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对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研究*
2018-09-27赵瑞莲杨迎新孙占昆郭玉霞朱卫华王红燕刘小峰李红英
赵瑞莲,杨迎新,孙占昆,赵 玲,郭玉霞,朱卫华,王红燕,刘小峰,李红英
(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2.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儿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40%的小儿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其中1/2为痉挛性近视[1-2]。痉挛性近视多为一种暂时性可逆性近视,积极控制小儿痉挛性近视发展,对屈光不正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能减少近视引起的视力残疾[3-4]。痉挛性近视患儿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轴长度与屈光度异常,其中眼轴长度直接影响屈光度,不过眼轴变长是不可逆的,可因过度用眼、近距离用眼导致异常增长[5-6]。有研究表明痉挛性近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导致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剥夺了形成物像的机会,从而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7]。寻找治疗近视有效的方法一直是难题,防治效果一直不佳[8]。中医对近视很早就有认识,治疗近视历史悠久[9-10]。 “贺氏三通法”学术思想的精髓是“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包括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核心在于“通”,而众病根结在于“不通”。温通(雷火灸)、微通(耳穴压豆)和强通(电梅花针)能化生气、血、精、津,通过经络上输于目,滋养目窍,神光得以发越而视物清晰[11-12]。本研究具体探讨了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对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16年1月—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顺义地区痉挛性近视患儿120例(120眼)。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儿的近视类型、病程、病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患儿年龄8~10岁(三、四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无特殊残疾;父母及学生小儿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痉挛性近视的诊断标准[1,4],单眼发病;双眼外观正常,无眼外伤或者内眼手术史;每个小儿的学习时间、学习负荷和户外活动时间相当;经过规范培训能够理解并完全按照方案执行;最佳矫正视力可达1.0;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排除标准
智力障碍不能合作进行眼科检查;有眼部疾病或手术史;中途退出实验者;合并其他眼病患儿。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注:轻度(矫正视力0.8~0.6),中度(矫正视力0.5~0.2),重度(矫正视力≤0.1)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正常配镜治疗,采用每2个月随诊1次,进行视力检测,根据情况调整镜片度数。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贺氏三通法治疗,采用温通(雷火灸)、微通(耳穴压豆)和强通(电梅花针)加正常配镜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电梅花针:取穴正光、风池、内关和大椎,使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T701-1B型电针仪,塑料柄七星梅花针。将电针仪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在塑料柄七星梅花针上,另一个电极握在患儿手中。酒精消毒穴位皮肤, 用七星梅花针在穴位的表皮上叩打,用腕力弹刺,每穴均匀扣击100下,频率90~100次/min。②耳穴压豆:取穴肾、肝、脾、心、目1和目2,每穴压1个王不留行耳豆,每日按摩3次,每次每个耳豆按揉20次,5天后取下,休息两日后继续压豆,每周压豆1次,连续治疗6个月。③雷火灸:取合谷、翳风、睛明、四白穴和额部、眼部、耳部,将雷火灸一端点燃,眼张开,灸条围绕眼睛慢慢旋转灸各1 min,眼球随灸条转动。在治疗过程中除去表面的灰质,距离皮肤一定距离,保证有一定的温热刺激即可,以免烫伤,对准以上部位进行悬灸,每个穴位10次,每个部位分成3个部分,每个部分悬灸各10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无效:矫正视力恶化、不变或仅提高1行,病情无恢复甚或恶化;有效:矫正视力增进2行以及2行以上,病情改善,至少恢复到中度水平;显效:矫正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病情显著改善,至少恢复到轻度水平。(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例数×100%=总有效率[2,4]。②眼轴长度:采用天津迈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ODM-2100S型A/B型超声诊断仪在治疗前后进行测定,超声探头频率为10 mHZ,自动矫正,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③屈光度:采用韩国HUVITZ HRK-7000A的自动验光仪进行检查,检查前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④视力检查:在治疗前后采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描述,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与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经过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屈光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屈光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屈光度对比
2.3 眼轴长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对比
2.4 视力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视力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3 讨论
痉挛性近视作为最常见的视功能低下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而我国更是近视大国,近视状况令人担忧。对痉挛性近视干预的目的是积极有效的控制近视发展,对屈光不正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减少近视引起的视力残疾[13]。
痉挛性近视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有研究用不同透明度的遮挡物遮挡于动物眼前,可诱发出近视[14],并且遮挡物透明度越差,产生的近视程度越深[15],在形觉剥夺性近视实验中,视网膜多巴胺浓度下降,巩膜伸展变薄,玻璃体腔变长,眼轴伸长[16]。现代医学对于近视治疗,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验光配镜,佩戴近视镜能矫正视力但不能改善视力[17]。
中医认为小儿痉挛性近视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肝肾阴精亏损,导致目失所养、视力欠缺[18]。近代医家普遍认为中医通过各种治法,疏通眼部经络、行气活血,加快眼部血液循环,解除睫状肌疲劳和痉挛,均可改善近视[19]。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与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经过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贺氏三通法可提高治疗总体效果。这可能与贺氏三通法刺激相关部位的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组合在一起的神经道路有关,从而达到改善视功能的作用[20-21]。
正常情况下小儿都有比较高发的远视,也就是生理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发育期结束变为正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小儿在8岁左右将远视储备消耗殆尽,从而容易诱发近视。眼轴长度也可直接影响屈光度,小儿因为眼球小、前后轴短所以都有远视,眼轴变长是不可逆的,可因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导致异常增长[2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分别为(0.84±0.24)D和(0.23±0.21)D,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29±0.45)D和(-1.33±0.41)D,治疗后观察组的屈光度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22±0.43)mm和(21.11±0.63)mm,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8.33±0.78)mm和(18.11±0.56)mm,治疗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也高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 雷火灸具有温通的作用,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疏通眼部气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表明雷火灸可提高眼部血循环,迅速提高眼部的代谢功能及调节睫状肌[23];同时具有强效的通关利窍、活血化瘀的功效。 耳穴压豆具有微通的作用,与近视相关的穴位如肾、肝、脾、近视穴和眼等[24];进行微弱而持久的穴位刺激可达到改善睫状肌微循环和养血明目的作用,该法可以延长治疗效应,巩固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激活机体的双向调节功能,能调整眼部的经气[25]。电梅花针是在单纯人工梅花针扣打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对患者的穴位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和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电梅花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小儿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未经散瞳所测得),可以使晶状体前后径变短,睫状体厚度变薄。
总之,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能提高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