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振兴策略
2018-09-27黎燕京
【摘 要】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经济欠发达、资源欠开发”地区,近年来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一直是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做为距离贵阳市最近的少数民族乡镇----花溪高坡乡仍然是贵州扶贫对象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科教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意识较为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状况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典型的写真。通过对高坡乡实地调研了解其贫困状况、贫困原因,揭示其贫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对以往的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当前存在的贫困问题的新进展,以高坡乡为窗口,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關键词】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绝对优势 产业结构 辐射理论
一、高坡乡的概况
高坡苗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南端,距贵阳市51公里,距花溪区政府所在地31公里,地处花溪与龙里、惠水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87个自然寨;耕地面积15532亩;截止2016年底,全乡总人口21245人,其中苗族占71.2%、布依族占3.2%、汉族占25.6%。全乡平均海拔1500米,境内最高处皇帝坡海拔1712.1米,也是贵阳市最高处,属典型的高寒山区。虽然高坡乡离贵阳较近,但是由于其地形的阻隔,交通不顺畅,经济文化比较的闭塞,发展非常的慢,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贵阳周边的县市。
二、高坡乡贫困的现状及原因
从经济角度来看,通过调研,包括劳动力迁移、人均收入,贵阳对于花溪高坡乡呈现了负的溢出效应。
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近年来,它的城市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聚集能力逐步增强 ,已成为辐射贵州省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也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而花溪高坡乡为典型高原台地,北为高山台地,南为峰丛畦地。经济发展比较单一,以农业发展为主。受高山台地地形影响,水源的获取比较困难,很多只能依靠水塘,遇到旱季就会使农业减产。高寒山区的温度低,不适宜经济农作物的高产出,仅能维持自给自足,甚至在更偏僻的山区里,连自给自足都满足不了;高山的阻隔让它与外界难以沟通,使得经济文化相对闭塞。虽然随着精准扶贫前期工作的开展,已经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交通相对便利,但是乡村公路仍然狭窄;高坡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苗族为主,被称为苗乡。在相对闭塞的情况下,文化也是相对落后的,因为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跟不上,受教育水平十分的低,很多人甚至只会说苗语,普通话并没有完全普及,无法适应竞争社会的发展。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保卫意识,很多人一时是无法改变其顽固的思想。
因此,高坡地区自身的一些劣势,导致现在文化程度低的苗族老人群体无法接受国家提倡的“互联网+农业”、“电商扶贫”等相关教育培训,也无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智能化;而绝大多数受过一些小学、中学教育的中青壮年人群因为“一年务农不及打工一个星期”收入较低,留在农村无法满足全家人的生活所需,不得不外出打工。因此,车程仅一个多小时的贵阳,成为了他们打工的最好选择,导致高坡的劳动力大量流失,涌入了贵阳市。此外,一些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或者相对较为富裕的人也更愿意迁入贵阳,谋求更多的创业就业的机会。这样使得高坡乡老龄化严重、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也导致了高坡原本就有限的耕地也面临无人种植的局面。
三、振兴高坡苗族乡的策略
(1)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爱德华 -B·巴比尔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中,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高坡乡的自然风光优美绮丽,尤其是其阶梯式的田园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应该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交通网络及地域宽阔和绮丽风光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乡村观光农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一些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园,加大闲置草山草坡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农牧场。让高坡的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绮丽的景观和特色民族风情,围绕云顶草场旅游综合开发建设,以现有旅游线路为主线,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红岩大峡谷、摆弓岩瀑布、洞葬、悬棺、高寨营盘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丰富民族文化节日,举办特色民族文化活动,推动高坡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调整单一产业结构,以市场开发为着力点,拓展繁荣第三产业。
高坡经济以农业为主,基于此必须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稳定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它的特色发展。以市场的需要为指向,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和建设破季蔬菜基地,并且建设黑毛猪基地和红米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逐步提高第一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九十年代一来,高坡乡产业一直以农业为主。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就必须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在有着优美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高坡,要实现产业的调整就必须赖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所以高坡产业比重应该向第三产业倾斜,以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全乡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加快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突出培育。同时以集镇、市场建设为依托,巩固发展日用百货、饮食业等传统行业,使第三产业真正发展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3)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特色农产品科研基地,发挥产品优势。
高坡黑毛猪是高坡乡少数民族长期饲养的原始地方猪种,是贵州黔中南五大类型猪种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红米是在大米中液体深层红色霉菌发酵精制而成的一种大米。它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米质较好,营养价值也较高,微有酸味,味淡,是高坡盛产的一种粮食作物。但是,现在这两种特产还未完全实现产业化,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它们的经济价值。
要发挥高坡的红米和黑毛猪的产品优势,就必须有专业的人才,必须组建相关的科研基地。要打造生态农业,就必须有一批有经验的人才,就要建立破季蔬菜、黑毛猪基地和红米基地而言,就需要叫专业的管理养殖、种植技术。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这有利于产业化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人才就得力于大学专业人才的引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的优厚条件,同时,为了保证人才的引进,可对某些高校进行签约式培养,更具专业化。组建科研团队外出交流学习,不断科研出优良的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
四、结语
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各区域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发展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但其存在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后期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劣势。整体看,贵州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有其自身的客观原因。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制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基础差,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的严重缺乏。各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单纯依靠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在客观上已不现实。
因此,要实现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实施城镇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部分农业人口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单位农业人口供养城市人口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化及现代化。此外,近几年贵州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也带动了相关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僅依靠乡村旅游来支持整个农村的现代化,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作为贵阳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之首的高坡乡,要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必须注重多要素的投入,尝试产业化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人口压力。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新途径,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多元化,加速高坡农民致富。
【参考文献】
[1] 钟洁.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05(5)
[2] 陈泓吟.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2)
[3] 马薏.遵义市乡村旅游产品浅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3.
[4] 杨涛. 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创新[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黎燕京(1995年10月 ),女,土家族 ,贵州清镇。在读本科,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级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