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对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8-09-26王东穆占义徐增兵臧运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梅毒双重颗粒

王东 穆占义 徐增兵 臧运辉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梅毒检测是对梅毒患者诊治的关键一环,对梅毒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情况下,梅毒艾滋病会同时感染,双重感染会对梅毒检测的结果产生何种影响并不确定,因而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研究[1]。本研究将2015年4月-2018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梅毒检测的54例标本纳入样本中,对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对梅毒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54例梅毒检测受检者进行研究,采集其检测标本进行分析。全部受检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35.67±1.25)岁。所有患者均有过性生活史,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检查结果符合临床有关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54例标本均接受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所有试剂都未过有效使用期,试验检验流程和方式,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对所有标本先进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再接受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若疑似神经梅毒,再进行脑脊液的RPR滴度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实验检测的结果,对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试验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的比较

在试验检测的阳性和阴性结果方面,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两种检测方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试验检测方式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对比

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一期梅毒19例,二期梅毒7例,三期梅毒23例。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一期梅毒20例,二期梅毒8例,三期梅毒21例。对比两种试验检验方式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性传播,可以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等[2]。梅毒作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3]。一直以来,临床对梅毒的都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对梅毒的研究比较多,为临床梅毒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比较常见。通常情况下,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的血清普遍比较低,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具有典型或者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与此同时,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还有很大的可能感染其它疾病,常见的如肺结核、结合型脑膜炎、真菌性肺炎等。对于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研究中,对于其诊断检测的研究比较多,尤其是在研究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是否会对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上,近年来的研究力度明显加大。对于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的试验检测,可以选择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如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等,不同的诊断方式均有非常理想的效果。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是梅毒试验室中确证试剂,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检测的费用比较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对检测质量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与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比较接近,因而在检测的结果方面与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差异并不显著[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不同的试验检测方式之后,无论是在检测结果阳性或者阴性,还是在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方面,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吸附试验检测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这一结果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对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几乎不存在,这也为临床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检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比较常见,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对于梅毒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而言,并不会对梅毒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黄嘉盈,付丽,张秋丽,等.荔湾区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8):942-945.

李涛,成诗明,杜昕,等.对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重点县(区)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905-909.

段振华,吴学庆,施雅莹,等.HIV/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杂志,2016,20(2):180-183.

李春梅,陶小春.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筛查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5):108-109.

猜你喜欢

梅毒双重颗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程的双重逻辑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学写双重否定句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