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脉络演进与展望
2018-09-28石岩高鸿瑞
石岩,高鸿瑞
1 前言
体育风险是指体育领域内影响目标实现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1],如体育比赛中难以预料的天气变化及人为骚乱、体育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马拉松赛中频现不止的猝死事件、室外锻炼时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等。20世纪末,受国外体育赛事、学校体育等领域对风险管理成功应用的影响,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兴起。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学界对社会热门赛事、典型的校园体育伤害事件等进行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分析,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策略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制订了合理的赛事风险管理模式,也为防控学校体育发生伤害事故提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建议。
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形成众多热点议题,如体育赛事风险、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等。一些热点是在受北京奥运会、SARAS、山西沁源公路跑操等事件影响而成,一些是研究中引申的核心问题。这些研究热点不仅构筑了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内容主体,体现了研究发展的时空特征,同时热点本身往往也折射出整个研究的困惑与矛盾。鉴于此,笔者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法,根据图谱聚类结果与词频,对研究内容进行透视。相较于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直观形象的图谱更容易凸显研究的结构特征,而且在精确的数值控制下,呈现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利于对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做出精炼综述。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与CSSCI期刊为主要来源,以主题词“风险”为检索表达式,限定学科为体育,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10日,共检索出624篇文献。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得309篇。时间跨度为1999年—2016年。
2.2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的CiteSpaceV可视化软件主要适用于对文献数据进行时间、词频、作者等信息的多元分析,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呈现,便于研究者更有效便捷地解读被研究领域的内容结构和发展特征。
2.3 研究程序
(1)数据收集与录入:从中国知网(CNKI)对文献进行收集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本文档,命名为“download_1.txt”;在 CiteSpaceV 软件中建立新项目(New Project)并设置对应的project与data文件位置。
(2)指标设置与计算:运行指标Time Slicing设置为1999—2016年,2年一个切片,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Keyword),使用最小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行计算。
(3)图谱解读与分析:图谱节点数量表示关键词种类;圈中颜色及厚薄度表示不同时间段出现(或被引)频次;节点间连线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明关系强度,其颜色首次共现的时间。颜色变化表示时间从早期到近期的变化[2]。根据节点频次、中介中心度、颜色变化、聚类情况等分析图谱形态结构;结合文献研读对图谱呈现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
3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
采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我国体育风险关键词共现图谱,并根据图谱呈现的信息及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见图1)。
图1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主要关键词统计(Top10)
高频关键词是衡量研究热点的主要指标。高中介中心度的关键词是催生新领域的关键节点,在研究网络中产生重要的信息传输作用[2],对研究热点的提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根据普赖斯定律M=0.749我国体育风险研究中频次6以上的为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频次越高则越具有代表性,可视为研究热点。根据统计结果和图谱信息对我国热点内容进行分析。
3.1 风险管理
从图1、表1可见:“风险管理”具有高频和高中介中心度的特征,其本身体现了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主流方向,与频次排在第4、第8位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高频关键词联系紧密,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网络集群。风险管理是大多数学者研究风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因此“风险管理”一词呈现“双高”特征,成为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第一热点。研究表明: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体育风险管理,研究中注重挖掘风险管理应用实效,主要围绕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在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运动员的相关研究中展开丰富讨论,由此也衍生出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热点内容。
3.1.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节点,关乎到能否精准科学地评估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估计和风险等级确定,为此学者们专门借鉴各个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做了多元化尝试。评估运动员参赛风险,石岩采用改良版的列表排序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同时邀请专家对其评估内容进行审核,以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3]。评估体育赛事风险,霍德利、韩颖等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认为层次分析法可以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可以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建议先根据资料构建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再进一步构造三层递阶结构(目标层、因素层、子因素层)对因素进行权重划分,最后对各层次判读矩阵进行不一致性检验[4]。列表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是目前我国体育风险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评估方法。此外,有部分学者还尝试采用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模拟评估,如袁航将云模型理论引入到高强度运动下的运动风险评估中,结合熵权和三角模糊数组建了运动员发生风险因素的综合模糊评判矩阵[5]。石岩等指出目前我国体育风险评估方法上还存在着认识上模糊、评估方法单一、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在评估方法运用中存在缺陷等问题[6]。
3.1.2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为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潜在损失的各种措施[7],其研究与应用主要在体育产业投资、体育赛事以及运动员参赛的风险应对中。成会君指出风险控制机制是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内容包括事前的科学决策制度,事中的规则性与原则性的监管制度以及事后清晰的责任追究制度等[8]。杨成等指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商业赛马赛事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当将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对商业赛马活动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9]。姚健等认为通过对女篮参赛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编写《我国女篮2016年里约奥运会参赛风险控制应对手册》以表格或案例的形式发给运动员、教练员参考或执行,将使备战工作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赛前准备的最优化”[10]。
3.2 体育赛事
从图1、表1可见:“体育赛事”是排在第2位的高频词,其热度仅次于“风险管理”,与频次排第5的“北京奥运会”联系紧密。两词均具有“双高”特征,形成了以“体育赛事”为中心的网络集群。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与此同时如何办好这一赛事成为各界关注的头等大事。除对赛事风险的简单分类和描述外,我国学者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经验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做了大量探讨。根据研究总结,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或风险预警机制[11];再进行赛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即罗列所有的风险条目,并依据发生机率、危害程度和验测能力对风险进行量化评级;选定合理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对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和检查[1]。史悦红指出目前我国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还存在意识淡薄、管理不全面、忽视了赛前风险等问题、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管理流程化、团队合作不足等诸多问题[12]。例如,应对赛事风险,研究在宏观上主要建议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运行机制,培养相关人才等;微观上依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承办方可承受风险水平选择应对策略[11]。基本应对策略一类为控制型措施,包括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控制型风险转移;另一类为融资型风险,包括风险自留、保险、套期保值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13]。从发生机率、危害程度与可预测能力三方面来说,低级别赛事风险往往选择风险自留或给予适当的风险监控;中级别的风险可以提前对风险采取控制,以减少风险的发生,降低损失;高级别的赛事风险主要通过保险、合同或其他形式进行转移。难以转移且后果严重时要尽量规避[14]。
3.3 运动员
从图1、表1可见:“运动员”是排在第3位的高频词,与“运动损伤”“参赛风险”等关键词联系紧密,形成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网络集群。
周志鹏等发现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致伤因素包括身体形态与机能因素、身体素质因素、训练组织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自我管理因素。其主要风险依次为:带伤(病)训练或比赛、注意力不集中、求胜心切,急于求成、损伤史、情绪过分紧张、焦虑不安等[15];郑亮亮进一步指出运动员高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理疲劳程度容易增大损伤风险[16];徐建武等发现功能动作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在评估运动损伤风险时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确定个体是否存在灵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功能性问题[17]。
关于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讨论既是对运动竞赛成功与失败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提升,同时也满足了我国运动员训练与参赛的迫切需求。石岩借鉴运动训练学、心理学和竞赛学的相关理论对运动员参赛风险做出定义,并利用风险管理技术为射击、体操、跳水等我国优势项目运动员的参赛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研究着重强调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要专项化与个性化,针对性提出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应对策略与预防建议[3]。这为我国运动员参赛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后相继出现女子蹦床、冬季两项综合性项目、田径、足球、女篮等运动员的参赛风险研究,初步形成运动员参赛风险的专题研究。
3.4 体育产业
从图1、表1可见:“体育产业”是排在第6位的高频词,且具有“双高”特征,与关键词“风险投资”联系紧密,形成了以“体育产业”为中心的网络集群。
孙衡指出随着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风险投资成为实现体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高收益扩张的最佳手段。如何实现风险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8]。风险投资效益的良性循环需要有效的退出途径保障,由于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构筑以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为主渠道的多元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9]。孙衡借鉴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提出政府应当考虑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市场条件和规律;支持政策也应当系统化,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信用担保等多方面;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建立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退出政策机制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关键步骤[18]。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政府公共投资成为主要的扶持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政府引导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又成为新的难题。邢尊明指出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实施中评审程序、资助对象、资金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甚至扭曲了体育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的公共属性及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巨大的市场破坏风险[20]
3.5 体育伤害事故
从图1、表1可见:“体育伤害事故”是排在第6位的高频词,与第9位的高频词“学校体育”联系紧密,形成了以“体育伤害事故”为中心的网络集群。
体育伤害事故频发成为不少人忌惮运动、降低体育参与热情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因噎废食”的现象更是激化了人们对体育伤害事故的反感和恐惧。研究者意识到缓解现状不仅需要法律支持,更需要强有力的风险预防措施。田旻露等指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一类是意外事故。一类是过错事故,其风险主要分为环境风险、场馆器材风险、责任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等[21]。高进等提出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致因来源由学校管理方面、体育教师方面、学生自身方面和其他等四方面[22]。陈德明等认为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有别于运动领域的其他风险。应着重注意学生德育教育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对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运动环境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对运动安全的影响等[23]。对于防控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研究主要从教育、管理、医疗和保险几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如加强师生的风险教育,成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专门工作小组,构建与医疗体系一体的应急救助机制,建立专门的体育伤害事故保险机制,成立专项运动基金等。刘红等对此则提出,风险告知是减少和规避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首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这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风险议题的呈现;另一方面在体育伤害事故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24]。而王菁等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久治不果的现象也提出学校应当加强体育顶层设计,调整学校安全责任负担,完善风险转移机制[25],因此强化学校体育的风险告知对于防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和纠纷解决是一种有力手段。
3.6 体育活动
从图1、表1可见:“体育活动”是排在第10位的高频词,与“风险认知”联系最强。体育活动的风险研究是以体育活动本身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和不可控性为基础,对不同人群(如体育教师、大学生、青少年、企业职工等)的参与体育活动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必须兼顾体育活动风险易于变动,且存在个体认知差异特征。石岩等提出掌握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有利于更准确地从主观上减少在体育活动中的风险。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个体风险认知具有自愿性、新奇性、知识性、一般恐惧性、可控性和结果严重性几个特征,其中自愿性是风险认知的决定性因素,媒介传播、社会文化、生理遗传、认知收益等因素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水平[26]。石岩还指出体育教师的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为教学经验、归因、收益认知、风险沟通、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27]。邱芬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对运动损伤和锻炼行为有显著负影响,运动损伤对锻炼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并且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也通过运动损伤进而作用于锻炼行为[28]。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围绕与体育紧密相关的“北京奥运会备赛工作”“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事件频发”“体育产业市场化改革困境”等热点话题展开丰富研究,具有典型的事件驱动性特征。西方的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风险控制论、风险认知论等是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实践对相关概念进行属加种差的定义归纳,对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并广泛应用于对体育赛事风险、运动员参赛风险的管理实践中,为我国体育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4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演进
利用CiteSpaceV的时区图(Time-zone)功能,呈现了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的演进。
图2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关键词时区
从图2关键词的直观分布来看,在1999—2002年间,关键词数量较少,是研究初兴阶段;2003—2005年间,关键词数量增多,且大部分关键词发展为高频热点,成为后续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的方向确立阶段;2006至今,高频关键词出现减少,而大量的低频关键词涌现,且与已有的热点词保持密集的联系,研究内容进入到深入拓展阶段。在复杂的演进过程中,研究热点形成与扩散是推动研究演进发展的主要动力;热点内容的层层递进形成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多层演进脉络。根据前文提取的热点和文献互引关系,对我国各阶段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
4.1 1999—2002研究初兴代表性关键词:体育产业 、北京奥运会、体育保险
从图2可见:“体育产业”“北京奥运会”是时区图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关键词,并具备“双高”特征,其代表的内容是我国体育风险领域的起点,也是研究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关研究表示:在市场化经济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空前活跃。2001年中体公司成功上市,让不少企业跃跃欲试。其中鲍明晓发现,“中体模式”是脱离生产的资本经营,存在巨大风险[29];张超慧也进一步指出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对体育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的认识。这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规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30]。为体育产业研究做出了明显的导向。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如何顺利举办这一国际大型赛事迅速引起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张国威就北京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做了详细分析,并从保险转移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31]。文献分析可见,“体育产业”“北京奥运会”等关键词的出现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而这些时代背景也体现了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出现的必然性。在时区图分布中,这些观点对后续研究产生较大影响,成为促成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后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4.2 2003—2005方向确立 代表性关键词:风险管理、体育赛事、风险投资、运动员、体育伤害事故
从图2可见:在2003—2005年短短3年间,涌现出众多高频关键词,且低频词鲜少。连线显示该阶段关键词与后续研究联系密切,充分体现了在该阶段中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内容集中且与关注度较高,对我国体育风险研究产生重要推动和导向作用。通过对该阶段文献分析表明,多领域的体育风险管理研究是该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图2可见,“风险管理”一词的出现是研究开始走热的爆发点。研究显示:黄银华、郭明方等从风险管理角度对体育产业发展风险和北京奥运会风险管理对策的讨论,是风险管理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32,33],并对体育产业风险管理和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产生一定导向作用。凌平等提出竞技运动风险的客观存在与我国体育保险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是阻碍我国体育系统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一大显现因素;体育保险作为有效的控制性和财务性风险管理措施,是保险与体育发展的历史需要[34]。这一观点被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风险和体育保险等研究广泛引证。以石岩为代表的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研究出现,其研究中制定的《运动员参赛风险检查表》《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表》[3]为我国运动员参赛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体育伤害事故频发的现状下,张超慧等提出学校体育风险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利益,学校应从由利益损失型行为转变为利益追求型行为[30];杨亚琴等对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一步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35]对风险管理运用规模最大的是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以2005年为标志,对北京奥运会风险的讨论演化为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大量出现。以董杰、卢文云、李国胜、孙星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参与,研究主要针对奥运会、青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模式、管理过程、要素等进行了探讨,成为该时期的明显热点和前沿。经过分析可知,风险管理研究与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其他热点的发展是相互伴随的状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关键词的走热也说明其他领域对风险管理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体育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
除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李平指出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的基础,即经济方面的基础和科技方面的基础。风险投资新型金融运作机制,是促进体育产业进步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面临规模小、法制建设落后、缺乏完善退出机制等突出问题[36]。其后,以任保国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分类、控制措施、基金管理、支撑环境等等展开讨论,并产生许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4.3 2006至今 深入拓展 代表性关键词:体育活动、风险认知、体育旅游、心血管风险、运动损伤
从图2可见:从2006年后,低频关键词数量逐年增加,分散性的研究内容增多,但与前期热点关联紧密,同时也可明显看到,“体育活动”“风险认知”“体育旅游”“心血管风险”等一些高频词出现。研究显示:该时期的我国体育风险研究主要针对已有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等热点,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拓展性的讨论。以周清明、李刚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还对体育旅游高危项目风险和消费者的风险知觉行为进行了讨论,但相关研究尚在探索,规模不大。另一方面该时期较为明显的形成了以“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心血管风险”等关键词为代表的体育活动风险研究集群。
在深入拓展阶段,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继续对体育赛事的保险风险、运作风险、财务风险、转播风险等进行了更具体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的研究,其中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优化。如苏庆永、孙庆祝等尝试采用知识管理和综合集成的方法来指导体育赛事风险管理;霍德利、安俊英等建议以提前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运用模糊数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来提高风险评估准确率和风险管理的效率。这也是近几年我国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体育产业风险研究以体育产业寻求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为主要方向。杨年松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要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就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37];以任保国为代表的学者发现,建立有效的、多层次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实现风险投资有效循环的关键[38],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些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经验,认为应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为健全体育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寻求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是我国体育产业风险研究的主要趋势。
运动员的风险研究主要由运动员参赛风险研究和运动员损伤风险研究构成。运动员参赛风险方面,石岩等继续对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进行理论构建[39]和对参赛风险研究的理论给予总结。在此基础上,全海英等对潜优势项目、女子蹦床项目、冬季两项等进行了推广应用。关于运动员损伤风险的研究数量较大,研究主要以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和功能性障碍为内容,对损伤进行分析和预防。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尝试从风险预防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运动员的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管理。
学界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防控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即风险管理、保险和法律。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对前期热点的跟进。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防范机制是学者们研究的共识。以高进、田旻露等为代表的学者按照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主要环节分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过程和方法并提出应对策略[22]。学校体育保险方面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校体育保险保障机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和纠纷的法学解释是体育法研究领域的长久课题,也是目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研究还相对分散,学校体育风险防范的顶层机制建设仍有待探究。
体育活动风险研究的形成,可以说是在研究发展中自生聚类而成,其内容相对宽泛。其中部分研究尝试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到群众体育活动的风险分析和防范。一些研究也探讨了运动员、青少年、中老年人等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与发生运动损伤、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生理病症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另一部分研究则与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相融。风险认知是体育活动风险研究的重点内容。以石岩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健身房消费者、中老年人、大学生、体育教师等群体风险认知特征,结构的分析成为研究中的明显热点,在近年来也保持有一定热度。
5 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展望
5.1 理论层面
回顾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历程,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是研究主要的理论基础。在借鉴移植中,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应用性,不少研究对研究概念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反复推敲,对实践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至今,我国本土化的体育风险理论仍未成型。这也导致许多研究进展层次不一,内容纷杂,整体发展效率较低。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引证率较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一定信服力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体育风险理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素材。因此,整理构建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理论框架很有必要。
清晰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设,促进新理论的形成。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其本身的发展也是从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的分析,到与保险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经历了短暂的工具化发展后,理论成果日趋完善,才形成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40]。这一成果的出现,不仅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在整体上也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以此为鉴,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理论框架首先要构建的是对体育风险的定义、分类的确定,对体育风险管理要形成权威的可操作性定义和较为全面的理论模式,对不同环境下的风险要建立信度较高、较为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其精准化的量化分析,从而实现标准可靠的风险管理指导。需要注意的是,体育领域不同环境下的风险管理会出现和不同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体育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实证研究将成为指导理论构建的重要来源。理论基础弱是我国构建本土化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的现实困境,也是必须进行研究的动力,对于突破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瓶颈有建设性意义。构建过程必须有权威的提炼依据,严谨缜密的逻辑判断,科学客观的推导过程。这将是未来我国体育风险研究需要专门开展的一项工程。
5.2 方法层面
选择评估方法时,学者们各有考量,但力求评估结果科学精准是共识。我国体育风险评估主要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列表排序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风险等级排序、损失程度估计方面的结果较为理想,但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估计缺乏足够信服力,无法有的放矢进行风险应对。同样进行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风险、地下瓦斯、水渗透风险、外来生物灾害风险等很多领域从20世纪末开始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的风险评估在事件仿真模拟和概率计算中表现出比人工更科学便捷,精准客观的特点,为风险评估科学性与实用性之间构筑了桥梁。
我国体育领域一些学者也意识到了数学模型在概率预测和探寻事件发生规律上的优势。如史敏等将球场观众暴力现象采用数学仿真抽象模拟,对球场观众暴力形成的时间特征、观众情绪状态的分析,详细剖析了球场暴力演进规律。基于数值仿真的动态刻画,为提前预防和遏制球场观众暴力提供了重要参考[41],深刻体现了数学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独特优势。袁航发现基于云模型理论,采用三角模糊数算法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时精确度远高于传统算法,同时降低了模型的误差率,并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5]。精准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本质诉求,方法不断精准化是必然趋势。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果将比经验判断更具说服力。充分合理的运用数学模型,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风险评估的技术更先进,也将为未来研究积累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提供参考。
5.3 实践层面
风险告知作为一种对风险管理决策的一个常见方法。以知情权和同意权为前提,在法律上其意义在于促使当事人告知风险、明确合同条款,知情方“被迫”揭示的信息可使对方有机会采取最佳的充分的预防措施。法院也会首先关注到知情方是否进行了事先的风险告知;在经济上,该理论充分体现其效率精神,有助于“风险——价格——预防”机制的形成。如果一方为对方承担较大风险,该方就有理由要求对方事先告知风险并支付较高价格,这样他才有利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应付更大的风险[42]。相关研究显示:风险告知已被金融消费、医疗防护、档案托管等领域实践中广泛应用,在预防损失、处理纠纷和追究赔偿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效用。在我国体育风险研究领域,刘红等曾提出学生享有对体育活动风险的知情权,而学校或教师负有向学生提供与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事实相关的一定信息的义务,即学校体育风险告知的义务[24]。这一提法从法理逻辑上讲,司法机关在裁定校园体育伤害纠纷时首先要确定学校或相关教师是否对受害人进行可能风险的预先告知,体育伤害事故纠纷中的责任认定就有重要参考;从实践意义来说,体育风险告知不仅是体育风险防控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双方利益的重要前提。这在实践中有充分的必要性,尤其是学校体育。
与医疗护理、金融投资等领域相比,体育活动以“人”为主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各类项目都存在易伤易损,难以控制的环节,其本身也是一个充斥着复杂风险因素的活动过程。学校体育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承担素质教育和学生健康水平的双重责任,而近年来校园体育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因此校园体育风险告知的推广更具紧迫性。
风险告知在医疗手术与护理、金融投资与保险等高风险领域所采用的形式既包括合同、协议、告知书等正式书面材料,也包括宣传手册、标语、警示等形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风险告知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常态化的课上的叮嘱、操场条幅、校园广播、宣传标语、海报等等,也可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风险告知协议。由学校或教师与学生、家长协议一致后签订;告知的内容可以根据告知对象灵活调整。这样,非常利于学校因地制宜地进行使用。要充分发挥告知的效力,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合理的告知方式必须具备。刘红等指出教师风险认知水平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学校对体育活动安全协议的误解或告知的实践、方式合理等都会影响风险告知的效能[24]。因此,推广学校体育风险告知,应从提升体育教师的风险认知水平和专业知识经验入手,相应的监督与培训必不可少。
6 小结
(1)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主要由风险管理、体育赛事、运动员、体育产业、体育伤害事故及体育活动等内容构成。
(2)研究热点形成与扩散是推动我国体育风险研究演进发展的主要动力,热点内容的层层递进形成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的多层演进脉络。因此我国体育风险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可分为1999—2002年的研究初兴阶段、2003—2005年研究方向的确立阶段和2006年至今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拓展三个阶段。
(3)建议未来我国体育风险研究在理论层面应加快体育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方法层面应充分发挥数学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优势;实践层面应重视风险告知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