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以来网络综艺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2018-09-27李诗雨

科技传播 2018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综艺素人同质化

李诗雨

摘 要 2015年以来,我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呈现了井喷态势,涌现出大量个性突出、形态多样的综艺节目类型,2015年可以说是网络综艺的爆发年和蜕变年。网络综艺节目虽然在数量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同质化、核心人才缺乏和价值观念偏差等问题,阻碍了网络综艺节目的持续发展。文章从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节目特点、文化隐忧几个方面,分析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特征,并对未来网络综艺节目发展趋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网络综艺;同质化;素人;展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8-0109-0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媒体对电视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视频网站以其创新性的节目类型、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劲爆的话题尺度、知名主持人和明星加盟以及广告商的大力支持,使其综艺节目品牌口碑传播广泛,点击量飙升,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

2015年是网络综艺节目走向成熟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该年度踊现了《笑霸来了》《爱上超模》《偶滴歌神啊》《奇葩说·第二季》和《我们15个》等多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各视频网站对网络综艺节目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使其制作节目的质量更为精良,商業模式更为成熟,受众认可度显著提高。因此各大视频网站都倾尽全力打造具有自身品牌代表性的综艺节目,率先占领市场,抢夺商机,分食网络综艺节目这块新鲜美味的大蛋糕。尼尔·波兹曼:“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1 ]”。网络综艺节目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一个个被“泛娱乐化”的社会隐忧也悄然而生。

1 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变革,从引入国外优秀综艺节目版权到实现自主创新节目形式,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开始于2007年搜狐自制的脱口秀《大鹏嘚吧嘚》[ 2 ],由此打开了网络综艺的大门,网络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开始凸显。2014年,汹涌的网络自制综艺浪潮将视频网站、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广告主以及亿万观众纷纷卷入其中,网络自制综艺市场规模初现。伴随视频网站、传统制作公司、新兴制作团队、自媒体的融入[ 3 ],2015年以来网络综艺节目在数量上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在质量上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

1.1 网络综艺节目拥有广阔的市场

网络综艺节目能在短期之内迅速发展与市场的刚性需求分不开,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需要更为优质的娱乐节目。虽然电视综艺体量庞大,但近两年未出现“现象级”的节目,以往爆红的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经历几季更新后,也出现增长疲态,综合指数已远不如前。在这个大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以其强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抢占节目份额,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与此同时,网络综艺节目将眼光投降更为精准的受众群体,如《吐槽大会》将“圈子文化”搬上网综舞台和《中国有嘻哈》将Hip-hop文化推进大众眼前,越来越多的小众文化[4]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1.2 网络综艺节目具有新颖的形式

网络综艺节目注重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原创性和多元化,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最初的网络综艺节目用新颖别致的节目形式、稀奇搞怪的嘉宾形象和个性化的节目观点吸引观众的眼球。随着以《奇葩说》为代表的原创自制网络综艺节目走红,“辩论热”开始兴起,出现了《黑白星球》《奶奶说》和《暴走法条君》等相类似的节目,借助于嘉宾对于一些富有争议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对大众的传统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引起广泛热议。网络综艺节目借助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节目形式也更加丰富。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节目版权,结合中国市场环境和受众特点,进行适度创新,创造出更加独特的综艺形式;另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原创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网络文化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其衍生出的话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使网络综艺节目出现了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局面。

1.3 网络综艺节目注重文化的发展

网络综艺节目的“媚俗化”“低俗化”[ 5 ]现象曾是研究者从文化消费视角探讨的网络综艺节目的特点,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社会影响逐渐加深,制作方有了更强的文化自觉意识,他们把“文化情怀”“社会正能量”和“传播公益”等一些时代热词植入到了网络综艺节目中,把网络综艺的舞台从线上发展到线下。

2017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拜托了冰箱》节目组联合壹基金推出的“智能爱心冰箱”[6]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号召社区居民实现食物共享,使小冰箱成就了大公益。除此之外,《吐丝联盟》推出“青春成长解压神器”的概念缓解青少年压力;《拜托了衣橱》推出“这个冬天不太冷”计划,为山区儿童捐赠衣物;《见字如面》节目以书信为载体,带领观众重温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和生活智慧。网络综艺节目从形式和制作上都更加去贴近“人”本身,真正实现了“网综+公益”“网综+文化”以及“网综+思辨”等一系列节目形态改革。

2 网络综艺节目的特点

网络综艺节目作为在网络环境中诞生的新的节目形式,其自身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单向输出模式、固定时间属性和内容归类属性。网络综艺节目是观众自我表达的一种呈现,观众本身就是节目制作的一部分。自从有了网络视频播放平台,观众就获得了更多收看的权利。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类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环境下,通过快进或后退的方式观看网络综艺节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络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崭新的视频逻辑以及新奇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受众。

2.1 众筹的独创话题

众筹本身源自众包,在娱乐产业众筹模式也应用较广。网络综艺节目通过受众对节目话题的众筹,使受众来参与到网络综艺节目的创作中,从而增强网络综艺节目的独创性。

如《你正常吗?》《火星情报局》和《奇葩说》这几档优秀代表性节目,每期节目都要展开网络征集和话题投票,将多数人的意见纳入到节目的生产传播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话语方式的特点、关注问题的差异以及价值主张的异同。经过网友提供想法,节目组人员经过再创作,使制作者思想和受众思想有机结合,让网友在综艺节目中看到自己的参与成分,从而吸引网友积极参与,增强网友对于节目的认同感,牢牢抓住了市场。

2.2 多样的节目人物

在节目人物选择和使用中,网络综艺节目在保证符合节目定位的前提下,寻找具有特点的艺人明星,打造节目的品牌力量。如主持人、嘉宾的形象多与节目的风格定位相关。在《奇葩说》里,主持人马东风趣幽默,导师高晓松博学思辨,蔡康永温情细腻;在辩手的选择上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么语言风格犀利尖锐,要么人物形象与众不同。

腾讯访谈节目《十三邀》,一改传统访谈节目客观中立的态度,以主持人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出发,带领观众在与具有社会模板作用的嘉宾对话,在对话中看见嘉宾个体对于社会的反思,以及反思后与主持人交谈中碰撞出来的精神火花,给人一种跳脱世俗泛娱乐化的感受。

2.3 敏锐的市场导向

在网络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构成上,大多数网络综艺节目受众定位都以年轻人为主,特别“90后”“95后”和“00后”等人群成为网络综艺的中坚力量。尤其是网络综艺节目仅仅在互联网平台播出,这无疑就决定了观众年轻化的特点。在《奇葩说》宣传片的结尾处甚至出现了“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的陪同下收看。”这样的文字,显示出节目组用年轻人的思维制作节目,以表现他们的所思所想与语言方式的节目特点。以《饭局的诱惑》为例,它的话题是纯属娱乐性质的,深扒明星隐私,加上观众的窥视心理,无疑就制造了天然的传播话题,吸引了很多年轻受众的的目光。

2.4 个性的主持风格

从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来看,为了展现节目不同的定位,面对具有差异的受众,主持人多采用与节目主题内容相契合的表达形式,且极富独特的个性色彩。

像《奇葩说》采用主持群的新形式,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组成了“马晓康”主持团队。马东是《奇葩说》主持群的总主持,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把握节目节奏。高晓松,是知名音乐人、媒体人,他语言犀利独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蔡康永,是著名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他知识渊博,文质彬彬,说话温柔却充满力量。他和高晓松每人带领一队进行辩论。他们的结辩语言一个温和一个犀利,但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经验,让观众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2.5 张力的后期剪辑

一个节目成功呈现在观众面前,离不开台前主持人和嘉宾的卖力表演,更离不开幕后人员的统筹剪辑。网络综艺节目以其精彩绝伦的剪辑技术,更加强调节目定位的准确性,对于节目情感节奏、话题节奏和整体起伏的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明星大侦探》悬念丛生的情节构建,成功引起观众对于后续节目的关注、《火星情报局》惊喜搞笑的鬼畜[7],配合了观众心理的情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拜托了冰箱》直击观众内心的搞笑花字,都满足当下观众对于网络综艺节目的期待,络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的后期剪辑亮点赢得屏幕内外的赞誉。后期剪辑在综艺节目中扮演着内容重建的重要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增加了网络综艺节目的亮点、看点以及和观众的互动。

3 网络综艺节目文化隐忧

面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快速崛起与发展,网络综艺已经成为网络视频平台最具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从兴起初期的良莠不齐,经过2015年网络环境整改的蜕变,网络综艺节目在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了应有的专业素质,但从目前的节目分析,网络综艺节目仍然存在内容与质量的问题。网络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获得了更多的投资,但在高速发展之下,网络综艺节目也暴露了同质化、人才缺失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隐忧。

3.1 内容同质化

“同质化”[8]现象曾是网络综艺节目的显著特点,2015年网络综艺节目播放量排名靠前的节目,在题材和内容方面独辟蹊径,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同类型节目的跟风,扰乱了市场的规范秩序。

《奇葩说》的走红,让各大视频网站嗅到了商机,引发了同类节目的增长,网络平台随后出现了《暴走法条君》《火星情报局》等语言类辩论节目,看似繁花似锦,但再也没有达到《奇葩说》的轰动效应。一档节目在社会上引起“现象级”话题的背后必是制作人呕心沥血的创意和精心制作,同质化的节目不但不能取得高点击率,而且还会引起受众反感,适得其反。网络综艺节目要想取得观众的认可,就必须在节目创新上下功夫,深层次挖掘核心创意,才能正确把握时代的导向,从而脱颖而出获得长久发展。

3.2 缺乏核心人才

网络综艺节目具有独创性,因此在节目制作人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要求,需要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和责任感的高层次的制作团队。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看,核心人才的匮乏严重影響了网络综艺节目持续发展。

网络综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追求创新,但是当下有些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唯播放量是首,一味迎合观众,忘记了引导观众的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眼球经济,过度依赖明星和话题效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虽然传统综艺艺人开始在网络综艺中试水,但仍然缺乏具有带动能力的嘉宾,人才的缺乏问题日渐突出。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综节目必须要提高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掌握核心技术人才,才能占据娱乐的高地。

3.3 价值观存在偏差

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些网络综艺节目的话题与主流价值观相悖,出现了例如“拜金主义”“互撕文化”和“黄色暴力”等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很多节目认为,只有话题尺度足够大,节目内容足够污才会火爆网络。

比如《魅力研习社》《吐槽大会》《夜夜谈》等网络综艺节目,都在尺度和污文化[9]上无所不用其极,借此谋求关注度和点击数量,从而获得广告收入之外的各种经济利益”,长久下去,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必将被到市场的淘汰。做出符合法律和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好节目,才能获得长久发展。因此,正确把握网络综艺节目的话题尺度,提高节目格调,才能让网络综艺节目走的更远。

4 对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展望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络综艺节目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凭借其优势,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综艺节目在2015年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空前成功,引得各大视频媒体平台竞相制作更为优质的节目,在获得巨大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更加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实现“品牌效果+经济效益”的成功。于是,更多的节目创新形式,也将出现在未来的网络综艺节目中。诸如网络直播综艺节目[ 1 0 ]的出现及流行即是一例,除此之外其他新型网络综艺节目形式也呈现了一定的趋势。从节目价值导向、节目生产研发机制及其运营方式[ 1 1 ]等角度阐释的网络综艺节目的出路对展望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有一定启发。

4.1 “明星+素人”的节目模式

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在真人秀节目中出现了“素人[ 1 2 ]”这一元素。“素人”,让普通人走入公众视野,参与到节目中与明星产生互动,可以说是网络综艺节目取得的一大进步。传统电视综艺节目多采用明星参与,而网络综艺节目融合了明星与“素人”,既有可看性,又能够与受众拉近距离,提升节目的真实性。《奇葩说》采用的就是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等明星,带领一众“素人”开展辩论的节目形式,“素人”发散性的个性思维,让节目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爱上超模》《你正常吗》和《我们15个》等素人参与的节目,也得到了观众的青睐,都实现了口碑与播放量的双赢。

4.2 垂直化的节目形态

垂直化[ 1 3 ]节目是指具有专业性和指向性,拥有固定受众群体的节目。网络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将节目类型细化,使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节目类型。网络综艺节目在制作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节目做好明晰的受众定位。

同时,也可以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清楚地看见某一类型节目的空白和饱和,从而为节目创作提供参考。垂直化的节目形态有相对稳定的固定受众,通过细分内容打造节目品牌,做到定位准确。例如美食类节目有真人秀《厨妖记》《食神驾到》和《穿越吧厨房》等,为观众提供更多美食的分享;情感婚恋类节目包括《单身战争》《拥抱你的世界》和《爱的时差》等,针对单身人士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音乐类节目《超级大事发声》《我们的偶像》和《Young榜》等成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音乐盛宴。

4.3 成功的商业模式

网络综艺节目蕴藏着的巨大商业价值,尤其是在网络广告领域,其精准度更高,潜力更大。网络综艺节目的再次发力,其突出优势在于对广告的嵌入,商业模式的成功,其中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的制作成本都超过了2.5亿。网络综艺节目主题和形式丰富多样,在网络播出平台拥有高点击率,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网络综艺的广告投放费用低,社会效果明显,吸引了各大品牌赞助商将投放目光转向在网络综艺节目上。

4.4 大IP下的节目创新

2017年12月15日,由游戏《王者荣耀》改编的实景真人对抗赛《王者出击》正式在腾讯视频播出。《王者荣耀》作为时下热门的网络游戏,拥有庞大的粉丝用户,具有很强的社交性。

这一次将线上游戏转变为线下的综艺节目,无形之中就为节目本身增加了很多的话题和受众群体,加上众多明星的的加盟,可谓是“未播先火”。将游戏中的人物、场景、赛制规则转化为节目中的游戏,带给受众强烈的新鲜感和期待,游戏的大量粉丝也会逐渐转化为节目的粉丝,实现了节目和游戏的双赢。由此可见,利用大IP粉丝进行节目创新和节目落地的可能性,也许在将来会呈现出更多的以网络热门小说、热门电视剧为蓝本的大IP网络综艺节目。

5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大幅度增长,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广阔。网络的自由环境和强大的包容性,给予了网络综艺节目广阔的创作空间,但是由于过度注重播放量,加上监管制度相对寬松,也容易制作出不符合公众行为规范的节目。因此网络综艺节目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服和改进发展中的顽疾,打造自己的节目品牌,在制作精良的节目上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肖本双.中国视频网站PGC节目的媒体景观及传播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赵珊珊.媒体融合环境下网络综艺节目制作机构探析[J].新闻战线,2017(22):131-133.

[4]姚祎.《中国好歌曲》中的独立音乐:小众文化的推广与妥协[J].视听,2017(2):14-15.

[5]韩桢仪.浅析网络综艺节目背后的文化消费观[J].中国报业,2017(24):12-13.

[6]搜狐娱乐.被《人民日报》点赞的那些腾讯视频自制[EB/ OL].http://www.sohu.com/a/161257054_351788.

[7]杨紫萱.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B站“鬼畜”视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8]蔡颂,丛杨.冲突、融合与自新: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174-178.

[9]彭梦盈.网络综艺“污力全开”的成因及影响[J].东南传播,2017(3):78-81.

[10]刘翔云,曾一果.当前我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电视研究,2017(8):18-20.

[11]朱传欣.融合与抵牾——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的转型升级[J].中国电视,2018(4):81-84.

[12]周欣欣.得“星”应手“素”能生巧——素人真人秀的市场表现及发展趋势[J].视听界,2015(5):28-33.

[13]罗霆.互联网+真人秀:2016真人秀的格局形态问题[J].新闻战线,2017(1):37-40.

猜你喜欢

网络综艺素人同质化
素人健身计划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网络综艺节目对明星形象的塑造作用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综艺的现状与发展
《火星情报局》的男性视角与男权表达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