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效应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28贾单妮
贾单妮
摘要:本文旨在归纳色彩的基础知识,阐述色彩效应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及情感表达。以求更好的发挥色彩效应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为色彩在当代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中,有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一、色彩概述
色彩是赤、橙、黄、绿、蓝、靛、紫、黑与白,以及这些颜色之间所有的混合色的总称。色彩是构成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前提。生活中,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造环境,处处充斥着曼妙斑斓的色彩,据统计,人类通过视觉接受的信息占所有信息量的70%左右,而所有与视觉相关的影响因素中,色彩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与图形、文字、肌理表现等相比,色彩更具表现性,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理想与希望。
色彩效应是指色彩具有一种物理特性,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当它作用于人时,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并影响人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性格情趣等。如赤、橙、黄具有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为暖色),青、靛、紫具有寒冷、沉静的感觉(称为冷色)。正确运用色彩不仅可以在视觉艺术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恰当的色彩搭配可以调高视觉艺术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在商品竞争中更好地吸引观者的眼球,从而增强商品活力,促进商品流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色彩学的发展
人类对于色彩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以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但独立意义上的色彩学研究却始于近代,并且以光学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
17世紀60年代,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实验得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光线混合而成的结论,色彩的本质才逐渐得到科学的解释。此后,人们对色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红黄蓝三原色。19世纪,色彩研究得到了更加充实的发展,特别是W.奥斯瓦尔德通过研究奠定了使用色彩体现。直到20世纪初,色彩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这一贡献主要来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师生们,以伊顿、康定斯基为代表的包豪斯教师对色彩作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并出版了很多系统描述色彩的著作。20世界20-30年代,对于色彩的研究开始从对色彩本身的关注转型到色彩与心理惯性的研究上,如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情感效能等。
三、色彩效应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1、色彩的视觉表达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说:“如果你不知不觉地创作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只靠单纯的直觉而没有深刻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的道理认识是片面和不正确的,这也是个人的教养问题。”[1]伊顿坚信色彩是理性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揭示色彩的本来面貌,强调学生必须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之后才可以涉及色彩的自由表现。他建议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平面和立体形式、色彩和肌理等基础课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形成以崭新的、理性的甚至是宗教性理性的视觉规律习惯来启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伊顿在色彩教学中,曾针对色彩面积的比例所引起的视觉平衡,用数学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虽然从严格科学的意义上来说,也许并不精确,但基本符合人类视觉美的感受。其理论来源于歌德对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明暗关系所产生的色彩平衡比例,内容如下:
黄:橙:红:紫:兰:绿=9:8:6:3:4:6
根据这个公式得出每对互补色的光亮度平衡比例为:
黄:紫=9:3=3:1=3/4:1/4
橙:兰=8:4=2:1=2/3:1/3
红:绿=6:6=1:1=1/2:1/2
之后再将这些光亮度转变为对应的平衡色彩区域面积比例时,必须将色彩光亮度比例数字倒转,例如黄色比他的补色(紫色)亮度高三倍,因此黄色只能占据相当于紫色色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就可以得出如下的三对互补色相对平衡的色域面积大小的比例公式:
黄:紫=1/4:3/4
橙:兰=1/3:2/3
红:绿=1/2:1/2
因此,简单色环中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平衡色域的面积比例即为:
黄:橙:红:紫:兰:绿=3:4:6:9:8:6
这个理论强调了色彩的明度高低与面积大小的配置关系,强调了明度与面积的比例是构成色彩平衡的两个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面积大小的比例所带来的平衡感,也是一种色彩关系和谐的依据。
2、色彩的情感表达
康定斯基指出:“只要有明亮的色彩,眼睛就会慢慢被强有力地吸引住。如果明亮的暖色,吸引力就更强。例如朱红总像火焰一样,令人神秘,夺人魂魄;强烈的橙黄色,如果连续注视的时间过长,就会像对着耳朵直叫的高音喇叭一样刺痛眼睛,使眼睛感到不适,或者在长时间不断凝视之后,似乎就会在蓝色或绿色之中寻求静默和安宁。”[2]色彩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一种语言。色彩赋予了形式另一种生命,另一层存在意义,展现了视觉上的审美印象、表达上的情感力量。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一色,或者是几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情感表达上也能够引起共鸣。研究有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对于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观效果而言,色彩传达更优于其它视觉要素,如包装装潢的色彩就独具“货架冲击力”,极易吸引视线,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显得更为抢眼,因而具有特殊的诉求力。1985年,格雷夫斯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只充满色彩象征含义的圆锥形不锈钢水壶,装饰壶嘴的一只鸟形鸣哨为红色表示危险,说明该部位灼热,不宜触摸。而壶把的蓝色和盖顶圆形的黑色,则表示凉爽与安全,暗示使用者可以放心大胆地提。这种壶一经投入市场,就为格雷夫斯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除此之外,不同的色彩语言在信息传达上对人的生理与情感有着不同的情感“答应”。恰当地使用色彩装饰在工作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甚至在医学上也能用于治病,如眼科医生总用绿色配合治疗眼病。工厂车间、机关办公室冬天的朝北房间,使用暖色能增加温暖感,锅炉房、炼钢车间采用冷色能加强凉爽感。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容易引起注目,用于交通信号、安全标志,避免发生事故。
四、小结: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要素,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生命感受。可以说,色彩赋予了形式另一种生命,另一种精神气质,对色彩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应贯穿视觉艺术表现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吴向阳 等.设计色彩归纳与表现[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2
[2]日 中川作一:《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210
项目编号及名称:17HX37(视觉艺术中的色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