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乡土资源的主旋律
2018-09-28朱学青
朱学青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就充分强调利用本土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这些对于幼儿来说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乡土资源,走近幼儿的视野,融入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进行十三五课题“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开展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活动的尝试。
一、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幼儿在自主游戏环境中感受民间本土文化,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旨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分别在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游戏环境进行布置,小班我们主要创设了以“水乡人家”为主的娃娃家游戏场景,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等充分体现。锦溪素有“36座桥之称”,我们中(1)班利用了家乡的桥文化,创设丰富的桥环境,有各种桥的图片、桥的吊饰以及由家长与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的制作的实物桥,通过各种各样视觉上的刺激,让幼儿置身于桥的世界当中,潜意识里使他们了解家乡的桥文化。另外,幼儿在游戏中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做一做心目中的桥,一方面发展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萌发了他们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渔文化也是我们锦溪的一大特色,有着一定的历史。中(2)班抓住这一优势,利用我们家乡最常见的竹竿、渔网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把捕鱼的场景搬到了幼儿园、搬到了幼儿眼前。孩子们用剪刀、笔、彩纸可以做出各种鱼、虾、蟹等水产作为捕到的鱼。这些也是我们锦溪常见的材料之一,螺丝、河蚌、河蚬。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用捕到的水产摆摊做生意,他们通过动手做一做,通过买卖交易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游戏能力;我们锦溪的饮食,以自产自销的农家菜和各种糕饼、糖果为主。中(3)、中(4)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又能供幼儿游戏的环境。中(3)班主要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竹竿、草绳、布等材料,创设了一个以小菜场为主的场景。;中(4)班所创设的关于饮食的游戏环境,主要有糖果和糕饼等小吃。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卖一卖、尝一尝,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班主要利用稻草进行农村人家的创设,家中所有的用具都能利用到稻草。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促进大脑的发育。我们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二、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幼儿的区域活动更有趣,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材料。
区域活动是根据孩子们学习的需要而设定的,所以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因为在每个区域里面,幼兒都能找到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当然,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关键,如果我们总是以“老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失去新鲜感的。我们就利用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时常更换一些本土材料,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让幼儿感到新鲜和好奇。比如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一些赤豆、绿豆、蚕豆等豆类,利用它们来粘贴画,幼儿们特别感兴趣;在种植区,我们根据季节变换盆景,秋天我们放各种菊花,冬天我们换成水仙花,春天我们放几枝桃花,迎春花,到了夏天我们建议家长们带领孩子去锦溪的五保湖看一看荷花;在动物区,我们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去池塘边捉蝌蚪,并把它们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还带领幼儿去花坛里捉蜗牛,并引导幼儿观察蜗牛、认识蜗牛和饲养蜗牛;还饲养乌龟、小金鱼等,供幼儿观赏,了解它们的习性,从而增长他们的知识。在操作区,我们还利用筷子来夹豆子,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等。
三、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主题活动的教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已经成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符合我们乡镇上孩子游戏的需要。我园通过了一系列主题的活动,得到了许多的好处。
民间游戏能增强幼儿体质,锻炼他们的跳跃、奔跑、平衡等能力。象大班幼儿进行的“跳房子”的民间游戏,两人游戏,以猜拳决定以后,游戏开始幼儿站在格子线外,用手将沙包投到第一格,单脚跳起,按格子的顺序,单脚将沙包逐格踢到第四格……。以先跳完者为胜。教师组织游戏时,对幼儿提出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幼儿都努力地进行着,想当胜者,这时幼儿单脚跳、夹包跳和手眼配合投包的能力也得到练习。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时几时开”、“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还有刚来园的个别小班幼儿,有的肌肉动作发展不好,对一些体育活动根本没有尝试的意识,并表现出几分恐惧,老师就在户外引导他们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民间游戏,一点点帮他们,先牵着他们的手看其他小朋友玩,逐渐地握着他们的手,最后松开了他们的手臂,一起进行了,激发对民间游戏的兴趣,逐步得到了锻炼。
四、丰富的乡土资源,让幼儿在与社会互动中接受民族文化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提供帮助。
教育走向社会,课程走向社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我们利用了幼儿园的橱窗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或社区介绍、宣传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科技发展的有关知识等。让橱窗和家园联系栏成为我们开展民间艺术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社区沟通和合作的一座桥梁,也成为幼儿园指导家长、社区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镇政府联系到一支老年队,每年我们都请他们进来给我们表演,教我们的孩子扇子舞、功夫舞。爷爷奶奶们手把手教孩子,孩子也张大眼睛认真学,一个教得投入,一个学得认真,就这样孩子学会了基本步伐,而且兴趣浓厚。双休日积极鼓励家长们带孩子在锦溪游玩,观赏锦溪的华夏奇石馆、古董博物馆、明清家具馆、东俊根雕艺术馆等十四个博物馆,还有锦溪的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孩子们流连忘返。
通过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它是书本所无法代替的活教材,不仅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和社会性地发展;还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更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周遍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只要我们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我们乡镇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会获得最大的发展,让幼儿从小就埋下爱家乡的种子,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的心田,这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会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