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南巧娘把蛋壳做成“国宝”

2018-09-28◎文/匠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27期
关键词:赵伟水浒赵老师

◎文/匠 心

宣南巧娘把蛋壳做成“国宝”

◎文/匠 心

一枚蛋壳的厚度,约相当于2张A4纸,于此间千针而过,试想会当如何?还真有人能于这脆薄蛋壳之上刺绣,她就是被称为“宣南巧娘”的民间工艺大师——赵伟。2008年奥运会,她用长发绣出“喜迎奥运,爱我中华”八个大字于蛋壳上,惊艳了众人。

赵伟独创“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被誉为“三绝”。一绝,将不同的蛋壳均匀地分割两半;二绝,在半壳上雕刻;三绝,在半壳上用头发刺绣。而其中最绝的,便是这蛋壳上的刺绣。

首先要挑选鸡蛋,色白为佳,大小均匀。为蛋打孔,力度要均等,下针要果断,抽干蛋液,反复沥清。切分蛋壳,需要逐层分割。蛋分四层,一层红色,二层酱色,三层白色,里层为膜,膜破即碎。然后打磨光滑,曲面构图,飞针走线。

赵老师笑称:“蛋也是有性子的。”每个蛋壳上要穿针千百次,若次次都按预定的图案,精打细算、分毫不差的话,结果往往是蛋破图毁的下场。“这就得发扬包容精神喽,遇到特别硬的地方,就要换针下地。”创造是移花接木,不是拔苗助长。即使中途改弦易辙,完成后也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等候一旁。

除了绣彩蛋,赵老师还精通彩蛋绘制。早在战国时期,《管子·多靡篇》有述:“雕卵然后瀹之。”可证蛋壳艺术的源起。后来,画蛋匠成为七十二行之一,绘蛋也正式成为一门重要的民间手工艺。

除了单个蛋壳,赵伟还绘制了成套作品。“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奥运五福娃”“十二生肖”等等,都能在蛋壳上演绎出一番色彩。其中系列彩蛋“金陵十二钗”被中国文化交流团转赠给鹿特丹市政府。

精湛的手艺来自赵伟不懈的努力。在知青下乡的时候,她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还见缝插针,对着煤油灯创作。虽然鸡蛋在当时算得上奢侈品,还是有人专程上门请赵伟帮他画蛋壳。而剩下的蛋清和蛋黄,赵伟都送给了在兵团的朋友,这个有口福的幸运朋友,后来成了赵伟的先生,也算成就了一段“以蛋为媒”的佳话。

有一回,赵伟已经连续画了一年半“水浒”系列,每天早上一睁眼,头不梳脸不洗,就要先奔桌子那儿,看看头一天的作品,尤其是一百枚过后,更是不吃不睡,一心只想画完。实在口渴时,她顺手端起一旁的杯子就喝,觉得不是味儿,这才发现喝的竟是涮笔的水!

“传承不是死守,发展不是颠覆。”赵伟说,“我用的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只是向更新一层的境界迈进。”

在给当地幼儿园教学时,有人建议赵伟用乒乓球代替。同样是球面,而且不怕摔,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但赵伟却觉得不能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错误的印象,将画好的画,在乒乓球上摔来弹去,是一种对美的践踏。于是,她让丈夫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掏空了一兜的鸡蛋壳,带到了幼儿园。“不管任何时候,孩子们都应该知道,美丽易碎,即使是在蛋壳上,也该珍惜。”

古时,蛋承载着原始生命繁衍的想象。《楚辞·天问》有言:“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浑然孕育,几多欢悦。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只会留意清软黄腻,至于蛋壳,敲碎即丢。但世间万物,没有谁生来就属于垃圾箱。何为腐朽?何为神奇?有之为利,无之为用。将世俗之物,化为非凡之美,方为创造无穷之道。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猜你喜欢

赵伟水浒赵老师
为赵老师点赞
我的 “蜡烛”老师
到底谁会赢?
3秒给答案
假如你有很多钱,该怎么花?
如何求函数y=Asin(ωx+φ)中φ的值
超级难写的字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