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2018-09-26黄雪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书吧读物学困生

黄雪梅

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中的“学困生”,更具有自由散漫性、学习目的的盲目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困生的学习是老师最为头痛的。因此很多学校、教师就建议通过补课的方式,想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其结果是学困生的知识欠帐越来越多,最后失去学习兴趣,学生辛苦、老师疲惫。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是:解决学困生的最好办法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他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需要多阅读“。他还举例说:“正像敏感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的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感受着大师的卓识睿智,用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研究学困生的阅读心理,做到对症下药

学困生阅读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几种现象: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或无意义的玩耍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错了再错的重复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因此,我首先从学困生的心理出发,加以引导疏通,向他们推荐一些较为简单有趣的读物,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做到言传身教

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对学困生的影响是显著的。我首先号召学生自觉捐书,成立班级书吧。并推选书吧志愿者,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工作。每到午间借书时间,书吧那儿总是人头攒动,学困生的阅读欲望也自然被激发了。同时,教师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向学生介绍自己读的好书;午间阅读,我常常是手捧书卷,和孩子一块阅读;读到精彩单有趣的读物,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之处,大声朗读,和孩子共同分享。

三、针对个性特征,选择合适读物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也是如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课内阅读和课余谈话等多渠道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最想知道的、最关心的事情,向他们介绍适合于自己阅读的书籍,鼓励他们在阅读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引导他们积极阅读,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比如图文并茂的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在与这些“学困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此类书籍兴趣颇浓,不仅喜欢看,也喜欢说。虽然他们复述的时候显得有些磕磕巴巴,不够连贯,故事也不够完整,但是有的学生竟一口气也能说上二十分钟。这样,在阅读中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思考。

四、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

對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因人而宜,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标,继而争先脱困。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是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外阅读对于学困生是一个平台,一个台阶,有了这样一个台阶,他们也可以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享受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书吧读物学困生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书吧里的故事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