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板块展示流程 以探究助力成长

2018-09-27王伟骆殿兵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活动设计语言表达

王伟 骆殿兵

【摘 要】课堂教学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体会、感受、获得知识和技能,这就是高品质的课堂。教师抛开多媒体的视频、图片、文字的功能,通过自己的活动设计、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展示一节基于教师基本素养的“本真课”。

【关键词】活动设计;语言表达;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9-0038-04

【作者简介】1.王伟,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江苏洪泽,223100)教师,一级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2.骆殿兵,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中学(江苏洪泽,2231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2018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是“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我认为“素质”首先是指教师的素质,“基本素质”应该是教师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其中专业的学科知识是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简单来说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能做好教学设计,能说好课,能写好字,能设计好板书,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品质”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领悟知识,从而提升课堂品质。本次展评要求教师只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把教学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让教学回归对课堂最朴素的认识。我认为这正是对教师基本素质最有效的锤炼,也是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对教育教学回归本源的一种呼唤。

基于“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展评主题,我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设计了《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小蕊和阿梅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合作分享。具体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

一、诗词入境,巧妙导入

[情境一]2018年1月13~14日“第十一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举行,大赛在中小学校引起热烈反响。小蕊和阿梅是8年级1班的学生,爱好诗歌的他们想参加下一届的诗歌竞赛,在准备中她们看到了这两首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师:这两首诗反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理解?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时事新闻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捕捉时事要点。同时借助两句脍炙人口的诗词让学生快速提炼主题,进而进入对“自由平等的真谛”这一主题的讨论中来。)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一)探究自由的内涵

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你向往的自由是什么?为什么会向往这样的自由?

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所理解的自由。

[情境二]小蕊:自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老师批评学生不做作业,学生反驳:“什么时间上學,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

阿梅: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师:请对上述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请说明理由,错误的请改正。

学生分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讨论,具体内容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自由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我们所探讨的自由是法律前提下的自由,引导学生从法治的角度看待和理解自由平等尤为重要。)

(二)揭示自由的真谛

师: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请续写风筝一头栽下来后的感受或想法。并思考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学生续写并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基于课本上内容的重新编排与设计,通过故事续写,以小见大,揭示风筝“无力回天”的根源,诠释出行为失去限制和约束的危害性,让学生明确自由的真谛所在。)

师:在校园生活中你认为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自由?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会造成哪些后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从书本理论到校园实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如果生活中失去或者没有这些限制会导致哪些后果,进而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体会自由是要受到必要的限制的。)

[情境三]小蕊在上学期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她答应新学期开学要请好友阿梅去吃肯德基,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阿梅实在忍不住了说:你到底什么时候请我吃肯德基啊?

小蕊:对了,你不说我都忘记了,我在微博和朋友圈发现,肯德基、麦当劳里的鸡翅膀是“六翅鸡”“蜘蛛鸡”做的,并与转基因有关系,吃了对身体健康不利。

阿梅:难怪有那么多鸡翅膀呢。赶紧跟帖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师:如果你是网友,看到“六翅鸡”的文章后,你会跟帖或转发吗?

学生回答略。

师: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对于近期在网上传播的“六翅鸡”等食品谣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以微信、微博微平台发布假消息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师:法律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为何又要限制公民言论?

学生回答略。

师: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护神”,人们合法的自由权利因法律的保障而不受非法的干涉和损害。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将教材第89页的“探究与分享”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让素材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开放性的设问,不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明确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又受到限制。从而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情境四]小蕊:阿梅,你近期看“两会”了吗?里面提到了我们市原副市长了。

阿梅:是吗?说来听听。

小蕊:2018年的两会上通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师:这些官员违法受到制裁说明什么?哪些法律对此做出了规定?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用小蕊和阿梅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用当地官员受处罚的事实,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而阅读教材,领悟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生活中体现平等精神的事和现象;(2)生活中体现不平等精神的事和现象;(3)这些不平等事和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不平等?

学生讨论及回答略。

师:同等情况下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下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师:作为中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你打算怎样践行和追求自由与平等?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引出平等具有两层含义。接着在学生思考的难点上,设计了一个“思辨”题目,在观点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平等含义的认识。书本的理论,最终要落实在生活中去指导实践,在课的结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践行和追求自由与平等显得尤为重要,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师总结:自由与平等是两大人类文明之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希望自由与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但它需要法治精神保驾护航。因为法治,每个人的自由权利都会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能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才让自由和平等成为可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用行动践行自由平等。

三、板书设计

【团队推荐】

本节课王伟老师依据学生、教材的实际,将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在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重组,以板块的形式展示教学流程,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究,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道德成长。笔者总结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科学整合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由“无法治不自由”及“法眼看平等”两个板块构成。主要阐述自由和平等的内涵,以及法治对自由和平等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教材首先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让学生民主讨论,从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由的内涵及其与法治的关联。教材通过“无力回天的风筝”“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两个“探究与分享”让学生体悟自由都是有限制的,没有无限制的绝对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规范和保障自由,从而理解自由的真谛。第二个话题引导学生从宪法的视角认识平等。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讓学生例说自己对平等的认识。最后链接了“圆桌会议”的相关材料。教材这样的安排显得凌乱、繁杂,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科学、大胆的整合,保留了“运用你的经验”与“无力回天的风筝”材料,用“肯德基里的‘六翅鸡传言”替换了“探究与分享: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并以“关注两会,以案说法”自然过渡到了第二个话题,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公民在法律前面一律平等的主要内容。这种调整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知识掌握的连贯性,有效地化解了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2.主题案例探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与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情境的模拟体验和问题探究中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基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围绕教学主题“自由与平等”,王老师引入了学生的同龄人“小蕊和阿梅的故事”,精心创设案例情境,辅之以巧妙的问题设计,一例多境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讨论、反思、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既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注重价值辨析。

王老师先后设置了三个富含思辨特质的问题情境。第一个是教师借助教材栏目“运用你的经验”小蕊、大海、阿梅三位同学相互的对话,引出对自由内涵的探究;紧接着通过形式新颖、师生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无力回天的风筝”,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揭示自由的真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澄清及选择内化,对活动予以延续和升华,实现了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体验和内化的统一。第二个问题情境是材料“肯德基里的‘六翅鸡传言”,并设问“如果你是网友,看到这篇文章后,你会跟帖或转发吗?”在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支架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为何又要限制公民言论”,旨在教会学生质疑和批判地看待问题,不唯师、不唯书。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联。第三个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分析“同等情况下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下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这样的设问方式及难度把控很恰当,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表达准确流畅,教师进而梳理总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活动蕴含哲思、启人心智,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进行分析评价、感悟分享。感悟分享的过程实质是价值呈现的过程,交流辨析的过程实质是价值澄清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勇于展示,思维多元且开放,在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过程中,他们的思辨能力、理性精神以及价值观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推荐人:骆殿兵)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活动设计语言表达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小小主持人
板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