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丝路上的东方圣殿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2018-09-27小笨鱼

奇妙博物馆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明宫长安城唐玄宗

文/端 木 图/ 小笨鱼

说起中国的历史名城,那可真是太多啦。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座,那一定是那座开创了汉唐盛世的十三朝古都——比起现在的名字,我更愿意叫它过去的姓名——长安。你知道吗,在千年以前的大唐盛世,长安城里有着一座闪耀世界的伟大宫殿,那就是大明宫。

遗址名片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7—9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以及唐帝国对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贡献

辉煌壮丽的“千宫之宫”

唐长安城一共有三大宫殿群: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这到底是多大呢?做个比较吧,它是北京故宫面积的4.5倍,是不是很难想象?大明宫不仅规模庞大,还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它影响着周边许多国家的宫殿建设,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大明宫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内廷两个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廷是皇帝的生活区。根据史书的记载,大明宫共有133处建筑,它们分别为:2台、4观、6亭、6阁、8院、10楼、38门、56殿,馆、落、池各1。

跟着我,咱们一起去大明宫里看一看吧!

这是大明宫的正南门,被称为“盛唐第一门”,是唐朝皇帝进出大明宫的主要通道,也是皇帝登基、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和宴请外国来宾的重要场所。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也是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每年的元旦和冬至,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此外,皇帝还会在这里会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接见京城父老,接受重要战俘,举行制举考试,等等。

开元二年(714年)九月,唐玄宗在含元殿宴请京城父老,下诏说:“古人治理国家,最尊敬老人。每家每户在平时都要尽心赡养老人,并将这种礼仪传给子孙。出门行走,路上遇到老人,一定要恭敬问安。”此份诏书正式开启了开元时期“以孝治天下”的大国政策。

离开含元殿,向北再走300米,我们就来到了。这里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上台后的李隆基意气风发,发誓要为百姓带来一个太平盛世,而要实现盛世,关键是要选拔合格的父母官。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决定在宣政殿内亲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县令。

然而考试的结果却大出皇帝的意料:在数百位考生之中,只有一人是可造之材,二百多人勉强合格,而有四十五人居然是滥竽充数之辈。唐玄宗当场罢免了不合格的县令,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序幕。

在唐代,大臣进入紫宸殿朝奏、议事,叫作“入阁”,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呢!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由前殿和后殿两部分组成,前殿是内朝议事之处,后殿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皇帝和五品以上的官员,每天都要在这里议决国家大事。

在太液池的西边,矗立着一座气派宏伟的宫殿,那就是麟德殿。它是大明宫里的“国宴厅”,见证了许多美好的欢庆时刻。

当年,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公元703年,武则天在这里接见并设宴款待了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公元788年,唐德宗在这里大宴群臣,席间派乐师演奏了各地少数民族乐曲,还表演了舞马等节目。高兴之余,皇帝和群臣们吟诗作赋,场面十分热烈。

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然而生活在翰林院的他却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终日无所事事,只能经常偷偷溜出去在长安的酒肆喝酒,排解郁闷。

麟德殿的西面是翰林院。翰林院设立于唐朝,具有浓厚的学术色彩。在翰林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简称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玄武门为大明宫北面中门,是大明宫北通禁苑的主要门户,位置十分重要。

第一次政变: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在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恢复李唐江山。

第二次政变:公元707年,玄武门前,太子李重俊在此兵变失败,逃往终南山。

第三次政变:公元710年,李隆基攻入玄武门,诛杀了乱政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本次大明宫穿越之旅到此就告一段落啦!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大明宫的故事?快去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好好游玩一番吧!

历史小讲堂

古代四神与建筑起名的学问

四神又称四象,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们是中国人喜爱的吉祥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东、西、南、北的四方神灵。古人建造宫殿和城池的时候,经常会用四神给建筑起名字,比如大明宫里的玄武门和丹凤门。这种名字的建筑和四神的方位一般是严格对应的,一听到它们的名字,你就可以猜出来它们的大概位置啦!

猜你喜欢

大明宫长安城唐玄宗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唐玄宗戒酒
走在大明宫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大圣归来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