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2018-09-28孙长学
孙长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长江经济带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等重要论断和要求,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此为根本遵循,从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代表和典范。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战略起步于2013年,其最早初衷在于推动沿江产业转移。长江经济带具有典型特征,很早以前就有学者从经济、地理、交通、流域等角度,多次提出过相关的战略构想。2013年前后,我国产业转移呈加快趋势,沿江沿海地区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这一苗头对我国经济将产生中长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国务院有关领导作出批示,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长江经济带的初期战略导向在于打造黄金水道。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并同时公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表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彻底扭转了长江破坏性开发的冲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当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进一步提升至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沿江进行三天考察之后,在武汉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明显,但大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并在2016年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以纲要为统领,我国编制实施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沿江各省市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为支撑的规划政策体系。
发展成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正在显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9省2市增速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8%,高于全国增速1个多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42.1%提升到2017年的46.9%,5年提升4.8个百分点,年均提升接近1个百分点。沿江省市发展协调度正朝着战略指向的目标进展,2017年长江经济带西部、中部、东部地区分别增长9.0%、8.0%、7.4%。
共抓大保护的督察威力显现。有关部门推出6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部拆除整治959座非法码头,其中809座完成生态复绿。沿江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928个黑臭水体整治。加大化工围江整治力度,到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销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开展综合执法、交叉执法,严厉整治非法采砂。3年来,长江水质优良比例从74.3%升至77.36%,出现好转势头。
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关于建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司法合作协同机制的合作框架协议》,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建立了合作机制。《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施细则》通过实施。中游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在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上加强合作,联合执法打击在长江干流非法建设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三省联合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存在的问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尽管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首先,长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长江污染总量大,污染排放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除陆上、船上污染源外,总氮、总磷排放超标是长江的主要污染源,主要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但尚未纳入污染防治,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其次,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中央和地方之间、沿江各省市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如何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夯实“共”的意识、手段和机制,增强主动作为的行动自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次,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困难,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尚未有效解开。守护绿水青山并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渠道、标准等亟待建立健全。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以下新的机遇: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实了力量。组建自然资源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等工作。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等。优化水利部职责,加强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统一管理,理顺职责关系,生产、生活、生态调水将得到有效统筹。同时,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整合组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为统一长江水上执法奠定了基础。今后,规划、监测、调度、监管执法等方面“九龙治水”的弊端将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抓住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机遇,为下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充足依据。围绕中期评估,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可以系统梳理纲要实施以来的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评估也是一次督促整改的过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推进,可形成一批能在长江经济带推广复制的试点经验。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动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特别是横向补偿机制的破题,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途径渠道。
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出台有利于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遵循。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理论自觉,并转化为行动自觉。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统筹把握“五个关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走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取得突破,建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落实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职责,尽早在长江经济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以水资源、岸线资源为特色的长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围绕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管理、使用机制深化改革,完善长江自然资源完整权能,释放自然资源资产改革红利。研究落实自然资源确权以后,如何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拓展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探讨经营权等权能搞活。
加快形成一批长江特色的绿色发展示范标准,恢复长江最美绿色岸线。建立标准是落实长江经济带立规矩的重要手段。通过绿色发展的标准创新,率先形成中国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带。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起步。试点岸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相关技术规程、标准和工作方法。建立长江绿色岸线标准,明确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适宜强度,建立生产岸线不超过1/3等刚性约束。推进岸线还绿,将非法码头、砂场拆除整治为生态公园。探索岸线管网建设示范标准,对已规划开发利用岸线,推进管网入地,恢复长江天际线。推行绿色港口标准,促进港口节能减排,减少船舶污染。推行绿色园区标准,建立化工等产业园区示范标准,用新标准倒逼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沿江政府间区域合作改革迈向实质性共赢新台阶。生态环境部组建运行后,要界定各个主体的水环境保护责任,实行长江生态环境统一监测。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长江经济带沿江政府间在生态产品利益上将产生合作需求。如安徽省从2018年开始,全省推行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跨市界断面、出省境断面和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超标时,责任市支付污染赔付金;断面水质优于目标水质时,责任市获得生态补偿金。积极推进沿江多元主体落实共抓大保护,设立长江水基金。鼓励11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立长江环境保护治理基金、长江湿地保护基金,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现市场化运作。
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市场体系和交易平台。深化长江经济带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沿江生产资源优化组合,释放要素低成本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移升级,帮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全国湖泊治理技术创新平台,建成汇聚全球湖泊治理技术资源、全国性的湖泊治理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水治理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团队,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试点生态养殖配额制管理及养殖证拍卖制度。按照适度养殖密度、标准,实行养殖配额管理制度,公开合法持证养殖,并通过市场方式竞争性拍卖取得养殖权证。开展排污权、用水权交易,探索长江氮、磷减量交易。运用市场机制,调节长江运输结构,减少低端低效货运。
深化长江经济带开放平台建设。打造中国最大的绿色发展开放带。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机遇,再造沿江改革优势。统筹利用好长江经济带的改革资源,释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推进的改革效应。以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借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际平台,显著提升以上海为引领的长江经济带开放位势。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引进全球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恢复等技术与服务,探索开展国外先进“三水”治理经验模式的推广复制。
加大长江法治保障,加快长江保护立法进程。研究发布长江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长江岸线负面清单。清理修订一批法律法规的长江涉水条款。探索开展长江“三水”共治法律授权试点,如参照农村集体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的法律授权方式,争取人大授权,设置过渡期,暂停某些与长江大保护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执行,加快新的法治“规矩”试点。大幅度提高长江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损害的违法成本,倒逼企业和沿江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