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布艺手作之美
——寻觅大理扎染工艺

2018-09-28沐晓熔

今日民族 2018年8期
关键词:棉线扎染白族

□ 文·图 / 沐晓熔

01板蓝根原料

02板蓝根原料

03 板蓝根原料捣练

云南大理的白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质,而在这些民族服饰里,蓝白相间的扎染饰品成为了一种白族独有的符号。辛劳的白族人民在针线与棉布之间,通过扎染工艺,演绎了民族工艺的独特之美。

01扎花过程

02扎花过程

03扎花过程

04扎花过程

溯源扎染,古称“扎缬”“ 绞缬”,俗称“印花布”或“扎花布”,大理地区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底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然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01扎染过程

02扎染过程

03扎染过程

04扎染过程

在大理的周城村,笔者实地走访了诸多的扎染工艺家族,以前偌大的扎染厂房,现今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了游客体验民族工艺扎染的集中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扎染这一独特的工艺,了解白族人民的劳作之美。扎染以布料绘制白族的生活美图,颜色多以蓝白为主,材料选择为棉布、棉线、染料。棉布多为粗质棉布,随着纺织工艺的提升,质地细密的白色棉布运用于当下的扎染工艺中。棉线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在相应的棉线扎花工序中,一定要选择纯棉质地的棉线,才可以根据花纹的走向缝制花样。现在普及的染料都为化工类染料,使用植物染料的染坊难寻踪迹。植物染料的原材料一般为板蓝根、艾蒿、蓼蓝等植物经过处理后的蓝靛溶液。曾经的白族先民,在婴儿出生之时,就采用植物染料所扎染的布料进行包裹,可以消炎解毒,对肤质大有裨益。

02晾晒过程

01晾晒过程

02晾晒过程

完整的工序分为:设计图案、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晾干等步骤。

加工工序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扎花,在大理周城地区又称为扎疙瘩。在选好的棉布上,按照所绘制的花纹进行缝制,然后把布料进行撮皱、翻卷、揪紧等,通过针线走向,收紧花纹样式,完成扎花工序。第二道工序为浸染。浸染的过程里,需要先将扎缝的布疙瘩进行清水脱浆处理,即把布料之中的浆料通过浸泡清除,方便之后的染料更加充分地浸染到布料纤维之中,完成充分的染色过程。脱浆完毕后,即可将布疙瘩放置于木制的大染桶中,进行多次的染色。青蓝色的染料与白色布料就相融合而生,完成了浸染的过程。漂晾工序中,将染好的布疙瘩从木桶中取出,用清水洗涤,冲走多余青蓝染料,再手工拆线,棉线所缝制的花纹路径为白色,剩余的为青蓝色。最后挂在院中晾干,整个扎染工艺完成。蓝白相间的扎染工艺品完成了其艺术生命的洗礼,呈现了奇妙的手作之美。

猜你喜欢

棉线扎染白族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扎染对对画
神奇的扎染
棉线挂饰
命悬一线
花样云南(二)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无法烧断的棉线
白族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