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追问
2018-09-28陈琳茜
陈琳茜
班级文化(class culture),一般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如能多些追问、多些思考,不仅可以丰富和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还可以拓展班级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使班级文化育人的功能更富成效。
追问一:怎样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前提,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集体感召力、凝聚力的灵魂。从组建班级的那天起,班主任就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有关制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如《“八色光”中队一日常规》《每周训练重点细则》《值日班长工作职责》《班级工作细化分配表》等。制定那么多班级制度,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实践证明,班级制度建设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但制定制度必须体现学生人人参与。因为他们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又是制度的维护者。制定班级制度的过程就是认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学生认同的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作用,才是有生命力的制度。
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因此,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兼顾目标性、规范性和人文性,体现多元评价激励和改进的功能,让学生在制度的引领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如班级的个人评比栏,每月总结清零,给不同的学生重新出发的机会。
评价可采取分层与合作的方式。例如,为强化以小队为单位的组际竞赛,每个小队用一只“小手”的图形表示,“手指”部分记录个人的收获,“手掌”部分记录小队的成果。该评价方式将集体荣誉与个人自我约束、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集体”的分量,并“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受到教育。
当学生体会到遵守制度、自我管理所带来的良好班风、学风后,会在潜移默化中向着大家共同的班级建设的目标努力,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追问二:人人做干部可以吗?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主人翁精神,而最直接的方法,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管理者不是“官”,而是班级的服务者,班级文化的建设者,是班级的小主人。
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笔者采取了“班级服务员”岗位招聘办法,从班长到管理水电的专管员,都是通过自我举荐、他人推荐、竞选演讲、民主投票的方式产生。这样的招聘活动,使学生树立了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和人人参与的民主意识。通过岗位招聘,班级中设立“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八个小队和班长部、学习部、班务部、纪检部、“八色光银行(管理班级奖励卡)”五个部门,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服务范畴,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班级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各尽其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级文化,不仅增强了班集体向上的凝聚力,更是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找到更多的“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坐标;由“点”到“面”,让每一个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那份“不可或缺”,从而更好地服务班级,使之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最闪亮的那道风景。人人做干部未尝不可。
追问三:家长课堂可行吗?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倾力,这是一股强大的助力。每位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着不同的职业特点,有着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班主任邀请他们走进校园、走上讲台,无疑是给学生打开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例如,戈同学的爸爸是位旅游达人,他走进“家长课堂”,为学生讲授《旅游中的地理》一课。通过“家长课堂”,学生不仅游览了祖国的大好山川,享受到旅途中的美景,更收获了许多课外知识: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荒漠、戈壁、草原、海洋……“家长课堂”,不仅有利于学校、家庭与社会资源形成了共享,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中,吸收了新知识,开拓了眼界,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家长通过课堂教学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从而教育理念逐步趋同,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针对问题多观察、多追问、多倾听、多思考、多实践,有效地融合多种资源,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让学生在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转变中,释放成长的诗意。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