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诊断及治疗评价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应用分析

2018-09-26张治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梅毒特异性抗体

张治平

【中图分类号】R25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梅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而梅毒螺旋体(TP)则是诱发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梅毒可经血液、性、母婴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且发病率有日趋升高的的趋势[1],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输血安全、新生人口质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有效检测无论对于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评价都有重要意义[2]。基于检测原理的不同,媒体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法也有不同。本文就我院100例梅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种常用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Western Blotting(WB)法检验,确诊。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59岁之间,平均(36.2±3.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且无一例失访情况。

1.2 方法 患者入院之初,即采集其血液标本,并在获取后的4 h内通过离心方法分析血清,于4℃的冰箱中保存待检,并于次日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进行检测。计算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对其进行进一步测定,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验结果为依据,判断其治疗效果,并对不同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的准确度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LIA和ELISA诊断梅毒的灵敏度分别为99.0%、97.0%,CLIA法略高于ELIS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96例患者痊愈,治疗有效率为96.0%,CLIA和ELISA判断治疗效果的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94.8%,也有CLIA高于ELISA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WHO的统计结果显示,每年梅毒感染的人数都在1000万以上。为了控制梅毒的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检验十分必要。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二者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验中都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效果基本相当[3]。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法也可以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检测途径[4]。本文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00例已确诊的梅毒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在治疗后对其进行重新取样测定,结果可见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95%以上,无论在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评价上都有很高的可靠性。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检测自动化、受外界因素影響小等优势。而化学发光法除了具有上述优点外,还有更广泛的检测范围[5],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接近或达到100.0%,效果更优。

总之,采用CLIA或ELISA等方法都可以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有效检测,可以为梅毒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可靠依据。相对而言,CLIA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更优。

参考文献

张莹,朴昌玉,孙彦杰,等.CLIA、ELISA与TPP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4):25-26.

赵晓慧.3种方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9):1260-1261.

门守山,商发奎,韩春花,等.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1):226-230.

刘洋,梅迪,申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2):204-206.

迟琼,王治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法在梅毒诊断中应用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8):21-27.

猜你喜欢

梅毒特异性抗体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耐多药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