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对是糖友的头等大事
2018-09-27柳红芳
柳红芳
“民以食为天”,对于糖友来说,吃得对更是头等大事!然而有不少糖友却常陷入饮食误区。一个饮食误区大集锦,帮你“吃得对,血糖稳。”
误区一:多吃豆制品没关系
虽然豆制品含糖低,适量地进食豆制品(豆汁、豆腐)确实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蚕豆、芸豆、豌豆等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最终也会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只是转化的速度较慢(大约需要3 h)。
另外,对于老年糖友和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若大量食用了植物蛋白,则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
糖尿病合并有蛋白尿者,應禁食豆制品,蛋白的摄入尽量以鱼、禽等动物蛋白为主。
误区二:多吃降糖药可多吃饭
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这种做法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多食会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使口服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即使用上胰岛素,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
此外,药物过量应用,会增加其对肝肾的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
误区三:甜食一律拒之口外
其实自然界有很多甜的物质,如大家熟知的糖精是一种甜度高而不被吸收的物质,此外,如甜叶菊、阿拉伯糖、木糖醇、果糖以及阿巴斯糖均可作为糖尿病的甜味剂。
市场上出售的无糖月饼、无糖酸奶多以木糖醇作为添加剂,这些甜味剂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物的热量。不过,这类食物中的面粉、油脂等其他成分仍可以转化成葡萄糖,食用时应注意到这一点,不可被“无糖”的标识所迷惑。
误区四:我只吃糖尿病食品
“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而且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
“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患者们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这是很危险的。经常可以看到市场上出售的无糖藕粉、无糖元宵等食品常被当做礼品送给糖友,如果在不减少主食摄入量的情况下食用,势必会造成患者血糖升高。
误区五:水果太甜不能吃
很多糖友自患病后不敢问津水果,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还是比较低,如香蕉含糖为20%,柚子、火龙果、柠檬等含糖量也较低。
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友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
但需要特别注意,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进食,以免餐后血糖偏高。
对于餐后血糖低于10 mmol/L的患者来说,每日可以吃1个苹果或梨,但要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分次食用,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如果进食水果量较大,则应从总的饮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
误区六:糖尿病要控制喝水
喝水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
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
喝水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
酮症酸中毒时更应大量饮水;
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但在严重肾功能衰竭,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而且,每天进水量至少应为1 500~2 000 ml,盲目限水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误区七:坚果类可多吃
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所以成为了很多患者的消遣食品,随时随地拿来品一品,这些坚果类食物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油脂,30粒花生米等于1匙油,一个人1天吃3匙油!
所以,糖友吃花生、瓜子要计算量,要减少油的摄入,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坚果类食物充饥。
误区八:靠南瓜、苦瓜降糖
苦瓜≠降糖药。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而且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
南瓜没有降糖功能。至于南瓜,因富含纤维素,与其他粮食相比,被人体吸收后血糖上升不快,进餐时,糖友可用南瓜代替部分米面等主食,可使餐后血糖不至于上升过快。但是南瓜本身也是一种血糖生成指数很高的食物,并不具备降糖功能,不要误认为它能降糖而大吃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