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领导人: 中国与东盟合作惠及世界
2018-09-28宋杰
宋杰
金秋九月,朱槿花开时。
9月12日至15日,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創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开幕大会上表示,中国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4000余家,雇佣当地员工3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速最快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增速最快。
出席东博会的缅甸、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领导人也纷纷为长期以来双方经贸合作成果点赞,他们认为东盟与中国多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不仅给双方带来实惠,还惠及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指出,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以创新引领经济增长,这是现在双方的共同关注。中国与东盟在创新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这一互补性带来的新商机值得双方企业关注和付诸行动。
许宁宁说,产业是经济增长之本,中国和东盟均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双方之间的产业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2016年,中国与东盟发布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当前,双方正在推动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的对接,打造区域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以优化双方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正在柬埔寨、缅甸布局产业园区,欢迎中国企业落户。
“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比邻而居的区位优势、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的政策优势、双方产业互补性强的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好博览会和峰会平台,积极走进东盟。”许宁宁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民企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经历了从逐步降低关税到实现农产品零关税,从简单的投资设厂,发展到更深入的开放合作过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亲眼见证了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
刘永好在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现场介绍,目前新希望在越南、菲律宾、印尼、柬埔寨、缅甸、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拥有各类在建和投产项目超过30个,投资金额已经超过40亿元,正在建立起覆盖原料生产、饲料养殖、肉食加工、大宗贸易、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农业全产业链格局。20多年来,切实感受到东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实惠。
在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太平洋建设与印度尼西亚家和集团、缅甸投资者开发协会、美中投资促进会、安信中保科技股份公司等中外合作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与印尼家和集团的合作将包括投资50亿美元的印尼勿里洞岛港口、发电站及高科技产城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
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太平洋建设迁址新疆,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布局广西,同广西自治区政府签署4500亿元投资协议,助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发力陕西,与西安市政府签订千亿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点亮丝绸之路新起点。
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则以自己上世纪80年代到泰国发展,并成为第一批回国加入到改革开放大潮中华商外资企业的亲身经历,呼吁广大商会和企业家,传承发展老一辈侨领的家国情怀,个人发展不忘国家和同胞。他说:“作为近邻,东盟各国最先也最能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变化,而在东盟的4000万华人华侨,更是天然的桥梁和纽带。”
南向通道如何与“一带一路”
有机结合
当前,广西正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南向通道以中国西南、西北腹地为主轴,向南联通了国际产业资本看好的东盟地区,向西联通幅员辽阔的中亚地区,向东联通了长江黄金水道和亚欧大陆桥东段,架起了一座经济发展的高速路。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此次举办的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共建共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南向通道基础设施专题论坛”上指出,南向通道跟“一带一路”是有机结合的,反过来说,把南向通道建设好必须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在论坛上介绍说,南向通道常态化运营一年多,目的地已覆盖包括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在内的55个国家和地区的107个港口。
不过,王彤还认为,需要高度重视涉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对可能发生的国家层面、市场层面、项目层面的风险加以深入的分析,运用股权安排、债权安排、条款安排、投保、对冲等方式加强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做好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