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文化大使
——克拉克瓷
2018-09-27万莉莉
文/万莉莉
图/温小嘿
你知道吗,在英语里,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是一个词。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大使”。
“中国”与“瓷器”
考古资料告诉我们,我国先民生产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年以前。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瓷器便已通过岭南地区人民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此后,伴随着不断成熟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中国瓷器踏浪乘风,到达世界的一个个彼岸,在惊艳了世界的同时也把世界文化融入了陶火之中。
也许你在各大博物馆已经饱览中国瓷器的多样风格:莹润通透的白瓷、翠绿欲滴的青瓷、蓝白雅致的青花瓷、浓厚鲜艳的彩色瓷……然而,你听过克拉克瓷吗?在中国的外销瓷史上,克拉克瓷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销瓷品种,它的传奇故事可是不能不说的呢!
克拉克瓷的传奇身世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刚刚破除神秘海洋迷雾的西方各国无一不盼望着能与东方直接建立贸易关系,用本国的船只拉着中国的商品满载而归。
1602年,荷兰人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参与到与东方的贸易中。他们曾试图在广州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结果被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阻挠而失败。于是,荷兰人不惜采取海盗行为,在澳门与印度果阿的海上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公开抢劫葡萄牙商船以获取东方的货物。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圣·凯特琳娜号事件。
圣·凯特琳娜号是一艘葡萄牙商船,1603年2月,它在由澳门开往马六甲的途中,于南海海面遭到三艘荷兰船只的劫持,被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船上的10万余件中国瓷器在荷兰进行拍卖后,轰动了整个欧洲社会,这是北欧人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美而数量众多的中国青花瓷。因为荷兰人把葡萄牙远航东方的货船称作“克拉克”(荷兰语的意思是“葡萄牙战舰”),所以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瓷器就被命名为“克拉克瓷”啦!
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
走遍世界的青花大使
又叫净瓶、澡瓶,你知道吗,《西游记》里观音菩萨手里的“玉净瓶”其实就是军持哟!
克拉克瓷主要产自江西景德镇和福建漳州一带,包括盘、碗、瓶、军持等多种类型。明代万历年间,克拉克瓷开始大量外销。据统计,从明万历三十年至清顺治十三年,短短五十来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从中国购置了300多万件克拉克瓷。
你知道吗,因为克拉克瓷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在当时的日本、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伊朗等国家,还有不少工匠专门仿制克拉克瓷呢!感兴趣的话,你可以上网查一查那些仿造的克拉克瓷,有不少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呢!
克拉克瓷的朋友们
当年,在从中国开往欧洲的船上,可不只有克拉克瓷一种货物。那些克拉克瓷的朋友们,也随着船只漂洋过海,去往遥远的异国他乡。下面我们就请它们的代表出来亮个相吧!
历史小讲堂
谐音表意
中国人非常喜欢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这在古代器物的纹饰上体现得尤其突出。比如人们会用“蝠”象征“福”,“金鱼”象征“金玉”,“柿子”和“如意”象征“事事如意”,等等。聪明的你,能够猜出下面这幅图想要表达什么美好寓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