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顾恺之的三篇画论
2018-09-28李光耀
李光耀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美学多受到玄学的影响,在绘画理论方面强调神是高于形的,这种思想影响了顾恺之,并且在他的画论当中多次提及。多次的实践加上新的思想促成了新的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80-01
一、《论画》的艺术解说及主要艺术思想
顾恺之的《论画》是现在保存的最早最为完整的直接评论当时流传名画的文献。整个画论通篇文字叙述流畅,评论语言严谨有序,这篇画论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画》的主要思想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构图要巧妙精细,在《论画》当中顾恺之就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不难发现在谢赫的“六法论”当中的“经营位置”与其十分相似。其实《论画》早已为“六法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强调抓住刻画对象的主要特征。这其中为谢赫“六法论”当中的“骨法用笔”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3.明确交代了历史名画中的绘画画风新潮,比如“南中像兴”这一观点等等。
4.在作画的过程当中要处理好绘画主体与心的关系。要做到心手合一,用心刻画,用心描画。同时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谢赫六法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气韵生动”的这些说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作用。
二、《画云台山记》与传神论
顾长云曾经提出过“迁想妙得”这一思想。这其中迁主要是指画家的作画的创作过程,将在绘画的过程当中作者的想法和创新的技法融入到画面主要人物当中去。想乃是指的作者自身的细腻情感以及对刻画对象的感情和感受。得是作者的精神特点。妙就是整个的中心所在,结合不同的技法再加上妙字这一个形容词。既非得于形象上,又非得于技法中,而得之于画家心灵深处之创获。是妙也,为东西方绘画之最高境界。
顾恺之的“传神论”是顾恺之的主要贡献,是他将“神”这一概念最先引入和发明,为谢赫的“六法论”奠定了基础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将这一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美学意义。《画云台山记》主要以《云台山》这幅画为主要创作点,《云台山》图的创作主题是:“道教祖师爷张道陵在云山上考验他的弟子,是否敢去摘涧中之桃。”全图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一幅创作构思。在《画云台山记》当中,图画当中设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画天師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赵升神爽精诣,俯眄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冷然”。这一段话主要描写了三组人物,三组弟子不同的神态状貌,顾恺之不仅将这三组人不同的神态描绘出来,同时也把他们的不同的位置和动态也给详尽的描绘出来。这样就使得人物之间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有了联系。顾恺之特别是在“神态”上突出他们的主要特点,寥寥几笔人物形态展露无疑。顾恺之在《论画》当中提到的“神嘱冥茫,居然有得一之想”这当中的“神”也是这种含义,顾恺之就像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以及思想感情。
三、对《魏晋胜流画赞》的浅显解读
《魏晋胜流画赞》是顾恺之三篇画论当中争议比较大的一篇画论,但其实也是顾恺之非常重要的一篇画论。这是我国绘画历史上最早讲述“传移摹写”的一篇技法的画论,笔者今天要浅析这篇专门的“摹写要法”的画论在理论上的主要成就及表现。《魏晋胜流画赞》这是顾恺之专门讲述他的摹写名画的经验,通篇画论文字井然有序,叙述细腻严谨,整篇具有严谨的学术指导意义。也就是在这篇画论当中顾恺之提出了影响我国画坛后世千百年的著名思想理论“以形写神”。这个理论也成为了后世画家创作所遵循的主要观念的其中之一,对后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此画论的专门注重“摹写要法”对谢赫的“六法论”有着很重大的影响,对其提出“传移模写”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国画的“复古和师古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顾恺之的画论不仅对后世的谢赫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其提出重要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影响了宗炳和王微。
四、浅析顾恺之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顾恺之及其画论在中国画坛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三篇画论的中心思想基本离不开宇宙万象的发展规律,这即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根本的法则。艺术不仅仅需要生活当中具体的表象同时也需要积累更多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素材。这种创作过程是需要生活作为创作的材料,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情经验才能够在选择题材上得心应手,在最后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
五、结语
通过研究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带领我们窥探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画坛的状貌和审美观点。这其中包含了构思、选择、以及色彩的运用和技法的表达。为后人研究艺术表现提供了渠道,更是中国画坛遗产当中国最为珍贵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