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

2018-09-26王齐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运用兴趣

王齐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语言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优秀语文教师会注重语言的课堂的有效运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以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堂语言;语文教学;运用;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一、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物”,事物,事理,是指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要言之有德,文境兼美

“德”,道德,是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因为初中学生模仿性强,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境兼美,起到对学生的熏陶。

三、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理,引导感悟

“理”,道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序,條理清晰

“序”,秩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弄清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部分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那些可以不讲,哪些问题应该贯穿课程始终,如何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教学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述,要求详尽而又条例清晰。

五、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启”,启发、启迪,是指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

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习新方法,完成新任务,形成新能力。

六、课堂语言要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趣”,趣味、兴趣,是指语文教学要有兴趣、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课堂语言要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情”,感情,真情,是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情为手段,以真情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J].文教资料,2005.3.

[2]潘明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运用兴趣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