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趋势下的新型村镇规划研究
2018-09-27郑德翀
摘 要 由征地拆迁等因素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村镇规划建设的步伐,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社会管理为基础,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秩序,才能够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效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创新 新型村镇规划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村镇规划建设也有了迅猛发展。然而,在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由征地拆遷等因素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村镇规划建设的步伐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这种情况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国家只有完善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地规划我国村镇建设。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及新型村镇规划面临的问题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新型村镇规划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管理的创新,如何实施村镇科学规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村镇在规划过程中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第一,村镇规划垂直方向层级较多。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村镇规划效率低、成本高,而且还容易导致责任不清。第二,效果不明显。由于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以致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社会公平得不到有效体现。政府部门权力不明,导致公众不愿参与政府管理。第四,投资者不愿投资新型村镇规划,导致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同时,村镇规划缺乏科学管理,导致出现数据统计重复、备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新型村镇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趋势下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
我国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与西方国家具有一定的共性。在我国,政府借助发展空间规划、工业现代化等发展,对农村发展予以科学指导,进而使其符合国家建设的相关标准。由此可见,国家只有依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社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一)新型村镇规划主题及其方式变化
规划主题不仅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新型村镇规划。同时,新型村镇规划是以政府组织为主的。在此背景下,20世纪初期我国就对以政府组织为主的规划方式作出了改变,也由此产生了由于不同部门一起协调合作完成的民主规划。民主规划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民主规划中,不同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第一,以村镇居民组织而成的社区,实施集体协商的方式,探讨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二,专家团队及规划师组织不仅能够为新村镇规划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三,政府组织规划更多地侧重于公益事业发展。第四,非政府组织能够使政府组织与村镇居民组织之间实现有效沟通,进而对新型村镇作出更合理的规划。
由此可见,规划主体不同也就导致规划方式不同。新型村镇规划不仅仅是政府行为,而且是村镇居民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是程序民主化的民主规划。
(二)规划理念与规划内容的变化
以空间规划与建设为核心归属于国家建设的规划理念,而以地方与民众利益为重归属于社会契约的规划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村镇规划逐渐具有社会治理的特点。
第一,社会发展。村镇居民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与主体性,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实现社会自治。所以,发展农村社区能够有效促进村镇规划,而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是发展农村社区的基础。第二,经济发展。村镇规划依赖于地方经济。以国家建设为主体的村镇规划不能够对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及利益本土化予以足够重视,而借助村镇居民组织而成的社区实施村镇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发展地方经济。同时,村镇规划必须转变规划方式,对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大产业一起抓,不再局限于规划工业区与招商引资,而应充分对地方文化资源予以保护、再利用和发展,地方经济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第三,文化与空间发展。对城市集中空间的开发体现了国家的建设理念,而保存农村的文化与空间特色是社会契约理念的体现。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贯通开敞的空间结构
新型村镇规划只有完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规划,才能够实现由规划师及专家团队等技术支持的空间规划。同时,只有完成城乡贯通开敞的空间结构,对农村的特色文化与空间资源予以科学保护及利用,才能够实现新村镇规划。第一,完成城乡资源整合。对城乡空间所包含的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实现村镇空间规划,进而完成城乡资源整合。第二,保存农村特色空间。对农村自然形态、特色文化以及社会与空间资源等予以保存,是新村镇规划的重点。第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时发展。新型村镇规划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而且必须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的限制。
三、结语
以国家主导农村发展方式为理念的村镇规划,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这种村镇规划不仅对国家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农民的利益。借助村镇居民组织而成的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不仅能够形成多元主体的社会治理结构,而且更有利于新型村镇规划。
(作者单位为防城区那良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交通站)
[作者简介:郑德翀(1978—),男,广西防城港人,大专,主要研究方向:村镇规划。]
参考文献
[1] 沈东.当代中国逆城镇化研究的争鸣及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2):107-113.
[2] 赵勇,郭亚然,李沛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发展的思考 [J].小城镇建设,2014(10):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