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
2018-09-28王军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就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辩证思维。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从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众多创新理论与思想,极大地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显著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切实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基本方略
(一)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的定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加以明确,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一社会矛盾的转变能够发现,当代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的建设目标,开始向强起来迈进,而文化强国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战略目标。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显著提升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想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项坚持”,其中“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对此,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以人民为核心,有效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力与文化创造力,并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就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需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也只有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才能不断提升民族文化水平与民族凝聚力。[1]因此,黨的十九大报告切实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与特点,并以此为立足点,对广大人民关心的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尝试利用中国的文化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衍生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可总结为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能够起到有效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而文化自信更是整体论述中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阐述“四个自信”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广泛性与深厚性的特点,肯定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力源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基因,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而文化自信的建设,不仅仅关系到单一层面上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建设,还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的激发与凝聚,毫不夸张地说,文化自信与国运、民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将文化自信摆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组成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效果关系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弘扬与传播,更多的时候,文化与经济、政治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文化自信也必然会影响新时代中国在国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自信、政治自信以及军事自信等。这种文化发展规律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谋而合。
(三)新时代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几点新时代文化建设优势,包括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而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而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能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一切基本条件与发展优势都具备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文化自信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加以传播、弘扬,让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在个人发展、企业发展、民族与国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充分切合时代特点,将创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同时也将创新定位为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项坚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也强调了全民族文化创新与创造活力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影响作用;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涉及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这一环节,对文艺原创能力与文艺创新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全党与全国人民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深入来看,这一建设方向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与总任务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与总目标以原来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为基础,在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增加了一个“美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除此之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也在党的十五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与创新,如对“坚守中国民族文化立场”的强调,就是在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论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前关于保持文化民族性的思想,是立足本来基础而吸收外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黨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对文化创新的迫切需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创新这一词汇贯穿有关文化建设论述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相关论述内容,也不难发现我党对于文化创新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中的主线地位的肯定。因此,在后续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企业家精神,推进创新文化建设,通过积极、正面的创新与创造,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从而为创新创业等其他领域建设提供支持。
五、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辩证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明确了基本方略、基本内涵与基本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些内容的论述,保留了一定的张力,具有较大的弹性。采用这种论述方式的目的,就是为后续建设过程中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供较大的伸缩空间。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报告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给予了强调,并能够对阵地建设与管理提出一定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也对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有效区分提出了相应要求。这些表述内容的核心是要告诫各级政府及党政机关,在进行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原则,还应对其进行区别对待。相关论述当中,对集中与民主、纪律与自由、统一意志与个人心情等,均运用辩证思维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后续的文化建设政策制定与落实留出了较大的伸缩与延展空间。
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也运用了辩证思维进行论述。其中不仅强调了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也提出了继承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既要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也要展现中华文化整体的时代风采。[3]由此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遵循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引发在落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关系的思考,对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探究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对促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与意见。对此,相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应从自身的角度着手,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辩证思维,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为核工业西安干休所)
[作者简介:王军(1964—),男,甘肃天水人,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离退休管理。]
参考文献
[1] 从十九大报告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检察风云,2017(22):7.
[2] 电亮千万家,喜迎十九大——知名电力书法家寄语《当代电力文化》繁荣行业文化建设[J].当代电力文化,2017(08):50-51.
[3] “正声雅韵 大义真情——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暨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朗诵演唱会”反映撷萃[J].理论视野,2017(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