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再进一步
2018-09-27叶莹
叶莹
在踏入教育行业之前,我把教育看得很浪漫,那不就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克莱门特力挽狂澜用音乐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那不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里的凯瑟琳以率直的作风帮助学生脱离束缚找到自我,那不就是《死亡诗社》里的基汀用哲思启发男孩们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吗?
而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与学生“耳鬓厮磨”的班主任时,我才体会到教育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智慧和“进一步,再进一步”的魄力。我在“遭遇——尝试——反思——改变”的不断循环中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浪漫”
姿态。
一、更进一步:“另辟蹊径,化解矛盾”选干部
刚接手初一(8)班,我忐忑至极。这群孩子个性张扬,喜欢质疑、跟老师抬杠,早在军训时这些特点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新组建的班集体面临班干部的选拔,在填写意向书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甚至很多家长打来电话,强烈推荐自家孩子。可是军训过程中的观察和试探告诉我,好几个异常积极的孩子在责任心和自律性上还不能担当重任,怎么办呢?我想到了非常流行的竞选演说和投票。利用班会,我组织了一次班级职务发布会,介绍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特点,并且制作了聘书打算竞选结束后交给学生。新问题出现了,那些我不太看好的孩子在表达能力和规划设想方面可并不薄弱,他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吸引了很多同学,最终高票当选。我迟疑了,心想恐怕还需要再走一步。于是我用为期一周的“试用期”做试金石,所有候选人在一周之内组建临时班委,充分践行自己的“施政纲领”,然后“是非功过任人评说”。通过一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工作习惯好的同学脱颖而出,实践能力弱的同学也直面了自己的短板。
二、更高一步:“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开班会
我和初一(8)班的“正面交锋”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危机干预中,更集中地体现在德育主战场——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不妥协、不盲从、不温驯的班级推动着我在践行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让我在如何开好班会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成长。
第一阶段:春晚式的班会。大张旗鼓地排小品、练相声,写串词,找朗诵,粉墨登场,华丽谢幕。初一(8)的孩子压根瞧不起这种班会,他们的注意力全在如何搞怪上,我也意识到这种班会的本质就是“表演”,这群古灵精怪的孩子当然不会傻到认为表演等同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因此没有人真正从这样的班会中接收到我本想传递的信息。
第二阶段:走心式的班会。哈佛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平与正义”令我深受启发,他设置了一个情境——给火车铁轨变道,火车会轧死在铁轨上玩耍的两个小孩;不变道,一车的乘客会因火车脱轨而全部死亡,你该如何选择。他把这个道德两难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批判性地表达和辩护不同观点。刚好当时班里发生了一件事:某生在紧急疏散演练从楼梯撤离时推搡同学,差点酿成危险事故。安全是底线,对于触碰了这个“底线”的学生我非常恼火,怒斥他的不当行为。此生外号“少爷”,个性强,脾气火爆,又好面子,被批评后他急了,大声宣称:如果真有灾难大家一定都会自保,没人会顾及他人。很多标榜实事求是、做“真人”的孩子竟也认可和支持他的观点。以前,我认为我们要做道德高尚的人,因为这是好的追求,并没有试图追问这为什么是好的追求。如今我在学生那里,却要重新来梳理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张张白纸,我们单纯强调善,是无力而单薄的。
抱怨和吐槽没有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道德困境,也为了寻求开“真”班会的方法,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一节班会课。我以汶川地震中弃学生不顾自己逃跑的老师“范跑跑”争论和殒身公益的英雄人物作为开场,告诉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做高尚者,也有权利做卑鄙者。善良,从来只是人性的选择。哪怕,发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承认选择的不同立场——利己或利他,然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4人逃生”,让学生们以4人为一小组,每人拉着一根末端倒系着棒棒糖的绳子,棒棒糖要悬着一个窄口瓶中代表4个困于枯井中的人,口令一下,学生要在5秒钟内将自己的棒棒糖拽出瓶口代表生还,4人全部拽出者获胜,在这个游戏里,必须有人暂时牺牲个人利益,做出利他行为,才可能获得团队的胜利。我组织学生们就这个游戏的体验进行了辩论,大家居然讨论到很多宏大的主题,比如个人物质生命的有限性,精神生命的无限性,个人与种族的取舍等,最后我以博弈论在生物进化史上的表现作为结束:选择利他行为在短期也许不利于种群的延续,但长期累积中将会成为一个种群生存的关键因素。我告诉学生,一个理智和成熟的人绝不会意气用事,会用严谨的思考和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少爷”没有说什么,但是此后见面,他总是很谦恭地跟我打招呼,直到现在已经上高二了,依然如此。
走心式班会虽然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但由于知易行难,缺乏体验,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很难贯彻自己得出的结论,而上次处理危机的班会最为热烈的环节就数游戏环节了。于是有了第三阶段:活动体验式班会。一方面是受到现下流行的拓展项目和心理学沙盘游戏的启发,另一方面汲取了班主任前辈的实践经验。在海淀区核心主义价值观班会的征集活动中,我尝试设计了一组活动方案,班会的主题是“友善”,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友善”的价值,我设计了“盖高楼”和“请伸手”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友善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友善能让帮助我们营造和谐轻松,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氛围”两个理念,第二个环节是学习“友善”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我设计了“摆人字”和“送良言”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式活动学会从细节上呈现友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尤其是到了緊张繁忙的初三,我们整个年级班主任团队带领学生走上操场,走向校外开展了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活动体验式班会,有效地调剂了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贯彻了立德树人理念。在班主任工作的各项环节上,我不仅要走得够远,还要走得更高,从1.0到2.0再到3.0,像手机换代一样,不断打破定式,不断自我更新。
三、更稳一步:“阅读固本,润心养气”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吴下阿蒙三日不见刮目相看,苏秦潦倒苦读被燕文公赏识等不计其数的典故,都是从“术”的角度看待读书。我认为从“道”的角度上引领阅读应该成为所有班主任的终极武器,它不是最快捷的方法,但一定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方法。读书浸润心灵,养浩然之气。
在我做班主任的七个年头里,一直非常注重读书文化的建构。最早是从建造图书角开始,开展了师生募集图书,推选图书馆长,黑马俱乐部,积分换咖啡等活动。接着是培养阅读领袖人物,开展了“书主开讲啦!”“人人一书单”等活动,每月班会课抽出一次讨论班内的畅销书,给阅读天分高的学生提供进阶书单。后来是自己做书,班内组建“出版社”,出版图文并茂的小书,并由“销售团队”在自习时间走进学校各年级各班推销自制小书。
近两年来,我阅读了很多关于阅读的书籍,包括钱伯斯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解了“阅读循环圈”、阅读层次、大声朗读和持续默读等理论,并运用于自己的班级阅读文化的建构中,要求初一的学生每天中午进班朗读15分钟,每天放学前留出20分钟进行不限定篇目、不做笔记的自由默读,希望借此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四、更多一步:“团体作战,集思广益”引领年级德育工作
随着学校发展,我们的班主任团队多了很多“新鲜人”,他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工作热情高,创意丰富。为了避免故步自封,我们年级组建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坊,随时随地探讨班主任工作问题,座位怎么排,行为偏差的学生怎么纠偏,班会怎么开,纪律卫生怎么抓。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读书沙龙,共读一本书,比如《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同时给学生选书,确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基本书目。为了促进班主任团队的建设,我还组织班主任开展了办公室文化墙的创意布置,开展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强强联合”结对活动。
带给他人潜移默化的改变的同时,我发现改变最多的其实是自己,从一个缺乏耐性、不拘小节的人成长为一个能静下心来找对策,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不断挑战和重塑自我的变革型班主任。
(作者單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