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观察及体会

2018-09-26周香里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儿科筛查障碍

周香里

【中图分类号】R7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7--02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 %~0.3 %,国内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 %,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 %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干预治疗,可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措施,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4月在我科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4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胎龄34-37周8例,37-42 周468例。体重≤2500g 6例,高危转儿科102例。

1.2 筛查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测试,新生儿处于安静睡眠状态。校准探头,小棉签清洁外耳道,婴儿取仰卧或侧卧,头偏向一侧,将耳垂往下往外轻拉,大小适宜的探头旋转轻置入外耳道 1/3 处,两耳分别测试,并准确记录结果。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于生后 2~3d 进行初筛测试,转儿科的新生儿出院后1-2天回我科筛查,如未通过则重复 1~2 次,初筛未通过者应在筛查后 15d--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患儿 1 个月到上级医院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 检查。

2 结果

476例新生儿接受新生儿筛查,初筛率100%,通过筛查435例,通过率91.96%,未通过41例,未通过率8.61%,其中高危转新生儿科的20例。复查41例,通过34例,通过率82.92%,未通过7例,其中5例是高危儿转儿科且出生30d左右,30-42d上级医院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 全通过。

3 讨论

3.1 耳聲发射是通常声波传入内耳的逆过程,即产生于耳蜗的声能经中耳结构再穿过鼓膜,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记录得到。是一种能反应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客观、快速、无创、操作简便、易行的听力筛查技术。[2]亦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3.2 耳声发射对环境要求不高,但环境吵杂容易惊醒浅睡眠状态的婴儿,影响测试结果,增加假阳性率,增加测试时间,所以测试环境噪音应小于测试仪噪音显示格1/10。

3.3 婴儿因探头插入产生不适或刺激,易被惊醒,出现烦躁甚至哭闹等状态,造成内置噪声增加或探头放置松动,使测试不能继续或影响测试结果。随着婴儿成长对外界刺激也越敏感,30-42天的婴儿比15天内婴儿放置探头时更易惊醒,烦躁,哭闹。且上述数据显示复查未通过者多数为曾高危儿转儿科,故我科选择初筛后10-15天。

3.4 避免交叉感染,耳塞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物按消毒技术规范处置。

3.5 新生儿如果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只表示可能患有听力障碍,应进一步检查而明确诊断。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也要告知婴儿家长注意观察婴儿对声音的反应,做好听力保健,如有异常,随时检查。[3]

3.6 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时发现,不但影响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教育、就业、婚育及家庭沟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和诊断,如能对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

参考文献

曹香英,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体会,临床监护,2017.01:216

余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检查检验与护理,2017.3:82

秦钮,2897例应用TEOAE听力筛查回顾,论著.临床论坛2009.19.137

猜你喜欢

儿科筛查障碍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