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早产儿喂养耐受度的因素和处理策略

2018-09-26蓝娟张哲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耐受性早产儿患儿

蓝娟 张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1

早产儿喂养一直是儿科临床上较为重视的婴幼儿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早产儿的器官组织多发育不成熟,导致胃肠道在动力、分泌、消化、吸收、免疫等功能上不完全、不成熟,也为出生后的喂养造成严重的影响[1-2]。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护理干预,以便更好的提高喂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自2017年01月~2018年05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早产儿126例作为研究對象。患儿的胎龄均在24周~36周之间,平均胎龄为(29.3±1.2)周;女性患儿60例,男性患儿66例;体重均在1085g~2670 g之间,平均体重为(1450.3±25.6)g。抽签法将126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各63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喂养。

1.2.2 观察组对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喂养。具体包括:①基础护理,即护士应加强对患儿在暖箱保暖、静脉补充营养等方面的基础性护理,并予以滴管喂养。②针对性护理,即针对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应该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如及早开奶,及时处理腹胀等胃肠道反应,早期微量喂养并在后期缓慢增加奶量,刺激排便,注意药物及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以及注意喂奶途径和方式等;③其他护理,护士应通过抚摸、轻拍等动作安抚早产儿,加强临床巡查,及时关注患儿状态动向,并适当予以音乐护理等。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并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X?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体重情况 经过护理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比较显示,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均为胎龄<28周、体重<2000G、胃出血、出生时窒息、使用氨茶碱、开奶晚于36d、腹胀、呕吐以及败血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分析

随访调查显示,对照组患儿家长对喂养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9.37%,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喂养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8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研究显示,早产儿在临床喂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导致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原因多同胎龄、体重、宫内窘迫、开奶时间、药物使用以及胃肠道等有关。早产儿胎龄约小、体重越轻、开奶时间越晚,则喂养时的耐受度约低。同时,早产儿出生的出现窒息等宫内窘迫状况,胃肠道出现腹胀、呕吐、出血等状况,出生后使用氨茶碱等药物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喂养的耐受度[3-5]。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理论结果。同时,经过临床护理,实施综合护理的早产儿其护理后的体重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儿,且护理满意度(96.8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儿(79.37%),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增加患儿体重,提高喂养效果,从而更好的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早产儿健康正常的喂养发育。

参考文献

张雪明,贺海英,闫孟秋.氨基酸初始大剂量与快速增加方案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8,40(02):204-207.

顾建伟,龚小慧,范巧玲等.腹部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1351-1353.

张小宁,谭迎春,周长美等.两种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09):34-36.

张小宁,周长美,马宁玲等.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29-1831.

谭清.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猜你喜欢

耐受性早产儿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