能拴住一整段午后的光阴。

然而,在古今诗人的眼里,柳树别有一番情态。它温柔起来,會出现在客舍外,留几根新嫩的枝条送一个西出阳关的朋友;当它仗义起来,肯为咸阳游侠的一顿相逢意气地畅饮,稳稳地拴住主人胯下那匹狂傲的骏马;当柳树多情起来,它能在晓风残月的岸边,陪伴一位醉酒失意的浪子……

我们知道,初春的柳树青翠欲滴,要是普通的人想表达这个意思,一定会说柳树装扮一番,好像一块碧玉,可是贺知章非要说成是“碧玉妆成一树高”,就是说,是碧玉装扮一番,变成了一树见高的柳树,它是碧玉的化身。诗人说得很有新意。在早春时节,柳树抽出万条柔软且富有弹性的丝带,蓬蓬松松散落在了肩头,可以说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啊!诗人说得很形象,但我想告诉大家,只有以上两句还不足以让这首咏物诗成为经典。当诗人看到杨柳吐露新芽,分开两半,一句最有新意的诗句出现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味道,可是在诗人眼里,它是一把有形的剪刀,剪开了柳树的叶子,剪得均匀,剪得精巧,它剪开了封冻的河流,剪开了阴霾的天空,剪出了阳光万缕,剪出了五光十色的春色,也剪出了诗人一颗荡漾的诗心。

(责任编辑 赵艳芳)

猜你喜欢

王徽之绿丝贺知章
咏柳
庄炳荣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未知生,焉知死
满街杨柳绿丝烟
给俺吹个曲儿
咏柳
给俺吹个曲儿
兰亭序(节选)
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