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据新闻理论发展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
2018-09-27文/师莹
文/师 莹
在全球大数据发展趋势下,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业对科技潮流的主动回应,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勾勒目前学界数据新闻的研究态势,对于进一步完善数据新闻领域的理论建设和指导业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数据新闻”主题相关的论文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可视化技术,对我国2018年3月之前的数据新闻研究情况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呈现和文献文本梳理。
一、我国当前数据新闻研究态势
笔者以“数据新闻”为主题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至2018年3月,共有相关文献资料2272篇。根据知网统计数据显示(如图1),在2010年以前,我国关于数据新闻的研究论文数量为个位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十位数时代,2013年相关论述呈井喷式发展,2014年跃入百篇时代。从整体趋势来看,数据新闻研究在2011年以后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并持续向好,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和增长点。
图1 数据新闻研究论文增长情况
在数据新闻研究领域内,学界关心的关键词的前五位分别为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和新闻生产(如图2)。
图2 数据新的前五位关键词
根据知网数据库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布图(如图3),可知“大数据”处于研究关键词的中心地位,整个网络围绕“大数据”这一核心概念呈“星型网络”分布。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大数据无论是作为一个社会背景,或者是一种代表着社会背景的典型技术手段,都是学界和业界开展数据新闻相关活动的关键环节。
图3 数据网络分布图
二、中国数据新闻研究分类
目前,学界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侧重数据新闻理论研究、数据新闻教育及人才培养、数据新闻实践及案例、国内外研究述评四个方面。理论研究来源于新闻实践,又在不断探索中指导着业界的发展,是新闻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将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分为四个方面,即数据新闻的概念及内涵、数据新闻的新闻本质特征、数据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以及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研究。下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概况进行分析。
数据新闻理论研究主要聚焦四个领域。一是研究重点是解决何为“数据新闻”的问题,即数据新闻的概念及内涵。2013年第6期《国际新闻界》刊登了方洁、颜冬的《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国际和国内研究数据新闻概念的文献以及有关数据新闻的经典案例,在明晰数据新闻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数据可视化相似与不同的基础上,对数据新闻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文中分别从广义和狭义对数据新闻的内涵进行阐释:从狭义上看,数据新闻是建立在数据抓取、数据挖掘、数据统计和分析基础上,最终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方式。从广义上看,数据新闻代表着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闻学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新领域。文中还归纳出数据新闻的四大特征,即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依靠数据处理,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数据新闻和一般新闻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数据软件的使用。通过特殊的软件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挖掘隐藏于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是数据新闻的特质所在。作者丰富详尽的中外文献梳理和明确的概念界定,为数据新闻的理论研究理清了脉络,探索了方向。郭晓科在2013年第8期《编辑之友》上也对“数据新闻”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
2016年《新闻大学》开辟专栏《多维度视角下的数据新闻》,从三个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数据新闻进行剖析,拓展了数据新闻的研究视野。其中沈浩、罗晨的《数据新闻:现代性视角下的历史图景》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数据新闻发展历程,并赋予其明确定义:数据新闻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型新闻形态,立足于对新近发生的事件予以数据支持,或者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供报道的事实性信息。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依靠互联网技术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最后通过可视化的表达形式制作发布新闻,数据新闻力求在传统新闻要素基础上结合海量数据,提供更有公信力的新闻叙事。”这一概念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解读,一是支撑原有新闻表述,二是提出新闻线索,三是相关计算机技术是数据新闻的技术保障,四是数据新闻有利于提高新闻的公信力。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了计算机辅助报道、精确新闻、数据新闻产生社会环境的不同,强调了宏观上社会类型与具体的国家新闻体制,以及在传播技术的发展共同作用下,推动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信息内容的变革,最终催生了数据新闻的快速发展。
2017年吴小坤的《数据新闻:理论承递、概念适用与界定维度》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这篇文章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著作,参考了数十种数据新闻定义,对数据新闻的概念该如何界定开展了详尽的讨论。吴小坤认为,“数据新闻”这一概念的使用开始流行于2011年1月的NICAR大会。并在文中给数据新闻下了明确的定义:“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可视化新闻样式,在新闻叙事中使用数据呈现原本仅靠文字所难以呈现的内容;或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进而挖掘出新闻故事。”
这一定义的意义在于划分清楚什么样的数据才能称之为“新闻的数据”,作者认为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是数据必须为新闻报道提供有力支撑,且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二是数据必须具有问题意识,且有利于新闻故事的叙述。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数据新闻概念的五大特征维度,即新闻性、统计性、工具性、生产流程标准化、新闻行业创新性。该文强调了数据新闻的新闻特性,指出了在数据新闻研究发展过程中,对工具性的过分强调和对新闻性的淡化倾向。可以说,该文对数据新闻的定义及其五大特征的总结,对于今后学界的研究方向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勾勒出了我国对数据新闻的概念及特征的探索历程。方洁、颜冬的文章(2013年第6期《国际新闻界》)建立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力图将数据新闻学的研究在起步之时就与国际接轨。时隔三年,沈浩、罗晨(2016年第2期《新闻大学》)以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根据产生社会环境的不同,辨析计算机辅助报道(CAR)、精确新闻、数据新闻三种相关报道形式异同,赋予数据新闻具有社会学色彩的定义。2017年吴小坤的文章对数据新闻的定义及其五大特征进行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数据新闻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早期定义雏形,到中期的多层次多维度完善,再到以新闻为本位的研究中心的调整的过程。
数据新闻理论研究的第二个侧重点为,数据新闻和以往的新闻模式有何不同,即数据新闻“新”在何处,它有哪些新闻本质特征。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范式,和以往的新闻传统有何不同也成为学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从新闻论证、新闻交互叙事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学者认为数据新闻的本质为新闻论证。曾庆香、陆佳怡、吴晓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2期发表了《数据新闻: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闻论证》一文,该文围绕“数据新闻并非新闻叙事”这个核心,指出数据新闻更近似于社会调查报告,它可能有一些叙事成分,但其主旨并非讲述故事,而在于推导出事实性结论,是一种新闻论证。文章依据数据新闻的逻辑过程展现出类似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环”,这对数据新闻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还有学者指出,数据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交互叙事。张超的《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初探》发表于2017年第8期《新闻界》,作者从计算机数据库运行模式的角度阐述数据新闻的特殊性。文中指出:“交互叙事基于数据库和算法,生成具有用户个人意义的叙事内容,实现数据新闻的‘功能性意义’。数据新闻对交互叙事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据库的探索叙事,另一类是基于游戏的体验叙事。”这为我们理解数据新闻的特殊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
数据新闻理论研究第三个研究重点为,数据新闻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也就是数据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钱进发表于2016年第2期《新闻大学》的《作为开源的数据新闻》一文以软件研究为着力点,力图透过技术看文化,提出开源软件构建了一种共享文化。文章指出,数据新闻报道离不开数据软件的使用,开源软件技术一方面是数据新闻报道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是它蕴含的开放、共享的文化基因也影响和塑造着数据新闻的生产传播过程。从专属软件到开源软件,从垄断文化到共享文化。不论是从新闻素材的采集和整理,也就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源的获取与数据整理,还是新闻稿件的编写,即数据的可视化操作,或者是新闻生产过程的透明化需求,甚至传播过程中强调线上线下互动,无不体现着大数据时代特有的共享文化的特质。数据新闻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技术=新闻”,是新闻业对大数据时代到来产生的必然结果,更是大数据时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最重要的呈现手段,是数据新闻理论探讨的第四个研究重点。有学者从设计学的角度思考了数据新闻可视化与内容平衡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路径。如徐少林、白净发表在《新闻界》2018年第3期的《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与内容如何平衡》一文结合国内外数据新闻案例,在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少即是多”的减法设计原则下,提出三种设计思路,即运用扁平化形式做减法设计、运用对比与统一色彩形式做减法设计、运用网格版面空间形式做减法设计。还有学者结合业界具体新闻实践,细分了我国数据新闻产品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并指出其缺陷和不足,如《新闻大学》2018年第1期刊登了战迪的《新闻可视化生产的叙事类型考察——基于对新浪网和新华网可视化报道的分析》。文章通过对新浪“图解新闻”及新华网“数据新闻”两个主流平台推出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归纳目前我国新闻可视化产品的细化类型和表现形态,探析了新闻可视化文本在叙事维度上的缺陷和困境。研究发现,受“数据即新闻”理念的影响,目前主流可视化报道具有新闻叙事主干模糊、叙事链条断裂的倾向,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割裂了受众整体的认知观。此外,在“注意力导向”的影响下,可视化新闻呈现泛娱乐化趋势,传统新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也因此受到冲击。
三、中国数据新闻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当前数据新闻理论研究状况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数据新闻研究尚处于探索、调整与理论完善阶段。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与学界的热衷探索相反,业界对数据新闻的态度则相对审慎。李艳红在2017年第9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了《在开放与保守策略间游移:“不确定性”逻辑下的新闻创新——对三家新闻组织采纳数据新闻的研究》,文章以率先采纳数据新闻报道形式的三家新闻组织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对待具有创新意义的数据新闻,国内新闻组织充满矛盾,可谓既开放又保守。这篇立足于业界实践的研究给学界大热的“数据新闻”降了温。作者打破了“技术中心论”,强调了新闻创新中的技术与社会相互形塑的观点。技术只是影响创新的一个因素,对于数据新闻的创新意义,还需要将数据新闻这一事象置于它的运行机构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这就启发我们深入思考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迎接这场革新。
笔者认为,数据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不仅要解决数据新闻本身的概念问题,同时也是学界探索和业界实践的反馈,是对传统的新闻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构的过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动态与开放的态度。动态性指新闻学研究的对象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从传统的新闻报道到计算机辅助报道再到精确新闻和现在数据新闻,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者研究具有动态性的思维。开放是指多维度多层次的新闻学及数据新闻研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纳入新闻学体系当中。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新闻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需要从其他学科当中借鉴研究方法与视角,如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技术、设计学、叙事学等,力图在多维度多视角下对新闻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