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的“粗犷”与“细腻”
2018-09-27杨绍彭
杨绍彭
作为广州市第三批“百千万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我参加了“2017年中芬基础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研修项目”,于2017年11月至12月到芬兰进行访学。在这期间,我们聆听了芬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的讲座,走进了坦佩雷大学师范学校附属中小学、和万达学校等校园和课堂,了解他们的课程设计理念,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其中,芬兰教育的“粗犷”和“细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粗犷”表现之一:保护天赋
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中就有趋吉避凶、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为保护这种天赋的传承,芬兰学校在课余将孩子置于户外恶劣的气候环境之下,鼓励孩子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户外运动的设施尽可能保留自然的状态,操场表面铺着粗糙的沙子,单杠下、跳远沙池里、攀爬梯下铺的也是沙子,并没有过多的、刻意的保护装置。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在自然的环境中摔打,在自然的磨砺中成长,从而将芬兰人不惧恶劣自然环境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代代传承。
“粗犷”表现之二:尊重人的情感
由于人的社会性,人总渴望能与他人亲近,建立起亲密关系,有了这种良好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好地互动、合作,从而创造出更多美妙的东西。这种渴望在同学之间更是极为普遍的,不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都是如此。访问和万达学校时,我们看到学校走廊设置的一张椅子中,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靠在椅背上,两人的脚交叠在一起,另一个女生坐在这男生交叠的腿上,身子一会儿依靠在左边的男生身上,一会儿依靠在右边的女生身上。三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显得从容自在,即使面对我们的镜头也坦然自若。试想,如果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国内,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家长会怎么想、怎么做?“Why not?”芬兰教师说。人与人的情感不就应该如此纯真吗?纯真的爱,才能让学生学会爱、相信爱,才会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为整个国家建立诚实互信的文化奠定基础。
“细腻”表现之一:对学生的照顾无微不至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独立,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支持。芬兰教育体系没有针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评价标准,如有需要,每个人都能得到三种层次的特殊教育支持,直至获得足够的融入主流学习的能力。在学制上,政府要求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选择读第十年的义务教育。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而是完全自主的。高中教育也是如此,义务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就读学术性高中或职业高中。不管如何选择,政府总能保证学生进入理想的高中,一个都不掉队。芬兰教育没有“死胡同”,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如果想从在读的高中转入另一类高中学习,或者在职业中学毕业后,想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通道始终是畅通的,反之也是如此。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独立,每个学生的需求总能得到满足,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支持。
全面实施免费教育,消除父母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芬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博士毕业,所有教育都是免费的。学校还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在政府的补助下,学生仍能享受半价午餐。哪怕是在学前班,孩子只有半天上课时间,中午12点结束后,下午孩子的托管需要收费,也只象征性地收一些费用,如果每天下午托管3小时,一周只需65欧元;如果每天托管5小时,一周只需交90欧元。这些措施,确保了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因为贫困而辍学,也不会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因素而存在心理包袱,影响学习。
“细腻”表现之二:给学生提供最全面细致的学习支持
芬兰国家核心课程标准规定,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生都要上缝纫必修课。为此,每所学校都专门建了学习缝纫课程的教室,每班12个学生,由一个教师、一个助教进行合作教学。教室里的设备包括了多功能缝纫机、设计制作图样的电脑、用来展示成果的模特等,所有学习工具一应俱全,学校的仓库也为学习和制作准备了足够的材料。在和万达学校,几个七年级的女生向我们展示了芬兰过去的女主人整套传统服装,从里到外有三层,包括了底裙、衬裙和最外层的正式裙。据她们介绍,这套服装样式是她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女主人的相关生活后进行还原所得。整套衣服尺寸、材料的选择到缝纫制作成形,全是由小组的4个人用了5个校内学习日合作完成的。从现场看,这套衣服穿在展示女生的身上贴身合体,充分体现了女主人的优雅大方。另外,芬兰学校劳动技能室的配备非常齐全,包括了液压钳、打磨机、冲压机床、气焊机、排烟管道、数控机床、隔音耳机……从这些设备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的培训是何等细致到位,学生能为“回首芬兰100年”这一主题创造出栩栩如生的“40年代芬兰人民家庭生活模型”,及用碎纸浆制作容器和精美手偶,也就不足为奇了。
“细腻”表现之三:现象教学内容设计容纳万千
访问期间,和万达学校正在进行现象教学周,主题为“回首芬兰100年”。在这个主题之下,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我们看到学生的作品有:芬兰历史上各界名人肖像,芬蘭的国树“小白桦”图像创作,20世纪60年代芬兰人民生活面面观(依据一幅图片自己再创造),用视频介绍当时的交通情况,20世纪40年代芬兰人生活状况介绍海报及家庭生活模型,20世纪70年代的舞蹈编排展演,芬兰电影发展史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男人形象展示,主要歌星的研究及其音乐作品展示等。在主题的引领下,学生要从历史、文学、艺术、音乐、舞台设计等不同的角度对国家过往1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度研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这个角度看,芬兰学校对学生课程的设计与内容的也是细致入微的。
“粗犷”与“细腻”本是一组互相对立的词,但在芬兰的教育中,又是如此和谐地出现在学校教育中。对此,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的教育追求更具有辩证观。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