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2018-09-28尹素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策略

尹素娟

摘要:礼貌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礼貌用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日常的交际活动的效率,任何一种礼貌用语都能准确的反映出它所处社会的文化内涵,所以,如何克服地域文化差异以及语言障碍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英汉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礼貌原则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英汉礼貌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82-02

一、前言

貌原则是存在于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共同的交际方式,但是它的实质却随着文化之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甚至会大相径庭,如果不能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差异,那么身处各社會群体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会显得不知所措,只要合理的分析存在的差异,才会有效的避免错误应用的现象,进而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中华文化的礼貌原则

我国相关的著作中明确的指出了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应该牢记的礼貌原则:“自卑与尊人”的尊敬原则、“长幼有序”的称呼原则、“礼贤下士”的文雅原则、“面子”与“脸”的兼顾原则以及“德行兼备”的德行原则。这几个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独特的礼貌原则体系。

三、英语文化的礼貌原则

英国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以本国的文化特色为依据,同样列举出如下的礼貌原则:(1)在减少他人付出代价的基础上,为他带去更多的益处的“策略原则”;(2)在减少自己益处的前提下,让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的“慷慨原则”;(3)在缩小对他人批评的同时,给予他人赞美的“赞美原则”;(4)不以自己为标榜,增强自己的自我批评意识的“谦逊原则”;(5)尽可能的减少自己与他人不同意见的同时,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的“赞同原则”;(6)消除对他人的憎恶心理,转而为对他人的同情的“同情原则”。

以上6个原则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原则”体系。

四、英汉礼貌原则与文化差异的综合运用

(一)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应用“自卑与尊人”的尊敬原则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敬语来夸赞对方,对对方的行为给予肯定,进而表示恭敬,用谦辞来贬低自己,以表谦虚。而汉语文化中的自称和他称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比如在《红楼梦》十五章中,比静王世荣夸奖贾宝玉像一匹骏马,前途无量,而贾政又回答说自己的儿子承受不起他的这番赞赏。在原文中,比静王在夸奖贾宝玉时,称呼其为“令郎”用到“龙驹雏凤”的敬语,而称自己为“小王”,贾政在回答比静王时,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以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出对他人的尊敬。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用法随处可见,比如在询问他人姓名时,可以说“尊姓大名”,而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时候,用到“鄙人”;称他人的老婆为“夫人”,而称自己的老婆为“糟糠”;称呼他人的女儿为“令爱”,而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称呼他人的儿子为“令郎”,而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等诸如此类的用词。以用词的不同将“自卑与尊人”的尊敬原则极尽描摹。除了称呼有所不同,在日常交际中,谦虚也同样是美德的最佳表现。但是同样的称呼用词,是否会适用于英语交际中,在以下的案例中就有所体现。

例1、Victoria:your clothes is very beaut iful!

Nikhun:No,its a very ordinary clothes.

例2、外国客人:你的工作做的不错!

中国服务员:不,还不可以。

就汉语文化而言,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谦虚的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的礼貌用语。都是在英语文化中,以上两个情景的对话都会容易让对方产生误会。就英语文化而言,在受到别人的赞扬后都会回以感谢,从而不是对对方观点的认可,进而符合英语文化的“赞同原则”,以表示礼貌,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礼貌原则形成了很大的落差,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

(二)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运用“长幼有序”的称呼原则

礼貌用语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佳途径,对于“长幼有序”的原则在我国历史中早有体现。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这也决定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确自己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而称呼用语就是最好的体现。

比如在《红楼梦》中,元春贵为王妃,贾政是元春的父亲,贾政以“国”的角度,所以自称自己为“臣”,将自己所在职位称为“厥职”,称自己的女儿为“贵妃”。这就是以自己扮演的角色来运用不同的礼貌语言的最佳表现形式。

而在英语中,称呼的方式分为三类,包括相互称职位头衔、相互称名以及一方称呼职位头衔,另一方称姓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医生,我有些不舒服”,“赵经理,这是您的快递”,但是不可以说“建筑工,你好”,“清洁工,谢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职位不同,相互认识到程度也不同,种种不同造成了称谓的变化。由此可见,汉语文化中的称呼比英语中的称呼要显得复杂许多,但是如此复杂的称呼用语却不适用于英语交际。在任何一个运用英语的国家,晚辈可以直呼长辈姓名,两个关系密切的人可以互相称呼姓名,不管两人的辈分、职务、年龄存在怎样的差距。然而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称呼另一个人的叠性名字,则会说明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是亲属关系。

(三)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礼贤下士”的文雅原则

所谓文雅原则,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要运用雅言,严禁一切秽语的出现,在讲话时语气要委婉,不要横冲直撞,有些词语在应用时,可能会受到社会风俗以及当地的传统习惯等影响而引起他人的误会,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必要时尽量避免运用这类的词语。语言方面等同于文化方面,如果应用不当,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点在英汉文化中一样,但是意义却大相径庭。

以“老”字为例,美国人最忌讳说“老”,所以在与美国人交流时,一定要避开用“old”这个单词,所以在表示老年时,通常会借助其它的单词,比如养老院是“home for adults”而不是“home for old”,称呼老人为“senior citizens”而不是“old man”等。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人是深受尊敬和爱戴的,比如“张老先生”、“老人家”等,而“老”字也延伸到用来表示资历深的人,比如称一个行业的创始人为“老师傅”,称高校中威望高、年龄大、资历深的教师为“老教授”等,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和尊敬,文雅而不失礼貌。

此外,不同文化在日常的交际中的禮貌原则中的表达方式也都蔚然成风。比如在中华文化中,“刘师傅,这么晚才下班回家啊”,看似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其实却蕴藏了对他人的关心,在中华文化中是一种礼貌的问候。然而在英语文化中,却视为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认为是在打探自己的隐私问题,因而这种问候方式不受英语文化的推崇。所以在日常的交往中,要做到“礼贤下士”,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交际成效,要以对不同文化习俗的了解为基础,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将其应用到指定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促使英汉文化的有效交流。

(四)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运用“面子”与“脸”的兼顾原则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面子”。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得到社会以及他人的肯定机制,我们会成之为“长脸了”“有面子”,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众人的否定,严重的说遭到众人的“唾弃”,我们就是将其称为“丢脸”“没面子”,当人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充分的考虑到了“面子”与“脸”,这是就要运用到礼貌用语了,而人们在应用礼貌用语时,往往也会考虑到“面子”与“脸”的兼顾原则。当对别人发表的意见表示否定时,则往往采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即在批评对方时,先要予以赞扬,先指出与对方的共同点,给足对方“面子”,然后再提出不同意见。

例如:甲:老师,您觉得我的文章写的如何?

乙:不行,文章的整体的思路不清晰。

这位老师的回答过于直白,让学生丢尽面子。如果老师在回答时首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一番表扬,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就要采取“欲抑先扬”的对策,在回答时这样说“这篇文章的结构严谨,观点新颖,但是整体的思路不清晰,下次注意”。这样的礼貌回答,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些时候,选择回避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尊重对方面子的目的。

A:What about my skirt?

B:Good,the color is very beautiful!

在这个案例中,B可能不太喜欢A的裙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观点,而是以“颜色好看”为借口来回答他的问题,进而有效的避开了这一问题,缓解了原本尴尬的气氛,给A留足了“面子”,很显然,外国人对待“面子”和“脸”的问题也尤为重视。

(五)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运用“德行兼备”的德行原则

我国著名的学家孔子对德行原则早有记载,并明确了德行的礼貌原则是以行为的动机为前提的,在减少他人付出代价的基础上,为他带去更多的益处,要运用夸奖的语言对别人带给自己的好处予以赞扬。以下面的对话为例。

甲:我帮你把那本书买回来吧

乙:算了,太远了,改天我自己去吧。

甲:不麻烦,我去看望一个朋友,正好顺路,一本书而已

乙:那就谢谢了。

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如果同样的情景下,将其改为如下案例:

甲:我帮你把那本书买回来吧。

乙:好的,反正你也顺路去看望你的朋友,一本书而已。

在这个案例中,乙违反了德行原则,没有对别人给予的益处进行赞扬。此外,在肯定别人给予自己的益处时,一定要注重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否则在交际时取得的成效会事倍功半。

例如接下来的案例中,甲帮助乙将一袋东西从一楼抬到五楼。

甲:Thank you very much,you helped me today,you must have been tired.

乙:Its my plea sure to help you,but im not tired.

甲说乙辛苦了是按照汉语文化中的习惯来夸奖别人带来的好处,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却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他可能会认为“干这点活就累了,我难道就这么没用吗?”,甲的关心虽然是一种礼貌用语,但是却不适用于英语文化,从而体现出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礼貌原则的应用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参与交际活动的双方都要遵循原则。但是不同文化的礼貌原则也会存在差异性,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可能在这个语境中会显示出你对他人的关心,但是在另一个语境中会产生对方的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性和灵活性,这就为交际的双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