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人力资源和人类发展
2018-09-27仇云力
仇云力
摘 要 本文提取了《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一文中,林毅夫教授对发展经济学的新的观点和分析框架,并试图利用这种创新的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对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人力资源作出试探性解释。人力资源和人类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实现发展中国家政府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新结构经济学 比较优勢 经济发展
一、引言
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主要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企业自身能力——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的框架进行,旨在寻找一种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实现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其主要的观点围绕着竞争市场、价格信号、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分析和解读人力资源和人类发展,从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竞争市场开始,将这个有效的竞争市场所反映的工资、福利市场价格信号作为市场的敏感度测试,以此明确产业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政府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出现,我们的社会从农业发展到工业,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在各个行业分配、调整、优化,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的资本也逐年增加,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人力资源问题从“人口陷阱”到“教育投资”,再到“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发展中国家政府一直在尝试解决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论证法,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一个创新的角度认识人力资源和人类发展。
二、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Becker,Jones 和 Romer把人力资本投资当中的教育、培训、健康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把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归功于技术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知识结合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从世界经济的平均水平来看,科技和知识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说资本密集度较高的国家和资本密集度较低的国家来看,他们在发展上的重大不同,除了本身的制度和国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和科技进步的匹配程度。
人力资源带来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社会进步,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民收入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然而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社会需求的调整作用却是具有滞后性的。所以,在市场调节的机制下,政府对教育资本的有效配置和制度的改进对人力资本市场对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起着因势利导的推动作用。
三、比较优势理论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加速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源的迅速调整,最重要的是按照每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按照每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来进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人力资源的培养。只有如此,人力资源配置才能尽可能地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减缓由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太快造成的失业和经济发展阵痛。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为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前提是有效市场。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虽然提倡政府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但是其主要的理论也是建立市场调节的机制上的。有效的竞争市场要求要素的相对价格反映其稀缺性,价格信号充当了市场调价和政府引导之间的连接点,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质量直接决定了政府引导和参与的方向,由此说来,有效竞争市场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另一个制度前提是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了政府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新的知识和技术越发向资本密集型国家靠拢,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也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在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条件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的社会氛围,解决好创新人员或者企业的后顾之忧,是政府以善意的出发点,发挥政府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的最优手段。
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产业经济,在预期市场人力资源需求方面,必定是有迹可循的。有为政府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要在教育投资上实施合理的配套政策,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估计和准备,以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同时,有效竞争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面依然能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作为经济体中的个人,对经济发展方向和个人发展前景的合理预估,是保持个人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为了完善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的需求或者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中的个人会以“用脚投票”的原则,选择有利于自己未来就业的专业技能。由此,人力资本投入的调整紧跟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发展,使社会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四、新结构经济条件下的人类发展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禀赋(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进步带来的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又有其本身的特性——发展的长期性和积累性。就个体而言,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算以后能再次接受教育,其个人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和物质成本也是相当昂贵的;就社会而言,如果没有在早期发展教育投资,民众没有增强对教育的重视意识,也谈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当下,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意识到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研究。对于那些已经错过教育最佳机会的个人而言,进行非正规教育或者职业培训,是提升国民素质和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思考方向,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非正规教育在发展中国家应该给予其同等甚至更多的关注,可惜的是,这样的共识也是仅仅停留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并没有引发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必须与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产业升级保持齐头并进。否则,人力资本要么因为投资不足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么则因为教育训练投資过快而使一批高学历的劳动者无法找到相应工作。当下,国家教育普遍存在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脱节、社会不平等加剧、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智力外流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政府在实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合理规划,使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源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受信息传递滞后性的影响,个人在进行教育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具有盲目性。新的产业技术兴起时,人才匮乏,于是政府会持续加大在新兴产业的教育投资,在政府的引导下,个体也会基于对新兴行业的较高期望,选择进入该行业。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信息不完全的普遍特性,有效的竞争市场并没那么有效,在新兴行业兴起时有政府的指引,但行业对人力资源达到饱满时的信号传递却存在障碍,个人只有在进入该行业或者选择该行业之后,行业人才饱满的信号才会被接收到,由此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投资成本,并出现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的问题。同时,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的教育为模板建设国家的教育制度,也会引发人才培养的“水土不服”。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禀赋和结构是给定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按照比较优势选择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资本密集度。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基于产业的发展、资本密集度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来选择,教育投资过快,超过经济体本身的需要,或者过慢,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都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为了协助经济充分利用所有资源,新结构经济学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包含人力资本投资政策,以对企业升级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发展理应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看人口流动及社会融合[J].河南社会科学,2016(09):5-6.
[2] 林毅夫.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J].新金融,2015(06):4-8.
[3] 付宇.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 韦森.探寻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与未来道路——评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 [J].经济学(季刊),2013(03):105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