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2018-09-26王学敏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入院精神分裂症住院

王学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前言:作为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多伴有行为、感知觉、情感等多方面障碍[1]。这种病症以青壮年为高发群体。为了评估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护理管理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因器质性病变导致情绪或行为异常的患者。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8±2.9)岁。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1.0±3.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管理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1)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據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实践、相关资料,参照患者病情进展及入院时间的变化,编制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如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24h,安置于一级病房后,责任护士尽快完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责任护士根据评估结果与护士长共同制定24护理计划。急性治疗期:责任护士每日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进展,监督患者按时、合理用药,指导并观察患者的饮食、个人卫生及睡眠状况。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并告知患者产生幻觉、妄想时,采用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康复期:允许精神分裂症患者到精神康复中心参与各类工娱治疗活动、社交活动。在这一阶段,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指导,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对预后建立正确认知,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交功能,间接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2)实施临床路径管理。(3)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耐心为患者、患者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确立临床护理路径表后,将其置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床头,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逐一实施,并于已完成项目后画“√”,护士长按照每日1次的频率对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状况。(3)持续质量改进。随着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不断进行,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定期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家属及护理质量,调整或补充路径表中的内容,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项包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评价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d、出院当天,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GQOL-74量表标准分计分范围:0-100分。患者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软件。如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变化 对照组住院时间(32.69±7.14)d,长于观察组(18.76±5.83)d(P<0.05);入院第1d,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对照组GQOL-74评分(76.25±6.98)分,低于观察组(83.01±5.18)分(P<0.05)。

2.2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33%,低于观察组95.56%(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升高[2]。精神分裂症以妄想、幻觉、情感及思维与行为不协调等为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长,依从性差,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常规护理管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尚可。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一种预先决定起点、终点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根据时间变化将护理内容以图表的形式有序展现出来,以改善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将其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标准化管理,将患者的护理管理流程划分为入院24h内、急性治疗期、康复期3个时段,分别制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措施,以便责任护士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护理工作,进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将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时间(18.76±5.83)d,短于对照组(32.69±7.14)d(P<0.05)。这一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观察组出院当天生活质量评分(83.01±5.18)分,高于对照组(76.25±6.98)分(P<0.05)。这一结果印证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3.33%(P<0.05)。其原因可能为: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出院时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恢复良好,且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偏低,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较为满意。

4 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标准化管理中,推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刘彦,杜荣荣.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04):465-466.

吴玉兰,吴欣,黄劲松.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5,28(05):1164-1165.

猜你喜欢

入院精神分裂症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风,沙哑地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