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特征

2018-09-28刘艳丽

智富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而美价值观大学生

刘艳丽

【摘 要】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具有生活化、生态化、正面性和艺术性四方面的特征。其中,“生活化”更加侧重于“小”的方面,生活化的价值观强调对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其日常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生态化”、“正面性”、“艺术性”强调的是价值观“美”的方面,针对价值观的生态化、正面性和艺术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突出课堂教育、传播生态内容、夯实价值观认同;发挥典型模范示范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同时注重语言、呈現方式、传媒载体的艺术性。

【关键词】大学生;小而美;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反映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需要,“小”的就是生活化的、具体的;“美”的就是突显价值观的“生态化”、“正面性”、“艺术性”。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涌入并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背景下。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面前,可能出现辨认不清的现象。因此,对于“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特征”进行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对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价值观的生活化

价值观的生活化就是“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1]通过采用生活化的语言,把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现实指导作用。当前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的生活化,重在价值观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对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力求价值观的内容彰显大学生的独特价值诉求,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精神状态,引领大学生的精神健康发展,使大学生不仅在理念上认同价值观,而且在行为上自觉遵行。

(一)关注大学生的现实价值需求及未来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造成冲击,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价值多元化后茫然无措,甚至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内心世界无所可依,继而出现了价值真空、价值错位等情况,而价值真空、价值多样、价值错位和价值悬置综合起来,又导致了价值虚无的状况。” [2]因此,要求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关注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现实困境,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功能和现实影响力,从而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感。

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事关国家建设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但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人生阅历浅薄,可能存在价值观偏差的现象。“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3]因此,让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和发展目标,做好人生规划,才能从容应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活,在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顺利度过人生的重大转变时期。

(二)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课堂学习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时间最长的活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要把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学也应当承担起价值观的宣传与培育的重任。把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教育者明确价值观的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对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只有对以上问题研究透彻,教育者才能就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才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价值观对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是真正有帮助的。

(三)内容选择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价值观的内容选择应当符合大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性格特点,针对大学生的鲜明性格特点和价值观生活化的目标,需要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剔除陈旧、单一、古板、枯燥的教学环节,代之以新鲜、形象、生动的内容,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时效性。

要选择大学生关注和熟悉的生活事件、生活案例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进行的宣传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有效性,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纯粹抽象的理论说教,把抽象化为具体、理论转为现实,既解决了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来自内心的接收、理解和认同,同时也让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坚定正确价值观的方向指引。

(四)借助网络平台培育价值观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价值观的培育要注重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关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网、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创新价值观的表达方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价值观的教育实效。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表达方式,代之以灵活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极易引起大学生注意的新方法。通过微信、微博推送符合价值观的新闻热点、校园事件、榜样人物、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内容,增强网络平台的吸引力,让他们乐于阅读、乐于观看、乐于思考,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

(五)借助校园文化彰显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由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等综合呈现的一种特定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促进价值观的生活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来宣传符合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和事件,选择大学生熟悉的校园内容和校园事件,更易被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通过宣扬符合价值观的校园文艺活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文艺活动参与中体验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增强理解的深刻性;通过学术讲座把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和专业知识讲授贯穿起来;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把各个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在不同时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在交流中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价值观的生态化

大学生追求的小而美价值观的生态化,在强调大学生的生态化价值观对环境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包含良好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价值观的生态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倾向就是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一)树立生态化消费观念

拒绝过度消费。不能因攀比而购买本不需要的物品,更不能挥霍浪费。因为“不经意的使用或挥霍这些不可再生的物品,是一种暴力的行为,” [4]这种“暴力行为”不仅表现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方面,对大学生的家庭负担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应该遵循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和环保消费的原则,自觉与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划清界限。

树立理性消费观。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在结构上更加合理、更加环保、更加低碳,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高校可通过课堂教育、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育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可以大有作为。

养成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在大学生中倡导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宣传实用消费、求实消费的行为习惯,强化正确消费观,摒弃挥霍浪费的行为方式。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不仅能够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减少不必要消费甚至浪费,而且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二)夯实生态化价值观认同

如何使生态化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这是价值观生态化的关键问题。可以通过推行形式各异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比如“小红帽”志愿者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明白,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可以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也让大学生懂得,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是一份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实践活动,通过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宣讲活动,让大学生明白生态问题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生存环境的问题,是大问题,不是可解决可不解决的小问题。

另外,通过搭建跨区域、跨文明的大学生生态文化交流平台,吸取国际生态建设有益经验,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培育大学生正确生态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三)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行动,就要求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為大众文化意识,这就要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 [5]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将生态科学、生态伦理、生态国情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到课堂上,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资源使用方法和资源利用率、大气污染严重程度、淡水总量和淡水利用技术、水土流失情况和土壤污染情况等现实问题,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性和紧迫性。

三、价值观的正面性

(一)用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6]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突出强调青年这一时期价值取向的至关重要性及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对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具有深远影响。小而美价值观所谓的价值观的正面性就是要确保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科学性,在科学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促进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

只有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反之,则会遭到人民群众的痛恨和斥责,因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7]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想人民之所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部分高层领导干部经不住各种诱惑,严重损害了党的干部形象,对良好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养成造成巨大伤害,对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造成巨大困难。如何使党的先进性树立起来,如何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多的公民认同,整顿领导干部并发挥领导干部在价值观践行上的积极垂范作用,这显然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带头作用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的先进分子。他们在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生党员不论是在学习、研究价值观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是先进份子和先进模范的代表。大学生党员应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正能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真学习者、广泛宣传者、积极践行者,真正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带头作用。

(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有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形成必然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榜样示范、道德感化、耳濡目染,能够从心里形成对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生活习惯。在模范人物选择上既要注意彰显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勿过分美化,还应考虑模范的适应对象,进行精准选择,否则,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四、价值观的艺术性

价值观不但应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还要做到传播过程中的艺术性,这样才可能把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呈现出来。

(一)注重语言的美感

语言艺术是指“在应用语言的传播活动中,在使用语言的一般原则和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使语言产生使人愉悦的感受并带来良好的接受效果的方法和技巧。”[8]注重语言的感性表达、创新语言组合和语言衔接、措辞灵巧、表达内容与展现形式的内在统一是提升语言艺术性的重要部分。语言的艺术性可以增强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度,深化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度和认同感。网络流行语言和流行词汇的正面性、艺术性同样值得关注。

(二)呈现方式的多元与适应

当代价值观的呈现方式除了各种标语、建筑墙、媒体宣传、墙体广告等有形宣传形式外,还要注意宣传形式的无形化和多样化,即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艺术表达进行价值观的渗透,这也是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通过与影视业的合作,将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影视环节,通过剧中人物的角色塑造,以连贯的故事情节呈现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让大学生在影视的故事欣赏中理解价值观取向和人生选择,深化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三)传媒载体的艺术性

采用大学生常用的传播载体宣传价值观内容,就会在传播载体上符合大学生的日常兴趣特点,如果做到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更能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能力、理解能力和参与度。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价值观传播载体可以选择较为便捷的校园网,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选择性地推送具有高尚内容的价值观故事,同时,要注意征集大学生意见,创新价值观的形式与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他们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度和认同度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N].新华网,2014-5-24.

[2] 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如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4] [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第41页。

[5] 赖章盛.江西理工大学学报[J].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内涵与目标.2008(5):123.

[6] 顾海良,张岂之,靳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10-18.

[8] 王克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D].西南政法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小而美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磊的秘诀:教子就要“小而美”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