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绘画综合材料课教学初探

2018-09-28宋启明王秋睿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

宋启明 王秋睿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绘画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应注重树立学生的材料意识,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成、材料意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性、试验性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主观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对材料质感和材料形态的把握,同时也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材料的把握方面对专业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绘画综合材料;材料意识;试验性;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2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214-02

绘画综合材料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认识材料,提高材料和绘画结合的表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基于二维平面材质上,以颜料为主来展开其他材料结合的、综合性的、实验性的运用与探讨,丰富拓展材料的人文感受及视觉新颖感受。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材料实验,开发材料多元化的视觉语言,并把材料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用于以后的设计中,强化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环境设计专业的本身特点以及当代社会艺术审美方向的多元化等等现实,要求绘画综合材料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达到启迪学生的潜能和思维、展示才华的目的;同时,环境设计专业中材料的把握对设计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因此,当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要求及其专业特性,以身边的环境装饰材料、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为主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对材料质感和材料形态的把握。

环境设计专业绘画综合材料课应注重对学生材料意识的培养,一开始就应树立“我是学环境设计这个专业的,在这个专业中,材料的运用不可缺;我要有材料意识”这个概念,注重对学生后续环境装饰专业设计课的材料启迪。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发以材料为主富有创意的视觉语言,表现物质形色为主要内容,并且从传统基础课的绘画方法方面打破形和色的束缚,探讨和研究构成及各种相关技法,超越单纯的绘画,通过解构重组等方法去演绎材料材质本身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由此寻求图式与材料的象征及非物质形色的精神指向的能力培养及表现主体精神世界,尝试着材料表达的各种可能性。

第一,环境设计专业绘画综合材料课教学应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的帮助,从原有的基础描摹教学的“再现性”过渡到“抽象性”、“主观性”、“构成性”。

让学生从现代艺术借鉴组合构成规律,从对象整体印象去发现画面的构成感、形式感、色彩搭配(构成)、物象的重组与重构、主观意念的想象;对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或者抽取其基本要素再组构,打破自然的空间感,利用点线面等纯粹的造型元素组成,通过个人感受处理画面,追求独立秩序与构成的主观造型世界。处理作品时,让主观意念产生支配性作用,真正做到心灵与画面的激情碰撞。同时,学生在训练中作品主题与构成知识结合得好,就不会枯燥地变成做构成练习。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从两个阶段注重对抽象构成性表现能力和主观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是点、线、面抽象造型语言训练,侧重形色的抽象构成表现。造型方面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避免盲目追求画的具体真实,探索构成体验;色彩方面完成客观色彩到主观性设计色彩的转变及组调训练,培养学生的构成感觉与色彩关系把握能力,探索色彩体验,使学生掌握构成的规律以及色彩对比与协调规律,思考形色合一。

第二阶段,继续研究和升华画面的形式和抽象造型风格。研究抽象造型风格大致分三种,即热抽象(情绪、感性抽象,如康定斯基作品)、冷抽象(理性、理智抽象,如蒙德里安作品)和温和抽象(居于热抽象与冷抽象之间,又称中间抽象,如马瑟维尔、塔皮埃斯等作品);同时研究理念色彩、情感色彩,摆脱固有色、环境色的限制,注重对表现性、象征性、意象性色彩及画面的构成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的心理、象征、情绪、构成表现具有明确的认识和表现能力,研究和升华画面的抽象构成形式和抽象造型风格,要让学生追求一种主观情感表达和画面艺术效果的契合。

综上所述,在追求画面材料艺術效果时,可选取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常见的一些装饰、装修材料来考虑,材料训练应呈现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指向性,着重培养学生主观创造性、设计性思维;在绘画综合材料实践中,进行色彩与材料的双向情感训练,即不同的色彩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也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找到能够体现相同情感和心理的材料和色彩,两者相结合,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这个阶段,要求确立好观察方法,不同的观察方法产生风格各异的形式,教学应强调学生在艺术观念上、层次格调上提高观察眼光,从而为以后环境设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带来材料方面的思索与启迪。

第二,通过新颖、富有特色的、教师精心准备的练习,激发和培养学生认识材料、感受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并实现作品的“实验性”、“表现性”、“设计性”。

在具体绘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发现和研究材料——观察并注入主观意念、主观情绪——画面构成、形式感(现代构成主义)——材料加工——以色造型——体验主观制作过程并完成。这样真正使学生掌握绘画过程的主动权,使学生主观能动地实现自己的作画意图(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及掌握画面的能力,并对作品进行形式感的追求与探索和对材料、色彩及造型的主观感受。

同时,在绘画综合材料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感觉到与所学专业相关联,有内在的联系。通过形、色、材质、点、线、面、体等绘画要素和材料的建构、组合,舍弃物象自然外貌或外相,简化或提取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达到抽象性设计性的呈现。画面上的任何要素的位置、造型色彩及形式构成应有设计感的呈现,要感觉是在个体精神指向的基础上经过了考究的,要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基础课就开始体会设计,使学生领悟各种构思和表现的思路和方法,表现主观理念世界的深层次能力上来,从而使学生的基础有一个宽厚的层面,体会所学的专业,而不是基础与设计的隔裂。

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提供诸如点、线、面变换的训练,材料的变形、打散重组嫁接之推进能力的训练(强调语言的个性化、精神指向及画面的架构),限定色训练,形、色重组重构能力训练。即设计性要关注画面的形式构成,点线面视觉要素的组合的构成意趣;

实验性要关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加工、连接、组合等等技术方式;表现性要关注材质与情感、材质与暗示、材质与通感、材质与动静、材质与意境等等。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相关经典作品的探索与享受,在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主动思维,可研究毕加索的《吉他》、施维特斯·科特的《旋转》、利西茨基·埃尔的《普隆19D》等相关综合绘画材料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组物象进行系列作品的训练与探索,即进行材料思考与确定——限色、色调呈现——材料加工、变化呈现—装饰化、几何化呈现——形、色分解重组重构呈现等等。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理性地、系统地对材料形态进行分析、认识,达到主观的表现。

如学生在材料的表现训练与形、色重组重构训练中,自然地找到“自我”的面貌,各有各的风格,学生通过材料强烈感受到“自我个体”的存在,真正享受材料体验与实验的快乐。另外,在训练中对每个学生应真正做到因势利导,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每个人都有特定材料情结,有些人甚至特别明显,教师应当尊重其材料情结,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材料情结发挥得恰到好处,甚至极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作品,而不应简单地否定,强加教师的意愿。实际上,材料情结也是一个人作品风貌风格的自然流露的一个部分,是学生材料语言个性化的一个呈现。

又如对西方传统油画肖像名作进行现代形式、现代意味的改编再创作,可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改变原作的造型风格——作构成化处理、归纳化处理、几何形状化处理;改变原作的色彩风格——主动、主观的运用构成色彩、设计色彩;充分考虑所使用材料与自己再创作意图及想法的关联性,也注重材料时尚性的考虑,或幽默、夸张、滑稽的可能性呈现,对原作画面某些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综合材料的运用,获得与原作不同的感受,从而赋予作品新的韵味与另类的视觉效果。从材料试验的角度和自己确定的观念的角度,完成对原作的一种新的尝试与颠覆。

这样,通过连续作品的探索,并结合表现技巧、技法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思维的开发。这也要求课题的安排要使学生注意熟悉分析、归纳及演绎的思维化,逐渐熟悉派生多方案的基本方法,进而去探索按不同目的将材料要素重新组合,创造出全新的效果,实现作品的“实验性”、“表现性”、“设计性”,达到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力求突破常规习惯性思维束缚,进入无限广阔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三,注重让学生在综合材料课试验性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对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常见材料的认知和拓展性运用。

教师应该备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计专业材料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不同艺术流派特别是当代艺术的色彩语言、材料、造型、表现技法、肌理、构成等特点,并且真接提供有代表性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室内设计作品,向学生分析其形式构成、色彩、风格,特别是材料运用等等语言样式,使学生受到启迪,树立材料意识。之后,学会按自己对视像的理解,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强化对材料的象征意义和色彩及材料情绪传达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避免材料简单、杂乱、无目的的堆砌,不能为了材料而材料,材料的运用应是为了主题、创作意图的需要。注重强调材质肌理和色彩语言的个性化营造,这是对客观转为主观把握的能力问题的考验。其过程本身极具个性化,这也要求提高个人的经验、修养、认识、观念等。主动在技法上大胆探索、试验与创新,接触现代艺术观念,了解现代艺术思潮、现代设计艺术和现代材料艺术。

在实践中,重过程,轻结果;注意绘画综合材料作品与立体构成作品、装置作品的区别,材料运用上注意“度”的把握,勿太立体化,应是基于二维平面画布上作浅浮雕、半立体式的制作;尝试多种材料,提高感受力和运用能力,锻炼学生对多种材料的组合能力,创造出多层次的艺术形式,在共性的基础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进行试验性的工作,着重发展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也是与专业相连接的重要过程。

在绘画综合材料课中进行的各种试验性工作,肯定会碰到很多失敗。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往往是从失败中接受教训而获得的,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也很重要,这一点要让学生都知道。另外,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应用到环境设计中,鼓励学生考察装饰材料市场和环境装饰现场,收集资料,了解材料性能和作用;向装修师傅了解、学习、观摩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技巧与工艺,搜集各类材料的边角废料,大胆地服务于自己的绘画综合材料课。

总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绘画综合材料课来说,学生不仅要能够主动训练抽象造型语言,还要树立材料意识,对材料的运用能够深化到对抽象形、色与材质结合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运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由关注自然形色与材质的描绘转向精神指向、主观意念的追求,在技法上注重个性化体验的表现与探索,使环境设计专业的绘画综合材料课教学尽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材料实验、加工及制作能力和抽象性、表现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