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广西环境的影响
2018-09-27张永红
摘 要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在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但从理论上来看,如果出于经济利益,环境保护还是有可能得到高度重视的,农产品出口就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本文以广西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便决策者能借助农产品国际贸易来推动广西的环境保护,并给其他相关地区的环保问题带来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农产品国际贸易 广西 环境保护
一、广西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
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悠久。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调控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程度与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
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區进出口的农产品品种丰富,当时相对来说结构单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广西农产品的种植与广西自身的地质特征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出口企业中以民营企业为主,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以2016年农产品出口为例,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63.03%,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15.71%和21.24%。
近年来,广西大力培植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目前有32家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业龙头企业,有9家年出口创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年出口创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广西百洋集团、广西春江食品有限公司、北海洪恩水产有限公司等都是广西重点培养的出口龙头企业。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广西环境的影响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广西环境的正效应
1.减少对高残留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健康,生活中都在呼吁政府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一股新的消费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就是绿色消费。现在的消费者在消费上更多地关注绿色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尤其是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部分国家借此提高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影响较大,广大菜农、果农为应对绿色壁垒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减少高残留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努力打造绿色健康食品。
2.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相对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劳动力方面优势较为明显。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将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如畜禽、水产、蔬菜以及园艺等,降低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谷物、油料以及糖料等,以此来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产品结构优化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方面已经有了明显改观。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在积极地优化产品结构,如西林县正在推广的“退蔗进果”工程,鼓励农民多种植产值高的水果,减少产值附加值低的甘蔗的种植,在提高出口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生态农业崭露头角。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其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越来越大,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了应对绿色壁垒,积极推广落实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些地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西林县为例。
西林县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活动,充分利用水果、茶叶、林竹、养殖、蔬菜等现有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民族品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该县积极创建生态农业品牌,打造“西林沙糖桔”“王子山有机茶”“西林麻鸭”等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力争成功高效地打入国际市场。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广西环境的负效应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本来就非常脆弱,我国加入WTO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1.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带来一些外来物种,它们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下迅速繁殖扩张,对当地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已入侵广西的有空心莲子草、湿地松粉蚧、紫茎泽兰(即破坏草)、非洲大蜗牛(即菜螺)、假高粱、毒麦、飞机草、凤眼莲(即水葫芦)、牛蛙(即美国青蛙)、福寿螺等。
近年来,我国先后加入WTO,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农业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大,国内外物种交流更加频繁,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2.畜牧业的废弃物。广西畜牧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出口占比较大,以玉林市为例。玉林市养猪业产值占养殖业2/3以上比重,是玉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已经形成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以及产品市场化的良好格局。但是随着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猪粪处理已经对玉林市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困扰。有些养殖户直接将猪粪排入河流,既对水源造成了污染,也对下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仅仅是畜牧业中养猪业造成的问题,不包括其他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广西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3.过度开发,导致生物资源耗竭。伴随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市场的扩大,很多具有短视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对生物盲目、过度开采,导致生物数量锐减,相关衍生品品质降低,我国珍珠养殖业便是典型代表。北海的珍珠养殖业仅仅用了40年便从辉煌走向了没落。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采,破坏了珠贝的成长环境。发展初期,受利益驱使,珍珠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能养殖的地方基本都被利用起来。养殖户见缝插针地在海域养殖,密度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三、对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广西环境的良性循环的主要建议
(一)精确产品定位,优化产业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该针对不同市区、县,明确自身优势,优化产品结构,针对性地发展那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例如,百色西林县应该将重点放在沙糖桔、有机茶、麻鸭这些优势产品上,减少对甘蔗等产品的投入,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产品,打造民族品牌。
(二)加强环保教育,倡导绿色农业
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部分偏远地区文盲以及半文盲仍占据较大比重,从而在农业活动当中经常出现短视行为以及盲目施肥、用药等状况。而这些少数短视行为,往往造成出口抽检质量不合格,从而影响了整个农产品出口。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殊性,加强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来提高农户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如通过集市讲座、下村培训等,还可给予适量补贴来增强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应大力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绿色农业。在農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将现代科学成果与农业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创新形成符合生态合理性和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既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又保障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政府应该培育大型农产品龙头生产企业,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在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克服目前农户小块经营所带来的弊端。全力打造广西的优势产品,创立品牌。
政府应当选择一批资产规模大、技术起点高、生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各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快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同时,在主产区内,变革传统农地经营模式,创新采用“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公司化运作”以及“订单农业”等方式来实现农业活动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四)建立外来物种预警机制
为了保护本国物种,尽可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就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国家防御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物种引入许可证体系”。此体系要求任何引入外来物种的个人或单位均需要递交外来物种引入申请,并经相关主管部门评估审核通过后才能办引入许可证。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简介:张永红,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参考文献
[1] 刘林奇.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4.
[2] 刘力.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及相关研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5.
[3] 叶华光.国际贸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路径与政策启示[J].科学与管理,2008.
[4] 俞海山.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5] 张越,房乐宪. WTO机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思考[J].亚太研究,2001(2).
[6] 王丰.外来物种入侵的历史、影响及对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
[7] 宣亚南.绿色贸易保护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
[8] 吴凡,刘基宏.国际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保护的不良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