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成都博物馆收藏的道场画

2018-09-28杜康

文物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道场题记

杜康

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成都博物馆从十多年前开始大规模征集道场画,迄今已达万轴之多,尚未及整理和研究。除小部分因在修复装裱外,笔者近年对其中的9000轴道场画进行过眼、记录,并做出初步的判断。为了解这批文物的基本情况,本文从年代、地域、题材内容、社会人群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并谈谈以后整理研究的展望。

一、道场画的年代

在9000轴道场画中,带年代题记的道场画有500多轴,约占总数的6%。这些题记根据是否可以直接知道具体年份而言,分为明确年代题记和模糊年代题记两类,前者有363轴,后者160余轴。

明确年代题记是指清代年号纪年和“中华民国”纪年,其后加年数或干支。道场画中题有清代年号者共259轴,具体而言,包括雍正1轴,乾隆20轴,嘉庆25轴、道光51轴、咸丰20轴,同治30轴,光绪104轴,宣统8轴。其中编号6123 (图一)的“嘉庆”误作“嘉靖”,编号6468 (图二)的“同治”写作“祺祥”。道场画以“民国”纪年者有102轴,其中少数釆用全称“中华民国”,个别简写为“民”,另外还有以“汉国”和“总统”纪年者各1轴,比较特殊。此外,个别道场画题有两个年代,而且有的还前后覆盖,这反映了画作在使用过程中有补绘和重彩的情况。这些道场画容易知道其具體绘制年代。

模糊年代题记有三种情况:一是“天运”加某年干支,二是“太岁”加某年干支,三是直接使用某年干支。道场画以“天运”加某年干支纪年者有79轴,以“太岁”加某年干支纪年者有21轴,直接使用某年干支者有45轴。另外,个别道场画原本有明确年代题记,后因残损,无年号、年数或干支,也只能视为模糊年代题记。这样的题记,只能将道场画的绘制年代确定到某几个年份,但不能直接知晓到底是哪一年。例如编号4866 (图三)年代题记是“天运戊寅年六月中旬谷旦立”。天运戊寅年可以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也可以是光绪四年(1878),还可能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又如编号3212 (图四)年代题记是“太岁丁酉年五月初八日吉旦”。太岁丁酉年可以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也可以是道光十七年(1837)。再如编号9038 (图五)年代题记是“乙卯季冬良旦”。乙卯年可以是民国四年(1915),也可以是咸丰五年(1855)。

二、道场画的地域

在9000轴道场画中,自带地域题记的道场画大概有200多轴。这些地名题记根据是否可直接知道其所属县境而言,可分为明确地域题记和模糊地域题记两类,前者有48轴,后者有近200轴。

明确地域题记一般都是地方行政地名,可直接知道画作来自何省何县,有的省府州县名称后还有具体的基层地名或小地名。在48轴带地方行政地名的道场画中,共出现25个县级地名。四川省[1]有嘉定府峨眉县、下南道永宁县(今叙永县)、津邑[2](今江津区)、南邑(今南川区)、酉邑(今酉阳县)和秀山县,共6个。贵州省有石阡府龙泉县(今凤同县)、思南府安化县(今思南县)、思南府蛮夷司(今沿河县)、婺邑(今务川县)、绥邑(今绥阳县)、松桃县、黔西县和锦屏县,共8个。湖南省有永州府江华县、永州府新田县、宝庆府新邑(今新化县)、龙邑(今龙山县)、常宁县、绥宁县和隆回县,共7个。云南省有开化府文山县、安邑(即安平厅,今马关县),共2个,江西省有吉安府永新县,广西区有思恩府武缘县(今武鸣县)。

模糊地域题记都是农村基层地名和小地名,数量虽然较多,但其前都未题写省府州县,只有乡村、里都、保甲的名称或自然地名。如“怀金乡怀金里”“武二里二甲” “大十都青山冲”“尚家山”等。清代民国县志一般载有境内基层地名和重要地名,但西南、华南地区的方志上千部,目前无电子检索版本,且有的乡土地名在各县有雷同,故欲确定画作来自何省何县并非易事。

此外还有很大部分道场画尽管无地域题记,但征集人员及时而准确地记录有它们的来源地点,共计2070轴,各省数量如下:

四川共216轴:叙永31轴,酉阳21轴,南川3轴,江津2轴,泸县云龙镇87轴,叙永大石乡72轴;

贵州共328轴:贵州(不明何县)66轴,安顺182轴,遵义8轴,金沙3轴,思南1轴,德江22轴,铜仁7轴,兴义25轴,思南县思林乡14轴;

湖南共1019轴:湘西78轴,湘西南边境21轴,怀化338轴,吉首309轴,凤凰184轴,道县43轴,新晃7轴,邵东邵桥镇16轴[3],道县松坝乡15轴[4],茶田8轴[5];

云南共441轴:云南(不明何县)8轴,楚雄21轴,富源34轴,曲靖14轴,罗平21轴,开远17轴,文山35轴,屏边15轴,河口 20轴,麻栗坡30轴,思茅7轴,楚雄云龙镇1轴,砚山蚌峨乡15轴,昭通茂林县78轴[6],罗平板桥镇74轴,泸西三塘乡9轴,丘北笼陶10轴[7],开远中和营乡24轴,板桥镇8轴[8];

江西共43轴:吉安14轴,泰和29轴;

广西共23轴,均来自玉林廊桥[9]。

三、道场画上的神

道场画的题材内容是宗教神祇,根据宗教性质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即佛教、道教、巫教。

佛道二教的度亡仪式广泛参与民间丧葬活动,使用道场画的数量一般都在20轴左右。佛道二教道场画内容大部分相同,而且数量众多,这是大多数馆藏道场画的宗教属性和功能作用。佛教道教的神祇主要是正尊协侍、天神地祇、地狱冥府三大类。佛道两教坛场在正尊的使用上有严格区分,协侍和天神地祇无明确界限,地狱冥府则为佛道共同使用。

正尊作为佛道的最高神明,是区别道场画宗教属性的唯一可靠标志。佛教正尊就是三世佛,题记中常有“中佛”“左佛”“右佛”,分别指“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道教正尊就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者又分别被称为“道宝” “经宝”“师宝”。协侍即佛教的六大菩萨和道教的六御,辅佐正尊教化和普度众生。佛教四大协侍菩萨即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另有地藏菩萨、弥勒菩萨。六御即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以及青华大帝、长生大帝,前四者为四辅,三清六辅合称九皇。题记中常见“玉皇” “星主”和“救苦”三者。

天神地祇主要在坛场中承担接驾护卫事宜,数量较少,使用情况多变。“韦陀” “真武”和“王官馬帅”是护法,起到保卫坛场的作用。“哼哈二将” “青龙白虎”是常见的门神。“三官(大帝广即“上元天府”“中元地府” “下元水府”,总掌三界一切神明。“面燃大士”亦称“焦面鬼王”,管束道场周围孤魂野鬼。“城隍”掌管亡人籍贯,设置坛场需向其借地。

地狱冥府即十殿二岳,一般有12轴,也有两两绘在一起的。十殿通称“朝王”,即一殿秦广大王、二殿楚江大王、三殿宋帝大王、四殿伍官大王、五殿阎罗大王、六殿变成大王、七殿泰山大王、八殿平政大王、九殿都市大王、十殿转轮大王。东南二岳也称“东岳大帝”和“南岳大帝”,其中后者应该就是“丰都大帝”。东岳和南岳在佛教“地狱十王”体系形成以前,先后成为中国本土地狱冥府的主宰,因此二岳和十王又被合称为“十二殿”。地狱冥府十二殿数量众多,人物丰富,情节性强,最能体现民间道场画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主旨,也是区别于佛教寺院道场画的主要特征。

巫教是原始巫术的晚近形态,主要是治病延生,包括庆坛、太平延生、急救延生等,主事者称为“端公”。巫教所使用的道场画数量很少,一般只有数轴,内容与前者也不同。“总尊” “行神”一般多用于巫教,佛道丧仪中的“三官” “王官马帅”,也在巫教中使用。明清以来巫教受道教影响甚重,“总尊”上的神祇有数十个,都是道教神祇,而“行神”演义的是“真武祖师”降妖灭魔。桥案只用于巫教,形式有别于以上各种立轴画,是长幅横卷画,神祇人物多达数十上百,如“七宝车”“五路五猖”“十二花园姊妹”等,其中不少与明清神魔小说、戏曲有关系。

四、道场画后的人

道场画是宗教绘画作品,这种文物的背后,有资助人、绘制人和使用人。道场画的这三类人都是清代民国时期最普通的社会人群,而且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我们不妨称其为乡土民众。

道场画的资助人,题记上一般都称为信善、信士、信民、信女,有的还在其前加上“奉佛”或“奉道”,甚至还有“清信”“祈吉” “迎祥”等词。从题记的地名来看,这些资助人几乎都是居住在农村,如某乡某里、某都某甲。如果是城市居民,在地名中一定会有“某坊”“某街”之类。资助人的关系根据题记,可分为家庭、宗族、邻里三种类型。属家庭关系者,男主人后都跟有其妻子,多称为“同室”“同缘” “室人”等,有的还有子女。属宗族关系者,资助人的姓氏相同,而且字辈相同,能够反映出其是属同宗。没有称呼或无特征的姓名,应该属邻里关系的可能性最大。

道场画的绘制人,题记上一般都称为绘士、画士、丹青,个别自称匠人、匠师。有的绘制人仅题上自己的姓氏,如汪者、济阳氏、赵、郑等。一堂道场画多由一人绘制,但个别由两三人共同创作,如“绘士丁崇山仝男朝魁沐手彩”,是由两人完成,再如“上清经箓丹青绘士文海兰,仝胞弟思安、徒李逢春敬彩”是由三人一起绘制。道场画使用于宗教场所,具有神圣性,在绘制过程中要避污除秽,所以必须“沐手彩画”或“沐手敬书”。制作完成后要“开光点目”,很多还题有开光的时间,只有“开光”后的道场画在使用中才有灵性。此外,不少绘制人自身就是民间宗教人士,如:彩画弟子何通明、丹青臣叶遇春、上清绘士文海兰等。

道场画的使用人,从题记的姓名来看主要是两种,一类是佛教僧侣,一类是民间宗教人士,但后者远远多于前者。佛教僧侣名字如“迎祥释子觉圆” “僧心悟”“圆朗”等,其举行道场的地方就是莲花寺、法轮寺、双泉庵一类的佛教寺院,但僧侣和寺院的名称出现得很少。民间宗教人士的姓名与一般民众相似,但多带有道教的常用字,像道、德、玄、妙、仙、真、清、静、明、灵等,而且数量众多。民间宗教人士没有自己特定的宗教场所或建筑,他们受施主邀请后,在施主家的堂屋布置自己的雷坛,举行道场。雷坛简称“坛”,很多有具体名称,如智灵坛、玄真坛、通清坛、守真坛、玄亨坛、仙山坛,从名称上看也是偏重道教风格。雷坛的成员一般几人至十几人,每坛一般有掌坛师一名,主持道场活动,道场画也由掌坛师执掌。题记中的胡尚真、余奉玄、孙海玄、罗明阳、尹守真等都是某一雷坛的掌坛师。民间宗教人士举行的道场内容主要是佛教、道教和巫教的宗教仪式,如题记中“刘慧灵”“罗广恩”主持的就是佛教道场,“陆一真”“胡清元”主持的就是道教道场,而“童一清”则是一位“巫门法师”。

五、道场画的整理研究

成都博物馆收藏的道场画主要是近三百年来的民间宗教美术文物,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使用,画作还自带文字题记。文物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要将文本解读、图像分析、田野调查相结合,这是方法论上的总要求。根据准确可靠程度和工作先后顺序,在整理研究中,首先要釆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其次是图像分析,最后是田野调查。

道场画的整理研究必须要先弄清楚这批道场画到底有多少堂(组合),以及每一堂的年代和地域。这是各项研究的基础,而且组合、年代、地域也是三个紧密联系的问题。从地名可知地域,也可透露出组合情况,有的还可知道大致年代;通过落款时间不仅可知年代,组合情况也可清楚;一堂画中只要一轴可知年代和地域,其他画的年代和地域问题亦迎刃而解。

初步估计,大约十分之一的道场画都有文字题记,题记总字数大概在3万到5万之间。文本可以提供大量历史信息,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绘制时间、来源地域、画作物价、题材内容、使用坛场、资助人、绘制人、使用人。虽然并非每轴道场画的题记都能包含这些信息,但积少成多,就能见到其中不少端倪,这是图像无法提供的直接可靠史料。

题记中凡带有明确年代和地域题记的道场画,都可确知具体年份和省县,无须再作考证。但还有相当部分道场画只有模糊的年代和地域题记(包括年代地域题记残损者),这一部分是整理工作的重点。这需要将题记中的年月日期、政区地名、货币信息、雷坛名称、掌坛师姓名、丹青姓名、信士姓名乃至题记的书写格式,与年代地域明确的题记进行仔细比对,相互参合,作出判断。题记中的以上各个要素都可以用于确定道场画的组合,但能够确定道场画的地域者,仅有政区地名。除年月日期外,政区地名[10]和货币信息[11]也可以确定道场画的年代范围,具有重要的断代价值。下面略举数例。

编号5234 (图六)题记作“湖南永州府道州江华县……信仕赵法兴……”,但年代部分残失,通过“永州府”已经可以初步将其定为清代。又有编号4192 (图七)的题记:“大清国湖南道永州府道州江华县……信仕赵法向……大清道光十六年四月初三日开光大吉。”这里信士“赵法兴” “赵法向”姓氏和字辈相同,生活于同一时代,且均居住在湖南永州府道州江华县。编号5234和4192就是在同一地域同一时期由赵姓法字辈的两位信士捐赀绘制的,两者同属一堂。

编号2451 (图八)题记:“画七殿大王,永为福果。”编号2453 (图九)题记:“画九殿大王,十方永为福果。”编号2456 (图十)题记:“画捌殿大王,十方永为福果。”三者均未题年代。但编号2455 (图十一)题记除“画一殿大王,十方永为福果”之外,还题有“同治乙丑年八月十九日,开光玄通坛内,十方应用。”四者题记书写格式一致,均为“画某殿大王,(十方)永为福果”。这四轴画作本属一堂,丹青画师只在第一轴“一殿大王”上题写了绘制年代和所属雷坛,之后即省略未书。

编号6292 (图十二)题记:“信人轴五房会上捐花边贰元正,……甲辰年岁吉月吉日敬。”干支为甲辰的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道光二十四年(1844)、光绪三十年(1904)和1964年这几个年份。花边即银圆俗称,通过信人所捐货币即可将乾隆、道光和1964年排除。因此该画必定是光绪三十年甲辰岁所绘。

单纯的图像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主要是研究对象的异同。这种异同反映在画作的尺幅大小、构图布局、线描特征、设色风格等方面,具体到绘画内容而言,包括神祇和人物的头饰、服装、器具、背景等。这种异同信息有三大作用:第一是确定哪些道场画本属一堂;第二是确定道场画的题材内容;第三是确定一轴或一堂道场画的年代和地域。但第三条所参考的对象必须是自带明确年代和地域题记的道场画。

对于大量没有题记或题记不具备年代地域意义的道场画而言,只能通过图像分析来确定组合,推定年代和地域。而推定年代和地域的参考对象,就是前面带有关重要信息的题记以及注有来源地点的道场画,对两者要进行仔细全面的图像比对。例如编号 2580、2581、2595、2600 均无题记,但它们与编号2588、2591、8499的风格特征完全一致,即这些画同属一堂。而后三者均题有:“咸丰六年丙辰岁九月初九日吉旦”,由此可知前四者的明确年代。

田野调查的对象虽然只能是当代的情况,但人类的思想、语言、行为具有继承性,由晚及早,自今溯古,是能够考察清代民国时期情况的。田野调查主要有三大作用:第一是增加道場画实物资料,获得科仪、文书、法器等与之相关的辅助资料;第二是记录宗教人士讲述道场画等方面的口述史料;第三是记录道场画的绘制和使用过程,道场画给民众带来的宗教体验。所以田野调查可以对馆藏道场画的文本和图像信息进行核实和补充。

[1]考虑到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本文所言“四川省”均包括今重庆市。

[2]邑,是明清时期对县城别称,在方志中时常能见到此类对“某某县”作“某邑”的简称。

[3]邵东县境内并无“邵桥镇”,应是杨桥镇或廉桥镇之讹误。

[4]道县境内并无“松坝乡”,应是蚣坝镇之讹误。

[5]湖南省乡镇中名曰“茶田”者,仅有凤凰县的茶田镇。

[6]云南省并无“茂林县”,应是昭通市永善县茂林乡之讹误。

[7]即丘北县天星乡笼陶村。

[8]云南省镇雄县、宣威市、罗平县、陆良县、保山市均有镇曰“板桥”,不知究竟为何。

[9]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境内乡镇中未见有此名者。

[10]清代地方政区的府、州、厅是区别于后代的显著特征,道是清代和民国前期的监察区。里、都、保、甲是清代的基层单位,并延续至民国。

[11]清代一枚铜钱为一文,盛清时一千文(即一贯、一串)钱等价于银一两(即十钱或百分),晚清时一两银逐渐上涨至两三千文,宣统以后不再铸钱。光绪后期从沿海到内地陆续铸造银圆(即大洋、花边),1935年政府发行法币,同时收回银圆,禁止流通。

猜你喜欢

道场题记
元 楷书察罕装像题记、祝天装像题记原石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
“小林流”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