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 解决新问题 探索新举措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
2018-09-28刘宇
刘宇
摘要: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变化,这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配套跟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节点,文化馆应当厘清群众需要,准确评估本身能力水平,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领域和新方法,规划好今后发展,补强自身,提高效能,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
中图分类号:G239.2: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86-02
文化馆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引导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在量上不断增长、在质上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巨大进步,使得文化资源在获取手段和渠道上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这对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文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在新的形势和文化环境下,如何搞好文化馆的建设、发挥好文化馆对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引导作用和对群众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保障好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有三个问题要搞清楚: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我们该做什么?我们目前能为群众做些什么?为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又要做什么?下文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对县级文化馆的建设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新时期县级文化馆的职能定位
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空前运用、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群众对自身文化生活方式与实现途径的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常需求随时随地都会海量提出并要求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及其所属文化事业机构不可能成为群众所需要的文化资源的唯一提供者,这在客观上要求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者和維护者,而不是全部社会文化生活的包揽者。
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在现阶段,国家界定的基本文化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电视、广播、书报、公共文化鉴赏、公共文化活动等方面,而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则应交由市场满足。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节点,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大致设想文化馆在未来发展中担任的角色。
在文化资源、设施设备和场地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文化馆能够向个体对象提供“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两方面的文化服务,这是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模式。将这两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好,使我们的文化服务走进群众生活的日常、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必选,是极为重要的。
公共文化活动由于是有组织的群体参与,必然存在组织准备、协调协助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有人员培训指导的需要。向公共文化活动提供服务,文化馆将主要承担这部分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1)文化资源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在于我们所能支配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包括对已有资源的普查、整理、利用和保护;对文艺创作的组织与指导:对文艺作品的审阅及推荐。其中,普查、整理、利用和保护已有文化资源,一是整理利用现有的以及允许资源共享的文化作品、创作发布来源及渠道;二是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2)面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面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是文化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内容,应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具有不同的类型、层次及内容。首先,是利用现实/虚拟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向群众提供基本的视、听、读文化服务;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的群体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再次,根据需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美术、声乐、书法等文化知识学习培训,提升其个人的文化修养。(3)引导、协助、组织文化团体进行文化活动,完成特定文化活动事项。引导、协助、组织文化团体进行文化活动,完成特定文化活动事项,是文化馆工作的重点。我们应当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由此,我们认为文化馆在这方面的工作应包括:策划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协调、协助文化团体举办或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指导群众业余文化团队建设,为其文化骨干提供辅导和培训;组织跨区域的文化交流、协作和合作。
二、县级文化馆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有物质条件、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策等,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层次、水准,我们自己必须首先评估清楚;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我们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上需要补强的方面和内容。
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上,汝城文化馆做了大量工作。以2015年为例,汝城文化馆完成工作略述一二:主办、协办9项专项群众文化活动;省级第四批非遗项目“畲族民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送戏下乡55场;培训美术、声乐、舞蹈学员1000余人次;老年大学办班13期;举办湘粤赣边书画影展;在上级举办的赛事活动中评优获奖;与仁化、崇义县文化馆轮流编辑出版文艺刊物《南岭风》。此外,文化馆组织对群众的日常开放,安排各类讲座及辅导,开始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向群众发布香火龙、妆故事展演等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由上述可知,汝城文化馆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基本具备,在非遗工作以及社会教育和文化成果有着好的成效,跨地域文化交流与协作势头良好,但弱项也很明显:
(一)组织、承办公共文化活动能力不突出
文化馆组织举办公共文化活动,除静态展览类,更多的是起到组织与协调的作用。组织、承办大型公共文化活动需文化团体与组织的协助。汝城文化团体与组织数量不多,以歌舞类居多;村镇香火龙社、舞龙队等组织管理较为松散,活动时间集中于春节等重大节庆。这些,客观上约束了文化馆组织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的类型、范围、规模、时机。
囿于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的限制,文化馆展开日常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限。文化馆每日开放接待群众有限,造成文化馆的常态公共文化活动群众等不及、不对味口,从而导致文化馆在群众心目中缺乏存在感、所组织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在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被边缘化。
文化馆可以成为活动的组织主办方,但不可能成为群众的组织者,在公共文化活动上对群众的影响有限。以春节期间“香火龙”、“妆故事”的展演为例,造成万人空巷的并非文化馆的号召力,而是千百年来这些文化遗产本身传承所形成的魅力。文化馆所组织、承办的公共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程度不够,效能显然也不会很理想。
(二)对文娱作品创作的引导与指导缺乏力度
手机、电脑、网络使得微小型文娱作品的简单创作与传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文化馆目前目前能够影响到的,是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音乐、舞蹈、美术等的创作,在引导与指导群众这些随时随地的自发性创作活动上,缺乏足够力度。
(三)社会教育方向偏科、职能偏弱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意味着要把群众培养成各个方面的专家。但我们目前提供的社会教育项目走的就是“专”、“精”的路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跑题了。为群众提供的文化讲座与培训,要定位好目标与方向,多上易接受的“短平快”项目,例如声乐美术欣赏、实用拍摄技巧等等。这样,才能惠及更多的群众。
(四)文化信息服务能力弱
使用网络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将越来越成为文化馆工作的重点之一。但迄今为止,文化馆在提供文化信息服务上,并未拿出好的方法、措施,在人员与设施设备的配套上也未能及时跟进,目前仅是通过汝城公共微信号发布提供文化活动的通知与情况通报,文化信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三、今后县级文化馆建设的努力方向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展开,进入到群众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此,文化馆应增强自身建设,配套升级自身的软硬件设施,扩展文化工作者的队伍,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新内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开创符合本地群众文化习惯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一)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中心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群众更愿意享受“一站式”的文化生活体验;城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将导致群众的文化需求会更为多样。这种情况下,文化馆本身的现有场地、设施设备以及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都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中心将成为趋势。综合性文化中心应具备如下基本单元:图书馆,含电子图书馆、文史档案馆,为群众提供图书浏览、期刊查询、电子资料查阅等服务;展览陈列室,以实物、图片、音像等形式向群众展示文化创作成果及非遗整理成果等;若干培训室,用于现场及远程教学、讲座举办、文艺及文化作品创作辅导;室内、外综合排练场地,用于团体的综合排练及举办小型比赛;小型影视播映室,用于播放专题或指定文化资料影像。综合性文化中心的设立应结合城镇化进程进行,其数量、规模及地址的选定,应以人口分布、交通情况为依据进行规划。文化中心功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不搞大而全;在群众单项文化需求特别突出时,可考虑将文化中心部分功能分流,单独建馆。
(二)创建文化品牌
创建文化品牌,是为了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使得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文化生活指示牌和风向标。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结合本地群众实际情况,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力求精准,有侧重,有兼顾。
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符合群众的实际需要、走入群众的日常。例如,举办主题读书活动、为群众量身定制网上文化套餐、开办文化夜校和老年大学、培训青少年文艺技能、根据群众的网上预约送书下乡和送戏下乡、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讲座、视情开展大项/专题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开展,现场的要实现常态化,网上的要覆盖全时段,内容要针对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群众的文化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所表现出的人文特色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审美的标准和取向。在计划和设计各种公共文化活动时,将地方的人文特色融入到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会更加容易获得群众的认同,更加容易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容易在群众中树立好口碑、提升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创建文化品牌,既要继续我们原来好的工作方法,也要结合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去探索新路子,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让文化活动多样化、常态化、更加深入群众的生活,让群众更好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
四、结语
文化馆作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节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导向,为群众发挥在文化建設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满足群众的休闲娱乐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并通过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促进群众对社会公共价值和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其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