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2018-09-26刘小玲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阅读教学

刘小玲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爱玩天性格外重,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学生对语文并没有太多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并不理想。阅读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学生最难学习的一部分,因此,老师要尽量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现阶段的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很深,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出现一定的偏差,该偏差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后,创新教学成为现如今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果老师能够准确的采取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老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把创新性教学加入到语文阅读中,让学生能够稳步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

一、阅读意境的理解

阅读中最重要的是文章的意境,如果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连文章的意境都没有搞清楚,这基本可以确定学生没有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因此,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很多老师觉得一节课几十分钟的时间太短,自己无法讲解太多内容,只能尽量的去减少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讲解文章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内容,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学习效率会很高,相反,学习效率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毕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老师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一時无法接受,毕竟这是需要时间来理解的,文章的意境也无法充分的理解,但是老师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的去理解这些内容。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留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拥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一旦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文章的意境,那代表学生已经准确的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

很多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习惯性的看文章的注释,甚至也有一些学生遇到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后,直接去问同学,从同学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学生采取这种方法,学生将有很多内容无法真正的理解,即便学生已经在同学或者注释的帮助下理解了那部分内容,但是如果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难题,也很难自己独立解决。因此,老师在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的时候,尽量不让他们看注释或者一起讨论,让他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内容。如果自己无法真正的去理解,可以等到老师讲解的时候问老师,老师要一步一步的指引学生去探究正确答案,老师采取这种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好很多,之后学生要把老师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如果学生可以准确的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那文章意境的理解对学生而言已经非常容易。

3.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上,正是因为老师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太大,导致很多老师习惯自己讲解文章,并不会让学生起来探究问题,现如今新课程已经改革,老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课堂上不断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因此,老师要多给予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以此来判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索文章的意境。当然,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把几个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他们共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差等生的学习,还可以加深优等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节省学生很多时间,从而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去理解文章的意境。

二、重视诵读感悟

一般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看一下下节课需要讲的文章,对文章预习一下,但是学生通常只会把文章看一遍,然后看一下课后的问题,这样就当作自己已经完成任务。而在课上,因为老师认为已经把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所以老师一上课就会直接讲解文章,不会再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时间。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学生首先要做的是阅读文章,而且是有感情的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去学习该文章,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不要让学生只是简单的看一下文章,当然,老师也要让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从而提升他们的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1.想象与朗读相结合。

小学学习的文章一般是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都是很有画面感的,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朗读一下文章,学生很难真正的感受到文章的画面感,从而对文章的理解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老师要教授学生如何在朗读文章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到想象与朗读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的发挥现阶段的优势。毕竟学生还是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当然,如果老师可以通过该方法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好处。

2.注重情感阅读。

情感是文章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点,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连文章所附带的情感都没有搞明白,那可以说学生并没有读懂该文章。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注重情感阅读,要让他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仔细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其次,老师可以在学生感悟情感之前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更为准确的情感。

3.联系生活。

文章一般是作者根据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的,该类文章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学生如今经历的事情太少,再加上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直接让学生去理解文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解不通透的现象。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文章的时候,要尽量联系一下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感受到和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当然,老师也要多了解一下学生,可以在空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一下,让学生说一下自己近期所遇到的事情,从而更好地找到适合学生的生活事件。

语文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门科目,同时也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体现,学习语文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表现,这是每个学生都有义务要做到一件事。尽管阅读教学创新的过程会有许许多多的屏障,但是只要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在该过程中得到预期的结果,同时也可以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新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