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格列佛游记》中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

2018-09-28刘晓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斯威夫特乔纳森

刘晓杰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新古典文学时期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这部著作首次在英国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热烈追捧,很快即告售罄。自这部小说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广泛流传于各个国家。而且在中国也是颇有影响力的英国文学作品之一,被许多中国读者所喜愛着。根据小说内容改编的电影也陆续被搬上大荧幕。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刻画了一个叫做格列佛的人物,借助他的一言一行反映了那个时候整个英国社会到处充满着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社会风气。笔者根据对这部小说的解读,把小说中非常浓烈的种族主义思想作为研究主题,尽力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成因。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种族主义思想;殖民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1046;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70-02

一、《格列佛游记》简述

(一)写作背景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讽刺文学大师、政论家。在他早期的生涯,就接受了非常优良的教育。在此过程中,他也渐渐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后来英国发动了侵略爱尔兰的战争,他也只好离开爱尔兰来到英国谋求生路。他来到英国后,找到了一个给穆尔庄园的主人坦普尔做私人秘书的工作。作为一个政治家,坦普尔有着卓越的政治见解。与坦普尔共处的日子里,斯威夫特的政治意识慢慢觉醒,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勤奋地汲取知识,将政治和文学融会贯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

在离开坦普尔后,斯威夫特回到家乡做起了牧师,这个时候正值18世纪初叶,英国在海外不断侵占他国领土,北亚美利加洲、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国家以及牙买加、古巴、巴哈马等国都划入了英国的版图,越来越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摄取了大量的金钱和资本。同时,在英国国内,“圈地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使英国绝大部分的土地归属于少数大地主,而数量庞大的小农场主和雇农则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转型为工厂的雇佣工人。

通过以上方式,英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并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英国新兴的资产阶层认为努力奋进可以提升自己,获得财富和地位。在这样的思想潮流下,进一步激发了英国高层对外扩展和侵略的想法,但当时英国发展还不够成熟,却因为垂涎于海外大量的物资,而开始进行放肆的抢占。作者身处如此环境,同时也感到十分无奈。他胸中充满了怫郁与落寞,只好用自己的笔来陈述和排解,从而促使他创作出了《格列佛游记》。

(二)内容简介

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时候正好是新古典文学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新古典文学是对文艺复兴的延续,不过新古典文学又明显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它的核心主要是理性和科学,主张辩证地看待人和事,宣扬秩序和法律。这时期文学的特点即无论哪种题材都要一板一眼,没有太多个性。在这种环境下,就催生了很多具有强烈嘲讽意味的小说,本作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部著作的主角是一个叫格列佛的医生,他乘“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当时,恰逢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击退了不来夫斯,之后又回到了英国。

格列佛回家不久后,就随“冒险号”二次出海,不料再次遇上风暴,船被大风刮到了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个身高20米的农民捉住,几经辗转,他被卖给了皇后。因为身形小巧,他在皇宫中颇受欢迎。随后见到国王,格列佛近乎炫耀似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却被国王予以完全的否定。之后来到海边,因为意外获救,并乘船回到英国。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次他遭遇海盗劫持,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上的人救起。在这期间虽然没出现什么惊险的事,但是他经过了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三个地方,让他看到了很多奇人异事。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又一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起来,然后被放逐到“慧驷国”。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和国民并非人类,而是人类眼中的马,名字叫慧,有着理性和智慧。它们豢养着一种非常像人的生物,叫做“耶胡”。在慧驷国民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要留下来。然而慧驷国民并不希望他留下。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

小说用四个部分依次讲述了主人公在几个神奇国度的奇遇。作者对格列佛在这些国度的神奇际遇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风气。作品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和侵略即是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作为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巧妙地借格列佛的言行与经历,对当时英国社会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二、本作品中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

格列佛游历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国度。不管是在格列佛看来就像昆虫般大小的小人还是身高超过六层楼的巨人,在斯威夫特的创作中都是没有接受过近代文明开化的种族,他们的语言粗俗,行为肤浅,思想愚昧。然而其表现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思维,而是当时的英国,对其他国家的一种近乎思维定式的简单印象,当然这正是因为英国是那时候的世界霸主。

第一卷,两个小人国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之间兵戈相见,原因竟然是他们对《古兰经》内容的看法有所不同,或是截然相反。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过往经历及文化背景来看,他并没有深入东方世界,了解过那里的人民、风俗和文化,只是因为他知道英国征服了很多东方国家,并使他们成为了英联邦的附属国,所以他描写的东方国家就留给人一种极为落后的印象。作者作为一个殖民主义者的优越心理,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而把两个小人国的战争归因于对《古兰经》内容阐释的争执,则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作者在小说写作中用族群来进行划分,恰恰是把英国当做一类,把其他国家又当做另一类,区别对待。

在第二卷里,因为主人公丰富的学识、优雅的行为、得体的言谈、和气的性情,而受到大人国王后和国王的青睐。在与国王的一次交谈中,格列佛依仗着英国是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向国王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强大和文化的先进,在大侃特侃之后,格列佛以为国王会完全肯定他的言论,结果恰恰相反,国王彻底否定了他的陈述,并进一步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疯狂掠夺以及英国内部的腐败和斗争进行了毫不遮掩的陈述和批评。在这里,斯威夫特不过是借国王之口讲出了自己对当时英国政府的极度失望,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在作者浓烈的种族主义思想下,依然能够理性而辩证地看待问题。

第三卷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着以过多的笔墨,也不是许多人研读的重心。可是小说中飞岛上的人的样貌和欧洲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对于性格的描写有:“飞岛国国王虽然热情好客,但是非常傲慢,十分鄙视格列佛的智商。十分不注重务实的工作与建设,不关注百姓的生活与贫苦。沉溺于幻想与不停的研究中,音乐与数学是他最看重的。而在数学上,他愿意在头脑中演算几何与代数,却连普通的房子都建得歪歪扭扭。幻想而自大的国王使国家变得混乱不堪。”这其实是在用飞岛国国王的小说形象来暗中讽刺那时英国的当政者。可是这种描写也透露出了作者对非白种人的其他种族极为明显的歧视。接下来,主角对本人的形象进行了一番刻画,“自己和国内大多数的男人一样漂亮,在这次旅行中也并没被太阳晒黑”,还有“四肢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面孔比贵族家里的三岁女孩还要白嫩”,即便是慧驷国民也表达了对主人公手的羡慕。作品中,格列佛多次说起自己作为白种人的肤色,由此也反映了以英国人为代表的白种人对自己种族拥有白皮肤是非常自豪的,他们普遍认为先进的文明人就是这样的,而那些没有白皮肤的人都应该是“脸又扁又宽,塌鼻子,厚嘴唇,咧着血盆大嘴”的粗暴而丑陋的形象。虽然主人公表达过对于英国政府的愤慨和不满,但是他骨子里还是有着那种殖民者的种族优越感,所以就会下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对非本族类进行贬损。

第四卷中,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驷国”,但是慧驷国民却不允许他留下来,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其实在他离开“慧驷国”后,还有一段故事,他下定决心纵使不能生活在“慧驷国”,继续接受美德的感化,也不要再回到原来的人类世界,更不想遇到“耶胡”。所以格列佛又再次起航,登陆澳大利亚后,几十个浑身赤裸的土著人攻击了他,在这过程中他的左腿膝盖被利箭射中,自此以后他发誓要永远记住这个伤疤。这明显就是在用其他种族的野蛮来彰显自己的种族更为优越,从这里能看出作者极为推崇理性文明。而這种所谓理性的文明很有可能指的就是作者自己的国家:英国。最后主人公不得已和土著人生活在一起,其中蕴含着斯威夫特对当时英国政府和制度的无奈。正因如此,读者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都放在前一点,却对作品中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视而不见,从而简单地认为本作就是一部讽刺、针砭当时英国政府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小说,诚然这样的观点是不够全面的。

三、结语

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8世纪上半叶完成了《格列佛游记》这部著作。作为讽刺文学中的杰出代表,这部作品寄予了作者对于殖民主义的深沉思考。主角格列佛游历于许多国度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本国政府的失望与批判,另一方面所表现出的种族主义思想也从一定层面能看到作者思想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一种共同偏见所造成的,所以《格列佛游记》才有着浓厚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色彩。

猜你喜欢

斯威夫特乔纳森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书与人
尼日利亚前总统家中遭洗劫
海鸥乔纳森
美男子坚持每日自拍 16年狂拍近6千张
智要小费
大人国
星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