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于人:情思历史课堂的当代意识

2018-09-27陈洪义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思历史课堂

陈洪义

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说过:“历史是现在与过去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因此,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无论是西方文明源头的古代希腊还是地处东亚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都很重视历史,都曾出现过许多史学家和历史著作,为我们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源。而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知道过去的人与事,也不仅是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过去、思考现在、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过去走来,活在当下,面向未来,与过去有着无法割舍的历史情思,在当下有着无法推卸的使命,对未来有着无法抑制的憧憬。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联系。

情思历史培育学生的历史情思,发展学生的当代意识,其中的路径有二:

其一,立足课堂主阵地,在课堂中放飞历史情思,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由穿梭。情思历史课堂,让教学的每个环节与步骤都聚焦在“怡情”和“益智”的价值追求之中,倾心于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当代意识和责任担当。情思历史课堂,基于对“人”成长的关注点,可以构建生命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灵性的课堂等,这与历史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非常契合。情思历史工作室成员唐朋在《历史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与路径》一文中写道,让历史回归人性,让历史教学“眼中有人”,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情思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首先激活“人”的情思,让学生寄情于历史课堂,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发现历史课堂的奥秘与魅力。比如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内容枯燥容量大,改革又不成功,许多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有一位教师重新整合了教材,将这课设计成“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反思交流会”,以情拓思,并采取限时竞猜、分组竞答、求疵找茬等形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方面的探索进行认真分析,学生们不仅对苏联模式的得失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探讨反思,他们对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了更理性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其二,面向生活大世界,在生活中培育历史思维,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中无痕对接。面对博大深邃的历史,要深度培育学生的历史情思和当代意识,仅靠课堂是不够的,情思历史课堂要将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向生活中适度延伸,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课堂的深化,更是生命的一次洗礼。

英国思想家托·卡莱尔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是历史学家。”即所有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都沉浸在身邊的历史之中。历史无处不在,我们的课堂真的容得下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把发现历史的权利还给充满好奇与朝气的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发现身边历史的机会和平台。在课堂之外,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将学生历史学习的所得延伸到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家族、社区、城市、乡村、名胜等,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真切切的融入到自己身边的历史中去感悟家国情怀、体验历史情思。

如果方向对了,学生其实从来不会让老师失望。一位教师曾在寒假里布置了主题为“寒假文化之旅”的系列作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欢乐中国年,浓浓中国情(运用所了解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为大家解读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我的鸡年我来“吉”(大家动手迎吉接福——创作一副迎新年诉新愿的对联和设计一个独具个人风格的“福”字来迎接新年);“身边的历史”展示台(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向大家介绍你身边的历史——可以是历史人物、古迹文物等,或者是自己家中对国家、家族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先人、有纪念意义有收藏价值的物品书信等,还可以是优良家风等无形的财富)。这次的作业之旅所搭建的平台真正将“人”立起来了,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家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情思历史的精彩。作业群里的留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几条:“天!这真的是历史作业吗?!”“真是涨知识了!”“没想到历史这么悠久!”“欢迎大家来我家(乡)!”不仅学生收获良多,教师亦得益不少,因为不少学生的能力和眼光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情思历史要立足人的智慧,为学生提供人生大舞台,让他们尽情地汲取历史养分,为未来增分。

2018年寒假,围绕情思历史学习的所得,我们组织了“历史情思与当代意识”为主题的学生研学活动,学生参与此次活动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东风可是无情思,吹出新杨一树黄”的意外。冬去春来的短短一个寒假,学生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活动收到了大量的稿件。它们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有研究家族发展的,如优良家风的传承、家族命运与国运兴衰的关系、家族迁徙历史;有研究当地人文历史的,如城市建设、典型建筑、地方戏曲、传统技艺、风俗人情;有研究教材编纂的,如对教材的某段论述或某段材料提出了质疑或不同看法;有思考历史课程教法学法的,如提出我们历史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还有的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管选取怎样的题材和角度,都反映了学生了解历史、关注当下、放眼未来的情怀和担当。这样的情怀和担当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最好体现吗?在这“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必须回归于人。学生的突出表现,正说明了当代学生完全有能力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发现世界、理解世界,将来也必能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万分庆幸,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小小改变,让我们的历史教育回到了教育育人的原点,体现了教育成“人”的真谛。

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当然也要时时联系当下,但是,无论如何,它也没有学生自己到历史现场去考察,到现实生活中去访问,到遗迹遗存中去感悟那么直接,那么深刻。因此,涉世未深的学生作品虽然结构略显粗糙,叙述稍显幼稚,但学生单纯质朴的论述道出了自己学习历史、思考人生的真实体验。当中包括有所收获的喜悦,陷入困境的急躁,进退两难的彷徨,求而不得的无奈……在将这些体验通过征文创作的形式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能力无疑又得到了提高与升华。相信这种内心感悟和才华展现最终将会转化为他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并伴随着他们的人生路不断增值。

猜你喜欢

情思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十月情思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新历史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